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销售规模创新高,粤港澳大湾区龙头呼之欲出

 

湾区战略先行者,佳兆业前瞻土储布局迎来业绩爆发期!...





3月27日,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638.HK,下称“佳兆业”)公布了截至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佳兆业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447.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9.8%;合约销售面积278.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8%;毛利录得8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6.4%,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佳兆业有史以来最好的年度业绩。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企业之一,佳兆业的这份年度成绩单有哪些亮点?其业绩能否实现持续的高增长?

多项指标创新高

尽管过去一年国内一线市场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均出现回落,但数据显示,2017年佳兆业的主营地产业务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营业额同比增加84.4%至327.79亿元,其中95.2%的收益来自物业销售,物业销售实现收益312.06亿元,同比增长了86.4%,物业交付面积达224.13万平方米,相比2016年的186.65万平方米大幅增加。

在物业销售实现突破的同时,佳兆业的盈利能力也稳步见涨。2017年,佳兆业实现的股东应占溢利约为32.85亿元;核心净溢利较2016年扭亏为盈,约24.46亿元;毛利89.34亿元,同比增长286.4%,毛利率由去年13.0%提升至27.3%,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得益于佳兆业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重点布局以及质量管控的溢价能力的不断强化,报告期内,佳兆业的合约销售均价同比增长了22%,每平方米接近16048元,这有力确保了其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财务管控方面,佳兆业展现了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能力。2017年,佳兆业抓住境外市场机遇,在6月30日完成交换要约的同时,成功发行了四笔票面利率分别为7.25%、7.875%、8.50%及9.375%的公司票据,发行规模达34.5亿美元;其后,又在8月、9月及11月分别发行了2.85亿美元、8.05亿美元及6.19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充足的现金流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扎实的资金基础。

截至2017年末,佳兆业的总资产达到2134亿元,较2016年的1658亿增长近30%,在总资产增加的同时,其杠杆比率则依旧维持在42%这样一个合理的水平。

“2018年集团将本着理性增长的原则,密切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及步伐,择机安排项目入市销售,加快项目去化及现金回笼”,佳兆业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郭英成表示,

大湾区潜力股

在行业调控政策不断趋紧的大背景下,佳兆业能够超额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很大程度来自于其前瞻性的土地布局。截至2017年底,佳兆业合共持有2200万平米(单位:建筑面积,下同)的土地储备,其中80%均在一线或者重点二线城市。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佳兆业所拥有的土地储备达到1300万平米,占其整个土储面积的58%。

重兵布局大湾区让佳兆业率先分享了湾区发展的红利。从佳兆业去年合约销售的区域分布来看,其年内销售金额的56%均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若按照城市划分,深圳、上海、广州城市的项目贡献率超过了一半,其中深圳佳兆业城市广场、深圳前海广场、广州佳兆业广场等项目的销售表现有力支撑了其去年销售目标的实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行业知名的“旧改之王”,佳兆业在湾区内还布局了大量旧改项目。据佳兆业方面披露的信息,2017年佳兆业新进入了大湾区内的中山、惠州、东莞、佛山旧改市场,截至2017年底,集团已经合共拥有占地面积约2400万平米的旧改储备,较2016年面积增长近1倍,其中深圳地区890万平方米,广州地区576万平方米,中山610万平方米,惠州270万平方米。

“按照容积率、贡献率粗略估计,公司自有储备的旧改建筑面积规模已经达到5000万平米左右,货值达到1.5万亿,这将成为集团业绩发展腾飞的重要来源”,佳兆业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麦帆在业绩会上表示,集团将保持在大湾区的先行优势,继续推动湾区的全布局。

丰富的土地储备和可售资源无疑为佳兆业提供了强劲的业绩增长动力。2018年,佳兆业的可售资源达到840万平米,货值约1270亿元,为此,在27日的业绩会上,佳兆业宣布将2018年的销售目标定为700亿元,较2017年有56%的增长。

“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让佳兆业寻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佳兆业有望实现持续的业绩高增长”,有证券分析师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发展商之一,佳兆业将有望成长为湾区的“龙头”。


    关注 股票投资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