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定要扛住!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文:北木南

疫情肆虐,世界被按下了停止键。

繁华的城市突然,陷入了沉寂,餐饮、服装、健身、旅游等行业几乎没了客流。

有人一夜白了头,有人含着泪关掉门店,有人在煎熬中等待,开门迎客的那一天!

“2020,你还能撑住吗?”

“2020,你还能撑多久?”

01


疫情来势汹汹,如果问,哪一个行业受影响最严重?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行业。

费良慧1997年在,饭店做厨师,2003年创业,他挺过了非典时期,却没想到17年后,还将面临一次考验。

为了迎接春节,费大厨每家分店都,备足了4天的货。如果没有疫情,春节一个月的销售额,可以超过平时,两个月的销售额。

但疫情让人措不及防。

1月24号—1月25号,费大厨39家门店陆陆续(陆陆续,)续关闭。

公司原以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过两三天就能开门营业,没料到的是,开门营业的时间,突然变得遥遥无期。

漫长的等待导致费大厨,39家门店备的4万斤土猪肉,2.8万斤青辣椒,2.8万斤新鲜蒜子,5700斤鲫鱼全部都过了,新鲜保质期。

4天的食材给门店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0万。

材料费、房租、员工工资这三座大山,一下子压在费良慧身上。但还好,费大厨没有被击垮,得益于过去十几年中,企业良好的运转,充足的现金流。

疫情发生之后,与其他彻底停运,的餐饮企业不同,费大厨仍在积极地“自救”。

每天为员工测量体温,组织员工进行线上学习疫情,相关知识,还组织了有奖励的,考试来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让费大厨特别感动的是,很多员工主动提出,减薪甚至不发工资,愿意与公司共克时艰。

这些天来,费良慧和股东开会、讨论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他几乎没有放松下来,的时刻。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第一家疫情期间的“费大厨样板店”就会开业,这是专门为疫情而“定做”的一家餐厅。

员工没有病例接触史,全员戴口罩;

专门设计进门地垫,消毒液24小时浸泡;

员工每天测体温,顾客进店测体温;

每隔一小时就为员工消毒……

现在,模拟营业的样板店已经在,长沙建设完成。每天,费良慧跟员工一起搞清洁,做消毒,做表格,写记录,然后拍摄视频,做成培训资料,上传到网上,进行线上员工培训。

费良慧说:“只要疫情出现转机,人们开始走向餐馆用餐,我敢保证,大家到我们费大厨吃饭,一定是最安心的。”

疫情面前,有人猝不及防,有人严阵以待。

 

如果问,做生意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答案一定是:全力以赴。

 

因为只有全力以赴,练好内功,才能赢得市场。
02


如果没有疫情,一家健身房会在除夕前,五天左右放假,初六初七开始营业。初春时,才算正式到了旺季。

但在被问到这些,天亏损了多少钱时,彭志勇苦笑一声,说他不敢细算。

uone营业门店分布,上海、浙江、湖南、贵州等地,共30家,光是房租,平均一家门店一个月就要,6万,更别提600多名,员工的工资。

曾经每做一件事之前,彭志勇都会计划很久,在病毒面前,他第一次觉得迷茫。

2019年,是健身房行业在过去,十年中最困难的一年。

健身房进入门槛低, 很多外行以为这个行业,赚钱快,导致大大小小的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由于同质化严重,为了争取顾客,很多健身房打起了“价格战”。

健身房把业绩压力压,在销售人员身上,销售人员把业绩压力压,在顾客身上;为了吸引顾客,健身房不得不一次次降低,月卡、年卡价格,但过低的价格又让,健身房在倒闭的边缘摇摇欲坠……

这就是每家想要在,城市中牢牢扎根的健身房,不得不面对的行业怪圈。

彭志勇(彭志勇)计划在2020年,跳出这个怪圈:与其拼价格,不如拼服务,拼专业。

过去十年,他以上海为中心,完成了自己30家门店,的布局。未来十年,他坦言,将把大部分精力和资金用于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内部制度的优化上。

