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看的《神奇宝贝》《机器猫》,为什么后来都改名了?

 

马沙,你算计我!...

bilibili专栏

月更少女雨子酱 
铁打的十岁少年、黄色电气老鼠、仿佛会永远持续的旅程、写作反派读作主角的,某二人组+一只会说话的喵…当这一系列关键词串,在一起,你一定会在脱口而出:
是《宠物小精灵》!
 是《神奇宝贝》!
 是《口袋妖怪》!
朋友等一下
虽然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同一部作品,但这混乱的叫法,是怎么回事?正好,今天就来说一说,为什么大家回忆中,的老作品,总是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译名?


智皮贴贴!



首播:1997年
先拿大家的童年回忆开刀,咳咳。

作为目前全球吸金能力top,的ip,宝可梦去年,一年营收850亿美元,力压HelloKitty、米老鼠等劲敌登顶世界第一,娱乐ip。如今,天下谁人不识皮卡丘?但在早期,宝可梦却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译名混乱的时期。

在没有官方译名的早期,各方译名大乱炖,港版《宠物小精灵》有之,台版《神奇宝贝》有之,《口袋妖怪》亦有之。一张图概括当时的混乱:
甚至在9102年也…


2016年2月, 宝可梦20周年,纪念发布会上,The Pokémon company社长石原恒和宣布了将于冬季(于,冬季)推出游戏《精灵宝可梦 太阳/月亮》,游戏加入繁简中文,并借此契机一举公布,了官方中文译名——《精灵宝可梦》。
石原也特别指出,译名的统一虽然可能会为玩家,们感到陌生,但此举是希望将,作品更好地推广出去,精灵宝可梦这一译名,一方面当中的“宝可梦”发音与“Pokémon”相近,另一方面保留了来自香港,旧译名“宠物小精灵”的“精灵”二字,以及来自台湾旧译名“神奇宝贝”的“宝”字。

石原表示希望能通过《精灵宝可梦》,让玩家们跨越语言的,壁垒进行交流,愿望本身是美好的,但随之而来的中文区宝可梦译名统一化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粤语区甚至就比卡超or皮卡丘,的翻译问题发起过游行和反对。下图出自民间爱好者们运营的百科中列出,的皮卡丘名字一栏:
鉴于宝可梦们的译名问题,不是本文的主题,在此就不多展开了,但由此可见,即使官方已宣布正统译名,统一译名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今年八月,宝可梦官方再度宣布将《精灵宝可梦》更改为《宝可梦》,删除了精灵两字。
现在来看,弱化精灵两字,也并非无迹可寻,早在今年年初公布《宝可梦 剑/盾》的标题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心生疑惑“标题里的精灵哪去了”,如今官方正式,宣布更改译名,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无法习惯,但…终究会习惯的。


谁不想要四次元口袋呢?



首播:1973年
跟宝可梦一样,哆啦a梦这一ip也,在传播早期遇到了译名混乱的问题,有叫机器猫的,有叫小叮当的,无论是出于爱好者们交流,成本的考虑,或是品牌方面的考虑,统一译名都存在其必要性。

1996年9月,作者藤子·F·不二雄病逝。去世前,他留下遗愿:“希望亚洲地区统一改,以日本音译,使每个不同地方的读者只要一听就知道,在讲同一个人物。”根据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遗愿,日本版权方对,译名进行了规范,新版译名哆啦a,梦全面开始使用,这一乱象才得以解决。
台湾地区代理大然,出版社的漫画杂志《Z世代》上,
强调了“现在起我叫哆啦A梦”的改名信息
作品名解决了,角色名依旧是个难题。这题我在上面宝可,梦里也见过!胖虎大家很熟悉,那么技安呢?是不是也有所耳闻?一个是直白的音译,一个依据角色特征的意译,不能一刀切说谁对谁错,统一译名之路的确是道阻,且长呐…


高达屹立于大地之上



首播:地球历1979年
第三个要说的是大孩子们的梦想——高达。试问哪位少年没有过,自己开着gundam星间飞(wu)行(shuang)的梦想呢?

在GUNDAM圈,关于高达、敢达、钢弹的争论一直,都没有消停过,大陆民间爱好者约定俗成使用,高达,但万代给出的,官方译名是敢达。一说是在万代进入,中国时高达已被抢注,也有说法是承袭旧译,具体原因不详,但大陆爱好者们不,吃这一套还是很明显的,依然多以高达相称。

不过如今万代已经取回,了高达的版权,宣传文案也用的是高达,如今年新引进的剧场版《机动战士高达NT》
宝可梦们和哆啦a,梦们的难题,在高达这里也是,毫不意外出现了:人名和机体的译名,统一问题。有各个地区(大陆/港/台)之分,有直译和意译,有日文音译的,还有英文音译的,阿姆罗和李阿宝,夏亚和马沙,强袭自由和攻击自由,你问我哪个更好更正统?我只能说,哪个群众基础广,就用哪个吧…


部!长!

以上三个ip遇到的作品名,和人名困境,在部长熊本熊这里,倒是统一成了一个问题,毕竟部长本人即IP本身。那么,是熊本熊呢,还是酷MA萌呢?

熊本熊诞生于2011年九州,新干线全线开通之际,作为熊本县的吉祥物,还担任了熊本县销售,部长兼幸福部长,其带货能力和,旅游效益毋庸置疑,数据显示去年一年的周边销售额就,高达1505亿日元,在国内也是一等一的人气。
熊本电气铁道的熊本熊彩绘列车


2013年,熊本县官方拟定在所有,中文区推广「酷MA萌」这一译名,一方面是强调了酷,和萌的反差,另一方面也符合男孩而不是熊,的角色设定(部长真的不是熊!)但推广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据朝日新闻报道,在2018年一次调查中,记者手持印有部长,的图片询问游客,图上提供两种称呼:熊本熊&酷MA萌,50人中有43人选择了「熊本熊」,优势明显。
眼看民间译名深入人心,改不回来了,官方终于调整了策略,今年3月宣布正式改用“熊本熊”作为中文名称。同样是民间译名vs,官方译名,宝可梦和熊本熊的战役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结语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有的民间译名胜出,登上舞台成为官方译名完成,了华丽转身;有的官方译名则铁腕强权,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总结陈词一下,温故而知新:

其一,为什么会有译名,混乱的现象发生?时代、地域、语言习惯、乃至译者个人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名;

其二,A和B哪种译名更好,这个问题无法笼统回答。上面说了译名的本地化是综合,影响下的结果,我的建议还是:你爱用哪个,就用哪个。

有个特别点的例子是上世代主机,巅峰游戏之一的《The Last of Us》。
早期玩家认为us,不单是us(我们),也是指USA(美国),因此翻译为《美国末日》。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一理解的确出了偏差,us就只是us,美末错译不假。那么用哪个呢?我觉得,如果你是一名游戏从业者,并认为身负纠正的义务,那你用《最后生还者》是没有一分钱问题的;如果你是一名把美末挂在嘴边,许多年的普通玩家,能改则改,非要逼自己强行改口,倒也不必。哎呀不如都叫tlou一了百了

其三,既然统一了译名,好好的注册商标,为什么会更改?出于品牌方长远考虑。酷ma萌不得人心的官译影响,了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品牌形象的树立,也造成了宣传资源的浪费,官方自然不会待见这种,情况发生。

翻译作为语言工具,和文化桥梁,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限于本文篇幅,还有不少实例,没有收录进来,大家都见过哪些例子呢?欢迎评论区补充留言~



本文转载自bilibili,专栏—月更少女雨子酱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专栏▼▼


    关注 哔哩哔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