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杜氏父子 成为创业佳话

 

故事还在继续~~~...

Hot提示
点击上方"爱福鼎论坛"关注我!
看下集

(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4月28日

“1、2、3—茄子!”

4月28日,风和日丽,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赤溪村一角,该村首个返乡创业大学生杜赢正带着一家子,在新落成的600平米厂房前,拍起了全家福。

画面定格在那一刻,年轻的杜赢一身便装抱着不到两岁的儿子,站在中间,小家伙面对镜头一脸懵懂,温柔贤惠的妻子轻挽着杜赢,一身朴实装束的父母紧挨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背后是崭新敞亮的厂房,头顶上“大学生创业示范点”一排大字赫赫在目,两旁挂着“学子返乡志在赤溪扶贫第一村,农商携手心醉白茶奉献天下人”的红底金字对联与一家人幸福的笑容相互辉映。
时间回到30年前


当年的赤溪村,并不在今天这个位置,也不是今天这个模样。13个自然村分散各处山头,家家竹木房、顿顿难揭锅。

那时候杜赢还没出生,他的父亲杜承汉还是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没有稳定的营生,给人当学徒打零工,一家人挤在杜家堡(坑里弄)的两间小破屋里。“交通闭塞,生活异常艰难,苦菜配盐水当菜,白米饭都吃不上,吃的是地瓜饭。”这就是当时赤溪村的真实写照。

穷山恶水,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结婚后,迫于生计,杜承汉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一去就是10年。
1984年6月24日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读者来信,反映赤溪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的贫困状况,并配发评论员文章,继而拉开全国规模的扶贫攻坚序幕,赤溪村因此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1994年
1994年,赤溪村整村搬迁造福工程启动,全省首批。
1995年5月
下山溪自然村22户88位畲汉群众告别了山旮旯里的茅草房,搬到建制村所在地赤溪村,住进了新盖起的楼房。从那年起,赤溪周边12个自然村350多户村民陆续通过造福工程搬迁至中心村,长安新街崛起,脱贫致富步伐加速。
2000年
杜赢一家也在长安新街建起了新家,杜承汉终于回到了魂牵梦寄的故乡。靠着多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种蘑菇、养猪、碾米,多头增收,杜承汉一家的生活日渐起色。
2009年
赤溪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由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开展为期三年的挂钩帮扶工作。
2013年
赤溪村又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福鼎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旅游生态产业带动,赤溪扶贫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
杜赢大学毕业,回乡创业
又是10多年过去了,2013年6月,23岁的杜赢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和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就业成了摆在杜赢一家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对于在哪就业,当时我们是有分歧的。”杜赢说。杜承汉认为儿子是大学生,有文化,应该在城市里发展,有个稳定的工作,再娶个媳妇,过安稳的日子。而杜赢觉得,现在大学生毕业找个满意的工作不容易,看着村里一年比一年红火的发展景象,不如自己回乡创业。但创业需要的项目和资金又在哪里呢?
父子发现商机
“村里几乎每家都种茶,却没有正经的茶叶加工厂,而且我们的茶叶又是同等品质茶叶中价格最便宜的。”杜赢和父亲敏锐地发现了商机,认为大有可为。于是,杜赢毅然带着来自广西的大学女友回乡,做起了白茶生意,成为村里首个返乡创业大学生。
赶上好时代
“我很庆幸赶上这个好时代,虽然创业初期资金、技术、销路等方面困难重重,但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很支持,不仅给我提供贴息贷款,还免费给我做创业训。”杜赢说。此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福鼎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上,实施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启动项目补助、创业生活补助、创业开业补助、创业场所租金补助等。
2014年
2014年,福鼎市政府首批安排100万元作为福鼎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担保资金,以福鼎市公务员局的名义同福鼎市农村信用联社签订协议,开设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经过精心筹划,2014年初,杜赢靠创业贷款和父亲的支持,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并注册成立茶叶公司。父亲负责生产加工,杜赢跑市场、搞营销、开网店,父子俩合作默契,小规模加工,实体店、淘宝店线上线下销售,短短2个月杜赢便还清全部银行贷款。2014年,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

同年,杜赢结婚、生子,喜事连连。

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一年,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赤溪村的扶贫开发力度,杜赢的茶厂被列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大学生创业示范点”,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帮助他做大做强。
2015年
2015年是杜赢事业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他开设门店、申注商标、对接扶持企业。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杜赢还把生意做到外省去,一年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频繁参加茶叶展会,与经销商探讨深度合作事宜。在他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设在赤溪村长安新街的实体茶叶店收入月均1到2万元,最多时可达到3万元,网店收入也净入2万元,2015年营业额达到了100多万元。
2016年


如今,杜赢的创业进入稳定期,随着销量的增加,原来的小作坊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要想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厂房,现代化的设备。于是,父子俩一合计,决定“鸟枪换炮”,一口气拿出去年盈利的20多万元再加上2015年市级大学生创业项目补助的8万元,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600平米的厂房,添置了数台萎凋机、压饼机、烘干机等设备。从今年3月25日,新厂开工至今,光是加工茶饼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多万元。
故事还在延续


下一步,杜赢和他父亲还打算添加一些自动化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开发20多亩茶园,发展茶园观光旅游。从出去“闯”到回来“创”,杜赢和他父亲的致富故事还在延续。
来源:宁德网消息(见习记者 王东东 记者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


    关注 爱福鼎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