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先生成功打破“纪录”,教练对球员的管理界限究竟在哪?

 

“忤逆”凯帕...



今天凌晨,切尔西门将凯帕在联赛杯决赛中拒绝下场,在电视转播和现场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出闹剧。

凯帕的表现确实尚可,点球大战中也扑出了一个点球,然而,他对主帅换下他的决定坚决抵抗,气的切尔西主帅萨里怒扔水瓶,这显然会在未来的足球世界留下难以磨灭的一笔。

球员抗命对于足球这项运动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足球不同于网球、乒乓球,也不同于高度商业化的橄榄球、篮球,本质上仍是一项团队运动而非球星运动。在以往的足球世界里,因为自己的性格而给教练脸色的明星球员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情况都能以一种“重装系统”的方式恢复过来。

凯帕的事情稍有不同,这种将将帅矛盾带到比赛场上,涉及裁判规则的行为,或许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力。

教练员对球员的管理界限在哪?在凯帕“忤逆”之后,这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去问的问题。如果凯帕的问题得不到一个答案,教练和队员之间充满矛盾与对抗,合作与亲情的关系就会被重新审视,或许会带来足球人员管理的颠覆性变化。
裁判规则认定,换人可以撤回


凯帕始终拒绝下场,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规则方面的。如果教练示意换人且换人牌已经举起,球员必须下场吗?

规则告诉我们,不是。2018/19赛季FIFA裁判规则第3章的第3条明确规定,如果球员拒绝下场,比赛将继续进行。同时,裁判规则还明确提到了,如果要更换门将,教练或场上球员需告知裁判,并在下一个死球环节完成换人。
规则如此规定,但很少看到被换下的门将拒绝下场的情况。

2014年世界杯,荷兰队对阵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中,主教练范加尔在加时赛最后一分钟用克鲁尔换下西莱森,为点球大战做准备。西莱森本人当时比较不满,在下场后还踢了水瓶,不过,克鲁尔不负众望,扑出点球帮助球队晋级。

赛后,西莱森和队友们忘情庆祝,这个小插曲就这样度过了。而即使这场比赛荷兰队没有晋级,西莱森本人还是服从了范加尔的安排,从这个角度上说,至少没有在规则上出现任何争议情况。

凯帕的情况同样没有违反规则,但却绝对是难得一见的争议画面。考虑到卡巴莱罗熟悉曼城队员,点球大战由他守门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联赛杯实行了FIFA的加时赛额外换人名额,凯帕下场也不算什么完全难以预想到的情况。

既然一没有规则问题,二没有换人名额方面的误解,凯帕的拒绝下场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本人想要与萨里的决定相对抗。
成功拒绝下场还是头一回
球星与教练相对抗,并非什么十分稀奇的事情。远有特维斯、巴洛特利在曼城比赛当中的种种状况,近有亨德森、德罗西在替补席上抗命。

无论球星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一个大前提是不变的:不能在训练场上解决、非要放到球场上暴露的问题,球星必然有责任。当然视情况而论,主教练的种种安排可能有的对、有的错,但球星既然天然有沟通队友的能力,就没有公开对抗的途径。

当然球星与教练的对抗可能会出现很多更极端的情况,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一些让今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德国球星内策尔在门兴期间与皇马私下交流,最终决定先加盟皇马,后和教练通气。愤怒的教练在欧冠淘汰赛上将他放到了替补席,但内策尔见球队90分钟还与对手踢成0比0,竟然自己决定把队友替换下场。内策尔在那场比赛里打进了制胜球,也成就了自己作为性格球星的独特传奇。
有内策尔这样的,还有克鲁伊夫那样的。

1974、1976、1978三届大赛中,克鲁伊夫多次试图架空教练,甚至一度架空了自己的恩师米歇尔斯。

1974年世界杯上,克鲁伊夫和自己曾经在阿贾克斯的队友们矛盾深重,于是米歇尔斯被荷兰足协延揽,试图平息矛盾。然而,荷兰球员们刚刚表现出色,就开始在自己的驻地大开游泳party,最终输给了西德队。

纵观克鲁伊夫的职业生涯,这种因为超强的控制欲而影响队内团结的事情屡有发生。
不过,不管是内策尔还是克鲁伊夫,抑或是特维斯、德罗西,多半都是拒绝上场或擅自上场,凯帕这样拒绝下场还成功了的绝对是第一个。

萨里在安排战术时,不可能把这个变数告诉凯帕,否则可能影响他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知情就无罪,公开场合抵抗教练安排,毫无疑问是件跨越底线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凯帕注定将载入史册。
巨星游戏还是团队运动?
但肯定凯帕这样的行为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同情。看着凯帕真诚的拒绝下场,很多人会认为他是足够想为球队胜利。如果凯帕下场时没有冲着摄像机眨眼,或许这样的说法真能骗到一部分人。

但这就足够了吗?语言的巧变并不能掩盖事实的侵略性。

通常主教练和队员作为一个团队,一方面有对抗的因素,因为主教练是纪律、牺牲和互助的化身;另一方面也有合作的因素,因为主教练同时会为球员制定提升目标、带他们获得锦标。人格出众的主帅,甚至在大多数球员眼里是父亲的形象。

一言以蔽之,运动队在组织结构上高度模仿的是家庭,因此,主教练尽管会被现代科学团队分担责任,却仍然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出现。

这也是足球与篮球最大的区别——篮球教练已经发生了“职员化”的改变,对于主教练来说选人完全与自己无关,球队管理则大部分拜托球星,他自己主要是设计战术、完成赛前部署。这样,主教练与球员的关系变成了同一家公司下的平级雇员,而非传统家庭中的父与子。

即使篮球主帅有对球员行使监督权的责任,他也绝对不能对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加以干预,甚至难以为多数球员设计个人训练。
更极端的例子来自网球。

最近一段时间,小威、阿扎伦卡、大阪直美等球员在夺得大满贯后纷纷与教练“分手”,据网球专家表示,某种意义上就是害怕教练对她的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网球运动由于其独特性,大多数运动员都是自己运营自己的战略,教练和经纪人身份相同,都是自己雇的,此时运动员甚至凌驾于教练之上。

而网球商业化、篮球商业化之所以如此成功,就和这种将球星作为商业品牌推出的市场战略有关系。
但足球绝对不同。每支足球队上场球员达到11人,踢的是大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从头到尾接管比赛。强如梅西、C罗,在赛场上仍然需要队友的支持,这就需要设计出足够好的化学反应。

另一方面,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实际上要大于其他商业化运动,训练项目也更加多样,运动科学尚未全面覆盖足球训练,体现出系统的混沌性。如果球星凌驾于俱乐部之上,那么足球很可能变为篮球相似的策略,球星在抱团的同时会考察角色球员将他们引进球队。

这种模式,一不利于球队的整体发挥,二会对球队的更新换代产生重大影响,是对足球运动的一种挑战。

而凯帕或许只是当了一个可怜的出头鸟。翻看球星与教练对抗的历史,要么球星本人是桀骜不驯的孤僻性格,要么是更衣室领袖站出来为民请命。

凯帕桀骜不驯吗?看起来并不是;是更衣室领袖吗?他才来了一年。或许,这位最贵门将抗议萨里只是被队友煽动,加上比赛激烈的冲动决定,但他也注定将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
— END 



    关注 虎扑足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