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丨是妈妈,也是女儿

 

也许给你们最好的礼物,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我自己放开怀抱的成长。...



自从开了公众号,像给自己报了个作文班,没几天就有一个纪念日或热点,总纠结要不要交命题作文。和以前写博客的那种任性随意,可真的不太一样呢。

只不过我们大金牛,传说中出了名的“一辈子都在等”。犹豫间,多少风波热度都过去了。

很早以前,就想在母亲节写点什么。只是我提前几天动笔,在节日快要结束的这一天,还是没完成。

(一)

在我心目中,我妈才是那个一等一会讲故事的人。她记性奇好,七大姑八大姨几十年前的事, 都记得清清楚楚。最难得,还自带段子手模式,金句频出。

比如有一天,阿蒙终于会坐了。妈妈一直担心阿蒙作为女孩个子太大,那天一看到,就惊喜地说,唉哟原来我们坐着这么秀气啊,像坨牛粑粑似的。

又比如,阿蒙刚学会转圈的时候,热衷于把自己转得晕乎乎的。老妈的民间语言就显出功力,随口唱:“转磨磨,不耷倒,姆妈养我叫腊狗”。据说,这是她的外婆教她唱的歌。

还有一段时间,阿蒙刚会走,晚上不肯睡,每次吃完奶又强打着精神去爸妈房间道晚安。她穿着睡袋一路爬爬爬,老妈就爱怜地说,哎哟你又来了,像一条拖尾巴蛆。老爸赶紧圆场,说这是美人鱼,美人鱼!

这样的片段,几乎每天都有。我一度想开个微博,把这些都记下来。后来?后来当然是半途而废了。不然,我妈说不定早“网红”了吧。



(二)

妈妈是个平凡的家庭妇女。

生于五十年代。据说小时候美得像朵花,三四岁的时候逛公园,会被照相馆师傅邀请,拍了照片摆在橱窗里。

她那个年纪的照片,家里有一张。我看过。

扎着两只辫子,眼睛大大的,旁边站着她的大弟弟,我大舅。蝴蝶结、背带裤,是五十年代还没被割掉资本主义尾巴前那种特有的洋气。甜美乖巧的小少女模样,我确实骑上白马追,也望尘莫及。

一代不如一代,是我妈心中的痛。

怀阿蒙的时候,她常劝我多看漂亮婴儿的画,因为“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会好看”。

何为好看?我妈的评判标准简单粗暴,就是白。

在小区对面的公园里,看到这样的孩子,尤其那种脸蛋白里透红,因为白得透亮,愈发显得粉扑扑的,她看在眼里赞不绝口,好像爱都爱不过来。

扩大点说,要肤白眼大嘴小。这三样,我全都不占。我们姐弟二人,我弟继承了妈妈的皮肤,比我白,妈妈说是因为怀弟弟的时候日子好过些了,有水果吃。

我偶尔会跟她开玩笑,说她偏心,所以孕期她卯足了劲给我弄吃的,希望弥补损失。

结果阿蒙生下来,还是一条都没有。刚刚升级当了姥姥的妈妈有些失望,也只好说,“生孩子蒸包子,生不起气哟”。

然后又自责,是不是“当初应该劝你少吃点巧克力”。

怀孕期间,我确实吃了不少巧克力,据说这样生的孩子爱笑。

还好,阿蒙真的蛮爱笑,生下来眼睛还没睁圆乎呢就会了。显得眯眯眼也成了一汪水,差点给她起名叫“莞尔”或者“倩兮”。因为左看右看,也不是通俗意义上老妈说的那种美女,有点担心长大了不尴不尬,才作罢。

更好的是,不像她妈那么一板正经,是个不严肃的小痞子。小小年纪已经显出了完爆她爹妈的情商,姥姥一边假骂“无皮无脸”,一边被哄得眉开眼笑没了脾气。



(三)

妈妈人美手巧,也爱动脑筋。

小时候流行自己织毛衣,我和弟弟总能穿到比别的小朋友时髦的花色图案。

到了北京,她一边每天抱怨天气差,太阳晒,灰尘多,“真不知道哪里好”,一边孜孜不倦地在楼道里做实验,酿出了和家乡味道一样的豆瓣酱,过年时,香肠、腊肉挂了一墙。

如果家务也有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妈妈一定是等级最高的那个。可惜社会和我们,都对她这样的能力太熟视无睹了,所以做了这么多年,妈妈好像一直没什么成就感。

尤其读书的时候,我和弟弟功课都不赖,是别人口中那种“长大会有出息”的孩子,妈妈尚能感受一丝荣光。等我们长大了她却发现,原来,我们只是这个庞大都市里,两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螺丝钉。

“狗窝一样”,她一边手脚不停地收拾,一边抱怨“一生都没住过大房子”,抱怨我们做错了很多人生选择,抱怨别人家的孩子赚得多,别人家的女婿乖巧勤劳,别人家的老公买菜做饭...

更糟的是,她的确拥有两个情商堪忧的孩子。一开始,我们安慰两句。后来,就总想劝服她,事实并非这样。再后来,就烦了。觉得我们自食其力,努力工作经营生活,怎么在自己妈妈的眼里,却这样不济。

一句话顶回去,就吵。



(四)

爱学习却没机会读书,能力优秀却很早下岗,为了照顾我和弟弟,妈妈差不多是放弃了自我的,虽然她们那时候还不流行这样说。她的内心,一直是渴望得到某种认可的吧。

然而那份在孩子身上的寄托,终于变成“憋屈”的现实。妈妈心中的苦闷,我们并非不理解,却从来没真正分担过。

我上学年纪小,早早就离家读大学,和爸妈相处的时间短。有了阿蒙之后,他们二话不说来京照顾,一待就是四年。这是有记忆以来与他们相处最久的时光,也吵了许多的架。

都是些小事,有时候仅仅是不情愿再听她唠叨。

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大概还是觉得翅膀硬了,想自己作主。矛盾的是,同时又希望在父母面前享受骄纵,要求他们理解和体谅。

三十几岁也没有学会与自己自处的人,却在要求六十岁的人去适应这个社会。因为他们反正经历过那么多,或者仅仅,因为他们是父母。

有时候,还美其名曰是希望他们“跟上时代”。何其无能。

有了孩子之后,会脱离不开“原生家庭”这个词。茅塞顿开,可是有时候也拿这个当借口。吵不过了,一句“还不是因为你们怎样怎样”,杀伤力惊人。即便不出口,带着这样的埋怨,也难免戾气。

原生家庭的确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性格影响巨大。但已经为人父母了,还一味拿原生家庭来找理由,岂止是不成熟,根本是耍流氓。

《少女哪吒》有句话,“她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谁的情也不欠,浪迹天涯。就像哪吒,剔骨还母,彻彻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第一次读,遍体生寒。

可是后来想想,原生家庭给了我们生命,也用他们觉得好的方式来灌溉滋养。但每个时代的特征都不一样,即使拥有爱的能量,也不见得是你希望的自己。不管能不能理解和接纳父母,都需要自己去选择,经历,挫折,成长。

这,的确是自己生育自己的过程呢。

自己已经当了妈妈,仍在享受着妈妈的呵护,如果内心拒绝成长,就真的对不起这份付出。提醒自己要当个好妈妈,其实同一时间,也别忘记自己该当一个好女儿。

学着做妈妈的过程,也是重新学习当女儿的过程。也许给你们最好的礼物,其实是一样的。

就是我自己放开怀抱的成长。

(插画作者:Austin Madison)



不关注我,怎么知道会不会失望


    关注 玛麻女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