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那你该学学这2招!

 

大人在玩,小孩也在玩,手机到底有什么吸引的?...





今年9月,河南一所中学“集中销毁学生手机”的事件火了:几十部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里,或者用锤子砸烂。



学校回应说:这是学校的规定,家长很配合,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让学生可以专心学习。

但砸了手机,就真的能让孩子们不玩手机吗?或者说,孩子的心真的能回到学习的正轨上吗?
为什么手机那么吸引人?
手机就像有魔力一样,特别容易让人着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离不开手机了。

但是孩子与成人还不完全一样。长时间玩手机,对孩子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诸如阻碍身体发育、视力下降、诱发焦虑症、抑郁症等,而最明显的、也是家长最担心的,可能就是成绩下降了。

如果想要孩子一下子从手机诱惑中脱离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家长应该着重于培养孩子养成玩手机的自控力。

因为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就算完全不给孩子接触到手机,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孩子可能会以其他方式来满足对手机的需求,比如接同学手机,偷家长手机等。

而培养自控力的前提是:家长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1、社交性依赖。现在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微信、qq等网络通信工具来进行社交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微信和QQ里动则有几百上千的好友,所以孩子真的很难做到断舍离。

2、娱乐性依赖。也就是孩子喜欢使用手机玩游戏、看电影、听歌照相等等,这些娱乐相比学习,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可以提高孩子对手机的自控力,先要分清楚类型,才好对症下药。
1

社交性依赖的孩子,你可以这么做


社交型依赖手机的孩子,大部分是由于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会一直沉迷于网络来让自己的情感得以满足。

也就是说,这类型的孩子,平时可能没有地方去、没有人陪伴,所以只能沉溺在手机的社交中,来获取情感上的交流。

这种类型的孩子,建议家长,平时多抽空陪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亲子活动。

很多家长总以工作忙、要应酬为借口,但是俗话说的好:当你真的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借口。

其实,每日抽出一小段时间陪伴孩子,也花不了你多大的精力。

也会有的家长抱怨说:我都辞职在家当全职妈妈了,这样的陪伴还不够吗?

这样的陪伴太多了。孩子虽然需要情感的交流,但是也需要私人空间的。

如果一个妈妈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感到压力,那么Ta会想要逃离这种压力。

请家长试想一下,在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想要逃离呢?

孩子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直倡导的是:高质量的陪伴

也就是你每天可能只有30分钟陪孩子,但在这30分钟里,你是整个人和心都在跟孩子一起,而不是一边跟孩子聊天,一边看手机,心里还想着工作的事情。

如果有时间,还要多与孩子一起外出,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多参与集体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远离手机的诱惑。

当孩子正在快乐的与小伙伴玩游戏,还会想要停下来玩会手机吗?
2

娱乐性依赖的孩子,你可以这么做


事前约法三章:玩手机可以,但是要约点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则后果自负。

在“章法”中必须明确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动: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比如,每天可以玩手机2小时,但必须在完成作业之后,而且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停止20分钟。这样孩子就容易按照“章法”所说的执行,家长也有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

同时,要清晰地说明违反“章法”的后果。

比如,如果有一天孩子玩手机超过2小个小时,那超出的时间,将在次日的时间中扣除双倍的时间。如今天超了10分钟,那么第二天就只能玩1个小时40分钟。

跟孩子解释“章法”时,多用正面的、积极的词汇引导孩子。

比如,“你可以每天玩2个小时”,而少说“你每天不能玩超过2个小时”。

当然的,约法三章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意见。

“章法”要与孩子一起商量,达成共识。然后将“章法”整理打印出来,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时刻提醒孩子和家长。
发妈说
还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尤其是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首先,自己不要玩手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脱离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发妈,80后二胎妈妈,哥哥五岁半,妹妹两岁。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立志让爸爸懂得“回家”
End
文章来源于爸爸有道

想要了解更多小升初、中考及高考信息,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上海卓越教育微信公众号


    关注 上海卓越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