2019年本来就是健身行业最为,艰难的一年,经历这次疫情,不少健身房将会倒闭,而基础扎实,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才能,扛住。

经过这次疫情,更多的老百姓将选择健身,只有把身体锻炼好了,把免疫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的侵扰。

影院观影,带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健身房也一样,同样是塑形减脂健身,健身房要带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触底反弹”。

彭志勇认为,疫情过去后,健身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小阳春,优质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企业出现了亏损,但他心态很好,他说:

“一旦老板心态崩掉,那这个企业也一定会崩掉。

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东西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朝好的一面看。”

很多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怀疑自己,甚至因为自我怀疑而放弃。

 

自信乐观看似简单,却是每个人在成为,企业家之前的必修课。

 

胆怯,会瞬间击溃一个人,勇敢一点,迟早会遇见未来的机遇。
03


一家总店,两家分店,总店位于寸土寸金的北京,2300平方米,36个老师,78个学员,因为疫情,一下子全部停摆。

员工工资按照北京,最低标准2200—2400统一发放,两家分店中,有一家被政府免去了租金,但即使这样,刘总说他每个月,固定亏损超过15万。

为了让学生和老师动起来,增加互动感,刘雨知开发了,线上培训系统,老师每天都在线上教学。

疫情期间,刘雨知带领团队的老师集中,精力进行原创教案的研发。

艺术类课程与文化类课程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文化类课程有一个,教学体系,教材标准化之后,就算中途更换老师,老师和学员都能很好地衔,接上之前的课程。

但艺术类课程没有,标准化的教程,完全依赖老师。中途一旦换老师,学生的课程就不能,衔接起来,这就会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在刘雨知看来,艺术培训机构的基础,工作就是有标准化的教材。

疫情期间,刘雨知带着团队精心打磨。公司已经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推进整个教程的设计和,版号申请。

疫情会推迟梦想,但不会磨灭梦想。

 

在这些难得可以“停下来”的日子里,依旧专注于自己,热爱事业的人,都是坚定而执着的人。
 04


采访之前就听说民宿行业在疫情中,营业收入“归零”,但是,在上海经营着七个,自然村落民宿的宋心蕊,竟然是受疫情影响最小,的人。

拨通这位90后,美女的电话时,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

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张马村内,他们把每一栋独立宅院都改造成不同,主题的特色民宿。

以文化、艺术、时尚为导向,衍生出17个主题俱乐部,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当别的民宿都在做客流量,入住率九成还嫌不足时,她早已跳出流量的怪圈,专注运营一个以民宿体验为中心,的立体感受空间。

民宿内的任何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物,都是配合场景营造,花心思陈设的试用品。

在民宿的消费平台上,根据不同主题民宿,对相关产品进行设计、研发和深度挖掘,最终实现孵化。比如他们在民宿小酒馆里开发的,酒器和衍生品,就得到了几乎所有客人,的认可。

利用民宿和会员本身客群来试用,和打磨产品,筛选那些客人喜欢的产品,打造为网红商品销售。

如此一来,张马村(张马村)民宿的利润就,有了多头来源,向下游能直接带货,向上游能直接,延伸到生产端。

如果把利润看作一个,公司发展的根,那宋心蕊的民宿无疑,扎根更广更深,更具生命力。

隔离的这段时间内,宋心蕊给员工布置了一些轻松,的soho工作,她觉得疫情期间是一次难得的反思,和升级的机会。

于是,她和员工们一起打磨那些过去没有,时间优化的方案,或者根据疫情发展状况制定,新的方案。

 

这个社会上,谁也没有“先知”的能力,想要躲开飞来的巨石,就要跑在“巨石”前面,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05


“平常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工20多天了。”

