【文化龙乡】刘矩:失去状元只缘明成祖的一个梦

 

提起来侯春、侯英父子,我们并不陌生,绝大多数人会想到四牌楼、八都坊等相关古迹。但说起来刘矩这个人,或许有人就不知所云了。其实说来,刘矩可能是濮阳有史以来在科举考试文科中取得成绩最好的一个,但不幸的是由于皇帝的一个梦……...



了解濮阳文化 一定
关注我哟

      ☀ 定期推送厚重濮阳、文化新看点、濮阳人物、历史点滴、图说龙乡等诸多优质内容,专业微信平台、特色文化内涵!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本站出品
必是精品

1

文化龙乡

【濮阳人物】
提起来侯春、侯英父子,我们并不陌生,绝大多数人会想到四牌楼、八都坊等相关古迹。但说起来刘矩这个人,或许有人就不知所云了。其实说来,刘矩可能是濮阳有史以来在科举考试文科中取得成绩最好的一个,但不幸的是由于皇帝的一个梦,本来的状元变为了榜眼--一甲第二名。那么,说刘矩就说刘矩,为啥要提起侯氏父子呢?因为,刘矩与侯春、侯英父子不是一般的关系,下面我们慢慢说叨说叨。



刘矩于明永乐甲午科(1414年)中举,侯春于明永乐丁酉科(1417年)得中举人。后两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同时得中进士,刘矩为一甲第二名,侯春为三甲第三名。既是同年进士,又是同乡举人,那么二人关系自然就会变得不一般。后来,二人就成了儿女亲家,侯春之女嫁给了刘矩的次子刘钝。刘钝为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贡生,仕至“兴化县丞”。侯春之子侯英也曾拜在刘矩的门下,执经翰林修撰刘君仲方,当时侯英才是童生。

关于刘矩咱们先看一下《明清进士录》里的记载:

        刘矩明永乐十九年( 1421) 一甲二名进士。  大名开州人,字仲方。授编修,迁修撰。研穷“性理”,口不言人过。为文温淳典雅,以病归卒。

瘳瘳数语,涵盖了刘矩的仕途人生。据传,刘矩殿试本来是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可是当明成祖朱棣看到曾鹤龄这个名字时,就注定了刘矩与状元无缘了。
下面咱们看看刊登在《井冈山报》上关于状元曾鹤龄的一则故事,或许会告诉我们当时的状况。
“偶然”点状元


  曾鹤龄在家乡农村不但熟读四书五经,又久经生活磨砺,为文格外质朴淳厚。有野史传,此次会试的主考官是乡人杨士奇,他看了曾鹤龄的考卷后,十分高兴,赞叹不已。便将他的名字列在前面。考完后,一个名叫刘矩的排名第一。

  翌日,殿试时,按常理皇帝粗略翻一翻考卷,一般都会将会试的第一名钦点为状元。不料,事情却戏剧性地发生了变化:结果是曾鹤龄反列第一而大魁天下。

  原来,殿试前一天晚上,明成祖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许多白鹤展翅翱翔于殿上,时而排成一个“吉”字,时而又演变成一个“祥”字,朱棣见状,梦中高兴地喊了一声:“好!”,便惊醒过来,觉得这是好兆头。

  做了个好兆头的梦,皇帝就不牵强附会了,决意要通览所有考卷。当他静心遍阅时,见到“曾鹤龄”三字,正应了他梦中之兆,遂龙颜大悦,将曾鹤龄擢升为第一,刘矩只好屈居第二了。

  好事不出门,夜话传千里。曾鹤龄因名字取得好,偶然点了状元的说法一夜间传得沸沸扬扬。

其实,不论得不得状元,刘矩的才学都是数一数二的。刘矩并且与状元曾鹤龄、侯春成为益友,曾鹤龄在《送侯御史之南京序》中有如下描述:“余同年于澶渊得友二人焉:刘君仲方,侯君应元,皆笃实君子也。仲方同余官禁林(翰林院的别称),尝资焉以为益者多矣。”

附:刘矩为侯春去南京任职所作的一首诗。
《送侯御史之南京》
十年泮水论交久,
三策金门献纳同。
才劣我宜沾禄薄,
官荣君独被恩隆。
旆飞驿路晨霜里,
酒尽离筵夕照中。
莫道迢迢南去远,
征骢指日到江东。
    
郡同年刘矩,翰林修撰,宣德二年


刘矩得中榜眼后,到翰林院初任编修,九年后升为修撰。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两朝实录的编修工作,后受到白金十五两,彩币一表里,素罗衣一袭的奖赏。

刘矩有孝行,在朝时,一听说母亲病了,“即疏乞归侍”,当时由于《宣庙实录》编修完成,要对他提拔升迁了,但他连这也等不及了,要马上回家侍奉母亲。他还有义行,曾经有人在他那儿寄存了数千两黄金,死时也没告诉家里这事,但刘矩还是写信如实告诉了寄主的儿子,并如数归还。

后来,刘矩因病归乡,在居家近二十多年里,他办学兴教,为家乡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不乏进士登科之人,如侯英、程鉴、纪钦、谷琰、刘辅等。

刘矩卒时七十一岁,葬于郡城东冈祖茔之右。由于他德高仁厚,子弟众多,葬时送行者达千人之众。

据《开州志》记载:在州治大街西为榜眼刘矩立有及第坊。


 



长按即可关注公众号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登录“濮阳文化旅游网”。


    关注 文化龙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