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用非正常的眼光去看“丑”

 

太湖石的特质和内容...

太湖石和英石、灵璧石、黄蜡石并称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其中太湖石历来被誉为园林观赏石之冠的美称。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苗圃的“皱云峰”,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都出自于太湖石。


【冠云峰】

【皱云峰】


【瑞云峰】


【玉玲珑】

太湖石的特点在于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融入其身,讲究一个形似与神似。无论经历了何种山川河流变化,大自然给予了它何种自然形态,都客观存在一个形似与神似的肌理,这些各异的纹路蕴含着很多潜在的观赏元素,很朦胧,很诗情画意,很令人触之生情,但又没法确切说出具体是什么,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就让人疑惑了,所以古人又这么说“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简单来说形似与神似就是在研究表象形态和内在蕴含的问题,是审美情操上的问题。
太湖石的美丑评判标准一直以传统的“瘦、皱、漏、透”来衡量。这四字诀之美来源于一代名流北宋书画家米芾对湖石的评语“曰透、曰皱、曰瘦、曰漏”。

米芾酷爱奇石,为人平素举止放荡不羁,世人称其为“石癫”,据说又一次米芾看到一块耸立的巨石,心生喜爱敬畏,当即整理的衣冠然后拱手行了个礼,称呼石头为兄弟。平素整个人闭门不出,专以赏石为乐。

在米芾之后,清代李笠翁也曾言“言山石之美,俱在透漏瘦三字,并对四字诀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

“数路通衢,有路可行者为‘透’;璧立当空,孤歭无依者为‘瘦’;石上有眼,四面玲珑者为‘漏’;石面不平,起伏多姿者为‘皱’”。
太湖石的本质是石灰岩经长时间侵蚀后逐步形成的,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一种在河湖中不断被冲刷打磨而成,一种是在酸性红壤的侵蚀下形成。无论哪种都会在表面形成‘坑坑洼洼’的痕迹,所以用四字诀来审美很形象。

根据产地的不同各有其特性。

江苏太湖石,多窟窿和褶皱纹理,用于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

安徽太湖石位于安徽太湖县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当地风景宜人,山峦叠嶂,有旅游和疗养的功效;

房山太湖石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浙江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主要指环绕太湖的湖州、长兴一代的石灰岩,其中长兴所产的石灰岩最为有名,是园林建造、美化的主要材料。


    关注 自由艺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