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夏季钓鱼使用钓饵的四个原则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分享出去哦!...





夏天,由于气候特殊,水温异常,鱼类受到这一生存环境的影响,食性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这期间,尤其野钓用饵,要特别注意饵与鱼的适应性。





  原则一、要用颗料喂窝点不宜散饵撒面团:夏天的自然水域,包括农村的一些养殖堰塘,小杂鱼特别活跃,不断的扰窝闹钩,着实让人感到心烦气躁。但究其原因,除小杂鱼,尤其是小白鲦,本身就比鲫鱼和其他大型鱼争先摄饵外,更在于布窝时的喂料不当,才导致它们在窝里窝边游来荡去的追饵撵食。

这里所说的“喂料不当”,是指钓者使用了不管是商品诱饵,还是自制传统诱料的粉质面食,这种饵团,一把入水,随即就飘散雾化且马上会招来四处群游的小白鲦要跟着追撵。尤其是用了香味和酒味特别浓郁的粉状饵,更会让它们在当时已饵尽料无的情况下,还要守候在窝边起伏上下,久久不散,等你再喂,它就再“抢”,即便短时间不见有喂料飘落,但对钓者时不时抛下钓饵的穿层入水,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而形成一种“鱼随饵撵,落底闹钩”的恶性态势。

不过,要是用现代商品颗粒料或传统的粮食类颗粒料喂窝,就既有它因落水快、不雾化而让小杂鱼难以发觉和追撵不及的快速优势,又有落窝后不易摄、遛鱼久的长效优势,较之粉状饵,就能相对避免和减少小杂鱼扰窝闹钩这种烦心事。

有经验的钓鱼前辈总结出:“夏天喂窝用颗料,面面最招小鱼闹”,这样一句谚语还是很有道理的。

 原则二、备饵要有超前性分别鱼种定饵型要钓哪种鱼,首先就得掌握哪种鱼的味觉食性。这里所指的“味觉食性”,不仅仅是关于饵的荤素和荤素品种,而更要讲究这些品种的“味型”,也叫“饵型”,即香、.甜、腥、酸、馊。据水产鱼类学有关资料显示,几种主要淡水鱼种,如鲫、草、青、鲤、鲢鳙等,先天就具有比人类强过500多倍且非常敏感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所以,在游弋觅食时,自然会按自己的嗜好选择带甜、香、腥、酸型的食料作佳肴美餐。它们各自的食性偏爱,一般为:鲫鱼喜欢浓香型:草(青)喜欢青香型;鲤鱼喜欢微甜型;鲢鱼中的白鲢喜欢馊酸型;花(鳙)鲢喜欢酸臭型。

在掌握了它们贪馋这些不同味型食料之后,钓者出钓前,按要去的某水域所产或想钓的鱼种,除商品饵已经考虑到了这一因素,但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外,自制的传统饵,更要注重坚持,并认真做到“鱼与饵”和“饵与味”两个二合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否则,若不克服“只讲究荤素,不注重味型”这种通病,往往会事倍功半,又是甚至会一无所获。

原则三、按照节气分水域临场应变择荤素夏天,有初夏、仲夏和盛夏三个节气,但每个节气的气温,都比春、秋、冬季间的节气气温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所以,垂钓时,更应根据不同的节气和水域情况来确定钓饵的荤素,这是夏天用饵临时耍善于应变的一项基本常识。

初夏,在常年农历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这期间,俗话说:

“变天常会雨,难有日无风”。不过,天天有风,并不等于一天都有风,若是在塘库、湖泊,一旦风平浪静,钓者除了钓只吃荤饵的特殊鱼种外,要马上改用进食快,讯号灵的面食性素饵,且只要抛竿不散落脱钩,饵质越松软,就越好。这样,即便窝里一时还没鱼,也能发挥边钓边等、以喂代钓和越钓越“发”(鱼)的用饵优势。

反之,要是有风,尤其遇上大风,又立即要以“素”改“荤”,才能使鱼讯传递给浮漂,反应在风浪中的信号变“弱”为“强”,便于自己清楚识漂,避免错过提竿中鱼的机会而减少鱼获。

其实,这个简单道理,人人都懂,谁都会。但值得一提的是: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等风过,风若不过,久久不变,就会耽误能够钓获的有效时间。

仲夏和盛夏时节,雷阵雨较多,要是在江河泛洪水后的缓流中垂钓。一是因缓流水的涤荡作用,二是由于水色浑浊,这时候,只宜用荤饵,最好是鲜活的虫类饵,有它在钩上不停地伸卷蠕动,更能诱鱼中钩。即便在某种情况仍需使用素饵,以嫩玉米,酒泡小麦粒等这类颗粒性饵为佳。若一定要用面食饵,需增加黏性和硬度,避免入水后即被涤荡散化。

若钓塘堰水库,即便是静水,也会因这季中平时的暴雨对岸边泥沙的冲刷而使水体浑浊。所以,一般也只宜使用荤饵。当然,这应根据当时的水色和鱼情灵活掌握。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分享出去哦!


    关注 四海钓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