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贬值了?

 

留学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作者:王丹

又到一年毕业季,就业问题关注度高涨。近日,一份关于留学生回国求职现状的调查报告就像扔进舆论场的一粒石子,激起不小的讨论。

有媒体援引相关调研报告的数据称,2019年海外人才期待薪资水平集中在6000~8000元人民币每月,占比超过35%;期待月薪8000~12000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为28%

但现实是,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海归的光环并没能带来预期的收入,一些留学生的薪资水平甚至不及国内同学历学生求职简历回复率低、收入的落差感、超预期的竞争压力,成为留学生“求职大军”普遍诉及的问题。

眼下的这股留学热潮,与过去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结构特点。除了部分人仍然是通过公派留学的途径走出国门外,更多的人属自费。

家庭经济能力的普遍提升和这一代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成为支撑这股留学热的主要力量。留学人数呈持续上升曲线、留学低龄化趋势显著,留学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在这群涌向海外学校的留学生中,确有部分人是为了追求卓越、获取知识而去,但也不用讳言,有相当部分的人是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镀层金”去的。可以两相印照的是,2018年教育部一举公布了88所国外野鸡大学名单,涉及16个国家。
留学生水平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留学生群体竞争力的总体水位。如果留学生原本所应具备开阔视野、语言交流能力等优势不凸显,在对国内环境和具体业务等情况的掌握上又不及本土毕业生,企业自然没有动力和意愿支付高薪酬。再加之,时差加剧了求职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差则又增加了求职的经济成本等,让留学生的归国就业之路更加不平坦。

在残酷冰冷的现实面前,不少留学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以回国后的15万年薪算,自己要不吃不喝10多年才能赚回当时的金钱投入。在此基础上,不少人得出了“海归贬值”的结论。

但,出国留学值不值,真的是算盘一打就能算清的吗?且不说收入水平不能作为唯一哪怕是主要的评价标准,眼界的开阔等就无法量化和外化,而且这世上原本也就不存在那么多“一……就……”的美事。那种将出国留学作为获取高薪美差幸福生活的捷径的想法,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
与其说“洋学历”贬值,不如说“洋学历”价值在回归。在剥离了与此相关的光环和联想之后,求职者的品性和能力成为人才需求方最为关注的内容。这种明快和纯粹,其实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于那些盲目跟风、花钱买捷径的人来说,估计不太能高兴得起来。这也算是对后来者的启示,时刻对生活保持清醒,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话说回来,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人才加速回流的态势业已形成。相关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经从3.15:1降至1.26:1。

媒体记者调研中打捞上来的留学生求职季的呼声值得给予更多关注,无论是搭建专门平台,还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海归”可以更顺畅、更愉悦地回国就业,成就自我也助力社会建设,需要有关部门未雨绸缪,用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来支撑

来源:全媒体总编室

责编:王子墨

编辑:宗小宁 孙小婷


    关注 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