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对准城市的时候,我们在捕捉什么? 拍不完的城市专题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点击上方“中国摄影出版社”关注我们


漫步于城市之中,观察、捕捉……这是大多数摄影师所共有的状态,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的环境,画面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捕捉什么?又在逃避什么?这是我们在“拍不完的城市”专题中所要追问的;专题所囊括的摄影师大多是85后,他们对于城市有着怎样的情绪?
摄影师:王翰林
1993年生于山东日照
201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201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研究生)
曾获得2016年IPA国际摄影奖中国大奖赛摄影画册类金奖和艺术类银奖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代表作品:《城市博物馆2014-2016》
关键词:景观、记忆


C:春熙

W:王翰林

C:《城市博物馆》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拍摄的?

W:据个人了解,“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博物馆”的定义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城市博物馆》这个作品的初衷就是想对城市中的景观进行陈列,我想通过博物馆这个主题,把城市像物品一样放到博物馆里进行展示,分而罗列我们朝夕相处的空间,博而涵盖城市里的各种景物,去发掘城市中能用来放在博物馆里供后人观看和思考的那些景观。

C:你眼中的都市是什么样的?

W:我没有具体的概念,我觉得那是城市规划者们的事,但我有我理想化的生活构想,就是远离城市,找个清净的地方,有个院子,闲时画画、拍照,有女人和狗,我现在还缺个院子……

C:你认为与“城市”对应的应该是什么?

W:应该是“人”吧,没有人就没有城市,没有人就没有建设,没有人就没有改变,没有人就没有那么多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C:《城市博物馆》有点新地形摄影和景观摄影的影子,谈谈你对拍摄主体的态度?

W:我还是比较客观的,还是保持一种比较纪实的心态,不想干预我的眼前所见,尽可能客观呈现吧,但我又用主观感受来取景、构图。所以我觉得最终都是人为的产物,只要心中有“主体”,作品里也就有了“主体”。

大力士
大气球
儿童乐园
凤凰
工厂魔术
国宝 
看守
口号
快餐店
乐园
罗马斗兽场
排队
沙发
狮子
时尚
太庙
望京腹地
假山
小区亭子
修路
渔阳滑雪场
中国梦
市民宠物
C:《城市博物馆》关注城市和个人记忆,画面看起来很简洁。聊聊你的摄影经历和这个作品。

W:首先,摄影是记录我的情感和记忆的一种工具; 其次,它是我想做的艺术;最后,再去考虑美感。摄影更多的作用在于记录个人情绪吧。起初我并没有受到父辈、朋友或是大师的影响,走上摄影道路是缘于家中的一台索尼相机。它是父亲买来出差用的,结果父亲不常用,我倒是经常拿着玩。高中时我拿着它在上学、放学路上闲逛,尝试各种拍法,就是觉得好玩。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外面拍摄忘了时间,直到冻得后脑勺疼了才回家,第二天就感冒了,可以说这就是我对摄影的初体验!

C:最近有什么新的项目?

W:最近在做的项目可以说是我个人情感的延续,是对自己的梳理,是将摄影与个人成长经历和情感结合起来的产物,以摄影的方式去表达空间和时间的模糊与纠缠。因为父亲(父亲是一位军人)工作地点的变迁,导致我从小的生活空间不断转变。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对儿时不断辗转的生活空间产生了模糊感,我对那段时间和空间有了一种想要看得更加真切的期盼。旧事、故地有时会出现在脑海里,同时又会让我的心隐隐作痛,所以我选择用摄影记录我的这些情感变化。这里面包含有历史、有回忆、有印象、有感觉、有思念、有怀旧,这一切都是情感与记忆交汇的结果。

C:关于故乡?

W:“故乡”是我记忆中模糊的地方,我会回到出生的地方和从前生活过的地方,与以往相比,这次将更加注重我的个人情感。以往的作品可能通过发掘城市里那些奇怪的场景,通过点的记录达到中国大部分城市景观给人的普遍感受,更多的是客观的记录。之后我打算加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和私人情绪,我想要区分的是拍摄对象,是印象中的空间,怎么表现记忆中的城市空间,而不是单纯的对“故乡”的思念。这种表现不仅仅是空间的记录,更是一种寻找记忆,想要看得更加真切的感觉,这将是我下一步要进行的。

C:是要把目光投射在城市里,记录城市的变化和飞速发展?

W:因为我对城市题材一直比较感兴趣,读大一的时候,从单纯地拍摄建筑美感到后来逐渐加入一些对城市变迁的个人见解,我的拍摄点就放在了城市景观上。

C:比如关注城市空间?

W:城市空间对我的影响一直很大,而我的成长其实就是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变换一路走来,这要从我的个人经历说起。我父亲是一名通信兵,年轻时经常要去很多城市接训新兵,加上还有一些军事任务,所以打我记事起,我便经常随母亲奔波于许多城市之间,经常转换生活空间,让我分不清自己生活在哪里。所以我那时就在想,到底什么是我的情感所在。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情感所在,所以我对城市空间变得很敏感。
文字及部分图片摘自《自然生长》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定价:298元

崔波 黎光波主编

本书为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百名85后摄影师拍摄与思考合集的第一卷,全书从社会、自我和实验三个方面汇集了50位85后青年摄影师的访谈及代表作呈现。他们均是学院派出身,有的从业于专业媒体,有的已获得过业内大奖,他们的思考伴随着争议,同时也伴随着希望,他们是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新生后备力量。正视他们,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书
近期热文
点击阅读
摄影史绕不开的15位杰出女性摄影师
点击阅读
38幅经典名作里的她:每个女孩都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点击阅读
100年历史里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点击阅读
慈禧葬礼、最早汽车拉力赛、发现香格里拉…100年间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点击阅读


她是德龄公主的妹妹、慈禧的御前女官,出身贵族又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女舞蹈家
点击阅读
3月从南到北,适合你去拍(hai)拍(shua) 拍(lang) 的18个景点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中国摄影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