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比SARS还厉害?全是干货,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有话说

 

欢迎同行共同交流指正。...





1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就,到达了武汉,负责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症患者。18天过去了,这位救治过SARS、重症H5N1、H1N1、H7N9等患者的“老兵”,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患者,究竟有哪些心得体会要跟,同行说呢?2月4日立春这天下午,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采访了童院长,他说这些都是这些天,来他诊治病人过程中的思考,欢迎同行共同交流指正。

童朝晖院长


新冠病毒跟SARS病毒85%同源,那另外15%的不同有可能导致了它对重症病人的脏器打击更精准了
记者:刚刚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的数据显示,湖北之外确诊患者,的病死率是0.16%,湖北是3.1%,而武汉市的病死率,达到了4.9%,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童朝晖:武汉也好湖北也好,肯定是个重灾区,比其他省市病例总数多,相应重症病人也多,武汉输出到其他的,地方的病例都不太重,但往往本地的病人,重灾区时间长,重病人多。

2003年的SARS病人,好多都是青壮年,而这次新冠病人中,特别是一些重病人,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都,有,我今天下午看了一些,其他医院的病人,重的都是70多岁,年龄偏大,基础病往往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再就是我们发现,这些重病人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非常低,一些病人肌钙蛋白非常高,我们见过2万多的,1万多的,7000、5000、几百的都有,所以说病人这些指标的,异常就说明不好治并且比较重,所以病死率也高。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这些情况,包括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问题,还有一些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常变化,是不是都有可能提示,患者病情比较危重,死亡危险比较大,临床医生要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

童朝晖:是的。

记者:您观察到的目前武汉地区患者,主要死于呼吸衰竭,还是多器官衰竭?

童朝晖:就像我们日常见到的,ards一样,一些重症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最终还是,发展为ards,刚开始肯定是呼衰,缺氧,好多病人出现肾衰,心功能不好,尤其刚才我说的,一些老年人,他最初的诱因,是冠状病毒肺炎,很快就进展到缺氧,呼吸衰竭,ARDS,再加上长时间缺氧,最后就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说到死亡的原因,即使以呼衰起始,最后往往还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有休克的,有肾衰的,心功能差的,因为我们发现有些,病人肌钙蛋白很高,要在心内科大夫眼里,高一点就要怀疑心梗,那么这些病人都是成多少倍,的升高了,说明对心脏影响也非常大,所以说心功能受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记者:也就是说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不只对肺组织,有直接的损害,而且激发了机体多脏器,炎症反应?

童朝晖:我自己一直在想,2003年SARS的时候,我们只要把呼吸衰竭控,制住,把肺的问题解决了,病人就很容易康复,而现在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往往是多个器官(受累)。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病毒,85%同源,那另外15%的不同是不是导致了它对重症病人的,打击更精准了,比方说打击病人的心肺,打击肾脏,他打得更精准了,而且很难可逆。

记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析。

童朝晖:所以我们推测,重症患者存在高龄、基础疾病多,多器官受累,重点打击心肺,这都说明比2003年sars,更难治。

图 左二为童院长


重症患者目前治疗的关键,第一要有规范的icu专业医生,和护士队伍,第二要及时纠正低氧


记者:你提到很多重症患者虽然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但缺氧改善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童朝晖:世卫组织指南里也写到,包括我们有关ards急性,呼衰指南里也写到过,通常不建议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除非在专门场所比如icu和,有经过训练有素的人看护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用无创通气。这一部分病人的,病情进展变化快,包括我们日常见到的ards,也是这样,要是给病人用无创通气,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看护,细致的观察,病人一旦加重,从无创到插管,时间窗和切换点很多人,掌握不好。比方说我们日常的一些,病人包括甲流病人,有时候也不能,及时收到icu,在急诊刚开始也是先,用无创通气,错过了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等收到icu的时候再插管就,不太好治疗。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为有特殊情况,一方面我们专业的,医生护士少,第二可能不如我们平时,在icu看护得那么密切,这一部分病人上经鼻高流量,氧疗也好,上无创通气也好,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或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去密切观察什么时候该插管,有时候拖的时间很长。我们在查房、会诊发现,有一些病人用着高流量、或无创通气,氧合指数小于150,甚至小于100,而且持续时间往往还,比较长,这就给后续的插管也好,上ECMO也好,带来了难度。

记者:那么如何扭转患者,缺氧问题呢?

童朝晖:我们建议,对于在100%的给氧及较高条件下的,无创通气2小时,氧合指数仍,


    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