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情《牡丹亭》:一场四百年的爱情幻梦

 

走进中国最美的情诗...


宋文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但使相思莫相负。“
……


四百多年前,白衣飘飘的书生柳梦梅,在一棵梅树下,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杜丽娘邂逅,二人一见倾心,从此魂牵梦萦。

亭亭玉立的太守之女杜丽娘“为伊消得人憔悴”,直至伤情而死。弥留之际哀求母亲将其葬在花园梅树下,嘱咐丫鬟将其画像沉于太湖石底。

柳梦梅赴京赶考,在太湖石下捡到杜丽娘的画像,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终成眷属。

四百年后,世人依旧动情于这场梦。
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
那一段青春梦和生死至情
缠绵四百余年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

为什么昆曲堪称百戏之祖?

石道姑的设定有什么深意?

柳梦梅到底是贪色还是痴情?

《牡丹亭》何以让当时的演员动情?

让我们走进这首中国最美的情诗
从《牡丹亭》开始
重新认识属于中国人的美学


为什么是昆曲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融合了南北方多个戏种的优点,以其剧本的文学性、曲调唱腔的婉转、服化道的精美著称。

可以说,昆曲是中国传统戏种中最雅的一种形式。集中国传统的诗、舞、歌、剧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了极致的中国古典美学——

抽象、写意、抒情、诗化。



为什么是《牡丹亭》

“昆曲义工”白先勇说,《牡丹亭》是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最深刻的情感。

同时,它还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无可争议的一个高峰,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集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辞藻极美,引无数人传唱至今。





为什么是白先勇


白先勇

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


白先勇自称“昆曲义工”。他在《细说牡丹亭》的发刊词中动情地说,他觉得上天留他,是因为他有事情没有完成,而推广昆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004年4月,白先勇老师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让年轻人也爱上昆曲的作品就此诞生。



2018年,因在推广昆曲上无可置疑的贡献,白先勇老师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表演特殊贡献奖。
这一次,就让我们走进这首中国最美的情诗
跟随白先勇,从《牡丹亭》开始
重新认识属于中国人的古典美学
《白先勇细说牡丹亭》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
仅售68
温馨提示:

  • 苹果手机不支持小程序收听,请关注服务号。
  • 苹果手机如果升级到iOS13的系统,黑屏时会影响收听,请保持屏幕常亮。购买前请您谨慎考虑,试听后再购买。
  •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订阅成功不支持退款。敬请谅解。


点击「阅读原文」

暂时远离现实,躲到另一个姹紫嫣红的古典中国


    关注 为你读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