今年是胡瑞华(胡,瑞华)创业的第四年,这四年里,他兢兢业业,一刻都不敢松懈,终于在“顺丰、圆通”等物流巨鳄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如今,他连“站稳”都很难。

不能复工,房租照出,一个月的开支,至少在4万。而去年这个时候,他一天的营业额,就能达到3万。

当政府号召人们在家,办公时,胡瑞华只能在家联系朋友。一方面看看能不,能为抗击疫情出力,帮政府运送物资;另一方面跟朋友一起,筹划复工后的工作计划。

各地防控政策不一样,货车司机上了高速,不一定就能找到出口下,得去,所以大家都不敢出来。消毒液、口罩早就准备好了,眼下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等”了。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沉得住气的人。因为等待往往伴随着未知,和风险,但承担了风险,就意味着得到了机遇。
06
刘猷裕毕业于武汉大学,这段时间,他最忙的工作就是,在校友群里紧锣密鼓地寻找货源,和同学们一起购买口罩,送到湖北的校友手中。

他甚至托人从,香港找到一批口罩,即使价格比平时贵了几倍,他也立即付款,生怕一个犹豫,就让一个家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次疫情对他的,服装店影响不小,往年,他17家店铺年后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多能达两百多万。

但今年,颗粒无收。

年前工厂里需要,收尾的一批货,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没人要的尾货。眼看着气温逐渐升高,春装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好,合作商就来催夏装的工期。可公司里连夏装计划,都没做。

但还好,坚强的人总是能,在夹缝中求生。

线下渠道不行?那就转战线上。

刘猷裕迅速组建了一支临时负责淘宝直播的队伍。他们请了两位主播,尝试了很多直播平台,年后播了四场,陆续卖了几百件。

虽是“杯水车薪”,但好歹让人看到了希望。

刘猷裕说,疫情发生后,他更深刻体会到,建立线上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2020年,他原计划扩充线下实体店,现在他改变了这个计划,他将把重心放在线上销售。

每一位在时代的,洪流中得以幸存的人,一定都在抓住时机,顺着潮水前进。
07
还记得17年前伊始,一切都欣欣向荣。

距离高考只剩几个月,新东方报名点挤满了,家长和孩子。

俞敏洪,俨然成了教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马云在他杭州的办公室里,第一次对公司运营做出,了估算:一天能赚一百万。
刘强东凭借他12家“京东多媒体”店,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盘代理商。
然而,等来他们的,却是非典爆发,行业大洗牌。

那些在新东方报名的学生,纷纷要求退课,但学费早已被俞敏洪用来建校区、做宣传。焦头烂额的他,想方设法借到了700万。

一夜之间,他从光鲜亮丽的企业家,变成了负债者。

专注开线下分店的刘强东,被迫关停12家店铺,之前赚的钱,亏得一分不剩.

而马云,因为员工感染了非典,他的家门被人用钢锁锁死,三餐由社区人员配送,每天都被人用,消毒水在整个家里喷洒。
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一蹶不振,就像在疫情中破产的,其他企业一样,但他们偏不信所谓的“命运”。

 

非典结束后,高考在即,新东方迎来招生热潮;

刘强东开始在,各大数码平台,发帖推销他的产品;

隔离期间的马云和(马,云和)另外10名员工研发了“淘宝网”。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危机并没有打垮他们,反而让他们抓住了,藏在危机中的机会。

诚然,这次疫情比当年,的非典更加来势汹汹,无数大中小企业被,洪流裹挟着前进,稍不留神就会被抛弃、被遗忘。

但我们也要相信,总有人会绝地反杀:

那些反思自己,努力创新的人;

那些抓住机会,奋力拼搏的人;

那些收拾心中破碎山川,再度出发的人。

疫情过后,他们终将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也许有一天,有那么一群人聚在一起,什么话都不说,但觉得对方好像,在哪里见过,好像一起做过什么事情。

但就是想不起来,而那件事,会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关注 夜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