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上跳舞情——安康小场子(附视频)

 

“一张八仙桌,方寸用武地”,作为陕南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安康小场子在狭小的歌舞空间里舞出了历史的...







(图 / 晁起)

“一张八仙桌,方寸用武地”,作为陕南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安康小场子在狭小的歌舞空间里舞出了历史的沧桑,唱出了万般风情。

观小场子,会觉得惊奇,老式八仙桌,大者边长不过二尺八寸,小者只有二尺四寸,真可称得上“方寸之地”。在这样狭小逼仄的空间里,一丑一旦和着轻柔欢快的锣鼓伴奏,载歌载舞,说、唱、逗、捧、跺、颤、扭,无不起落有致,绘行绘色。在八仙桌上表演,是为要适应山区农家场地狭小的环境,既要照顾观众,又要防止拥挤。与此同时,小场子艺人的扎实功底和精湛技艺却也因此得以显现无遗。

小场子曾是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主要的民间娱乐方式,元宵灯节最为热闹,庙会、民间喜庆也不可或缺,若遇大场面,可有幸看到两班甚至更多的小场子“摆对台”互相较劲切磋。正是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小场子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表演程式更为完整,舞蹈语汇更加丰富,成为了安康民间歌舞的优秀代表。

在表演风格上,旦角为花旦装束,右手持彩扇,左手拿手帕,含蓄活泼。丑角短衣便服,逗趣为主,表演泼辣。丑角的道具是区别风格特点和师承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草帽、腰带、折扇、大蒲扇,道具不同,玩法不同,师承自然不同。

丑角手中的草帽圈变化多端,最多可达50多个花样,有“观音帽”“双护耳”“单喇叭”“货郎帽”“和尚帽”等帽花。这些绝技在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表现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其中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艺人,当属汉滨区恒口镇已故老艺人李志连。他挽草帽圈就像魔术师般神速,30多种花样转身即变,花样百出。1955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上,李志连的草帽圈绝技受到了广泛好评,并应邀将其技术传授给了部分省市的舞蹈工作者。

小场子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以抒情叙事见长。题材多为爱情故事、民间传说和劳动生活中的轶闻趣事。歌唱说词幽默,动作洒脱,细腻缠绵。演唱中,不动丝弦,伴舞托腔全凭打击乐伴奏,场面甚是热闹。

在今天的安康,小场子依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吴三宝游春》等传统剧目在专业剧团和民间班社长演不衰,一批推陈出新的新作如《一见妹妹掉了魂》《青山绿水乐合欢》等节目已成为安康舞台艺术的精品,赴省、进京、出国演出,小场子必在其中。




    关注 文化安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