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的讲座:有的人满为患,有的冷冷清清 个中缘由值得回味

 

关注我,你的眼睛会怀孕输(V.See新闻工作室高亮报道)昨日,武汉纺织大学请来了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王...



关注我,你的眼睛会怀孕

(V.See新闻工作室高亮报道)昨日,武汉纺织大学请来了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王少虎来给同学们讲座,讲座现场也是座无虚席。但是V.See记者近日发现,虽然很多同学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却在玩手机或者看其他书籍。甚至有几个同学一直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消息,连头都懒得抬。



座无虚席


细问之下才知道,一些同学是来凑任务的。原来,在学生综合测评之中“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校内学术科技讲座、人文讲座”成了附加分的前提条件。有的同学为了完成任务,不管是不是自己关心的话题,都会前来“凑个数”。






















纵观各大高校,在华中农业大学设有“狮子山讲坛”,请到华科校长李培根,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影视明星邓超等人们熟知的名人,几乎期期爆满。与此同时,学生会也开展了“八张讲座票换两个学分的活动。”
使得“狮子山讲坛”成为同学们必去的讲坛。与此同时,华中农业大学同时有“齐民学社”,组织开展“齐民讲座”,但因为没有加学分的特殊福利,每次的“齐民讲座”都显得冷冷清清。一次一位教授看到稀稀拉拉坐在后排的学生,愤怒的说到:“你们就安排一个小教室好了,这么大的教室来这么点人,还都躲在后面。”于是用了大半讲座的时间痛斥大学学生学习浮夸、不尊重学者的风气。






















华中农业大学黄同学也感慨到:“老教授也不容易,前来讲座只有那么几个人,太不尊重老师了。我们大学生是不是太功利了些,因为这个讲座没有任何学分或者综合测评加分就不来了。”

在湖北大学,同样的讲座会算活动学分,V.See记者联系到湖北大学裴同学,她表示:“在化学学院,如果讲座人数过少,就会强制要求学生前往参加。因为请的大多是教授,讲座内容大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新闻,所以主动听讲座的人群主要是大三的学生或是研究上。裴同学抱怨到:“大一的时候有一周被强迫去听了两次晦涩难懂的专业化学讲座。”在湖大,虽然不讲讲座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但是听了讲座,“形势政策”课的学分就会给你。裴同学补充到:“大一课少,时不时就被拉去听讲座,听的还都是听不懂的专业知识,到大二要少点,估计是因为新大一来了吧,不强迫同学去就没人啦!”








笔者有幸在大一见识了讲座的强大魅力,武汉纺织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主任马庆请来了《南方都市报》记者褚朝新,生动的讲述了记者生涯的奇闻轶事,褚记者毫无保留的讲授了他从学生时代的记者奔波生涯一直到报道官场一名记者之间历经的点点滴滴,展现出记者的独特生活,当时刚刚步入大学,接触到“新闻传播学”这个专业之时,向我们描绘出记者的生活,展现出我们的专业未来的蓝图。提问环节也十分热烈,相继七八位同学直接对话褚记者。那场讲座历时接近两个小时,但无一人提前离场,或是玩弄手机。只觉得听完讲座,自信心倍增,受益颇多。时过一年,依然记忆犹新。




美术编辑:孙菁华


    关注 VSe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