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都是道士?看完恍然大悟!

 

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都是道士?看完恍然大悟!道教修炼,贵在真修实证,行一步有一步之效验,而且时刻不 离人体本身...





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都是道士?看完恍然大悟!


道教修炼,贵在真修实证,行一步有一步之效验,而且时刻不 离人体本身。离开人身,所谈皆假。历代祖师留下的丹经著述,都是通过自己身心验证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

通过种种修炼方式而达到生命永驻的境界,这是道士们在宗教信仰支配下的神圣选择,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的。他们的曰常生活都是围绕实现这一最高理想而展开、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中国古代道士亦展开了对生命的大敌即死亡的持久的反抗,在他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在有意无意之中踏入了医学的疆域。

既然道士们生活中的种种修炼方式目的在于养生益寿,那么这些修炼手段便自然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因此对中国古代医学甚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古代社会巫医不分,巫师又兼医师的角色,他们除以种种巫术为人消灾除病外,同时也以药物为人治病,比如《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即有巫彭、巫咸等巫师“皆操不死之药”的说法。

到了秦汉时期,在众多神仙方土中更不乏掌握一定医药知识之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据说很可能即为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土整理汇编而成。道士们在这方面的成就比之于古代巫师和神仙方土,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通过自己的修炼实践或直接的行医实践,在病理学、药理学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其中医术高明者也不在少数。

如葛洪既为一代高道,又是著名的道教医药学家,由其撰写的《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医药著作,在疾病防治、药物性能鉴别、养生保健等方面,可称得上是中医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对于某些疾病和传染病如天花、结核病、恙虫病、急性黄疸肝炎的记录和认识,以及对免疫方法的认识和以免疫法治病等,则在中外医学史上均有首创之功。此外,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葛洪对于药用菌科生物和植物的药性功能及用法的记叙,亦贡献甚巨。

南朝高道陶弘景对中医的贡献则突出地体现在药物学方面。他一生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其中的《本草集注》在系统整理、全面总结前人药学经验,以及创立新的药物分类法等方面,功盖后世。唐代的《开宝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法方面均受其影响。

至于被奉为“药王”的唐代高道孙思邈,更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神医”,他修道炼丹,又兼行医看病,在中医方剂学、本草学、各科疾病防治以及整理《伤寒论》等方面均成就斐然,至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堪称中医史上的宏构巨著。孙思邈的医学成就,是道门的一大骄傲。除上三人外,道土中精于医术者还大有人在,这里难以一一介绍。

另一方面,道士在修炼过程中,到达一定境界后,会开启人体的一些特异功能,比如天眼通。

总之,从道教的性质以及道土修炼的目的两方面来看,道土们的修炼方式除了其终极目的之外,亦有与医学科学相通的一面,这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

本文讲述道家与中医极为深厚的渊源,望大家在学习中医与传统文化关系时,重视道家在其中的地位,这样才不致于数典忘祖,正确认识中医,为中医在新时代的振兴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前段时间报上曾披露一个消息:家住莫斯科的一个小姑娘,有一双可以看透人肉体的眼睛,看到体内所有器官的运作情况,并为其诊病。被这位小姑娘“诊断”过的人确实都查出身患疾病。为了将此事调查清楚,英国《太阳报》的记者在征得女孩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将这位女孩带回了英国,在英国医学界掀起一阵轰动。

其实这种特异功能叫做天眼通,就是可以隔墙看物,透视人体。这种功能到了现代真是少之又少了,但是在中国古代很多大医学家都具有这种特异功能,古书上有记载。
扁鹊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大医家扁鹊的故事:扁鹊又叫秦越人,曾遇异人长桑君,这位高人给扁鹊私授禁方,并取出怀中药,嘱他“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依其言,收集未沾及地面的水,如露水之类,将药服下,三十日后竟可隔墙见人,视人体五脏六腑一清二楚。他经过虢,见虢国正举丧,中庶子告诉他虢太子“暴厥而死”,即将装殓。扁鹊立于虢宫门下,断言虢太子是假死,他能起死复生。中庶子不信,扁鹊进一步断言:“试人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扁鹊的透视能力不仅在当时算是神奇,在现代仍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华佗


若论中医外科,华佗可称为始祖。他发明麻沸散,使用此药的史料见于《后汉书》:“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即而缝合,付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华佗做了剖腹手术,但当时没有X光,华佗怎知手术要切哪里?据理推测,华佗也有透视功夫,不然做不了外科医生。
张仲景


这种预测功能,在医圣张仲景身上也有,史载:张仲景和侍中王仲宣见面,时年20岁的张仲景已深悟医道:“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以上例子,皆载于史书上信史,从中可以了解到,古时那些伟大的医家,修真养性,道德高尚,所以出了特异功能。奇特的习医经历,并有超常的医技,自不在话下。古代医生把修炼视为必须的,并用之于诊病、治病或预测吉凶。后世医家鲜有集中医和修炼于一身的人。古医家淡泊寡欲,所以能宁静致远。静能入定,定能生慧,才出高功夫。

而后世医家多落入名利之中,如张仲景所言:“当今居世之士,……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特别是近代,物质生活充裕,欲壑难填,天下扰扰攘攘何能静心修炼?诊治手段的科学化也逐渐使医家诊病功能退化。

中医使用听诊器、血压计,借助X光、显微镜、超音波等等先进仪器,诊断迅速准确、“望而知之”渐成一句空话。中医也如西医一样,动辄化验透视。现在的中医只有经验的承传、方剂的摸索,精华的东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微信号:daoyuancn加关注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我们又当,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关注道缘,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关注 道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