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这条老街,承载着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如今将旧貌换新颜!

 




↑点击上方邵阳日报加星标!


2019年邵阳启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西外街周边的仙人井社区、西外街社区的老旧房屋也被纳入其中。



据了解,此次扩改翻建工程将按照现代安全建筑指标要求,恢复西外街周边老街原貌,并将此打造成仿古一条街。

西外街在哪?

对大多数邵阳人来说,提到西外街,浮现在脑海中的是那条与城北路相连的街道,其实这里还有一条老西外街隐身于此。

老西外街与现在的西外街平行,沿着如今的西外街往北拐进一条弄子,可见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它就是老西外街。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条不过3米宽的石板路算不上真正的街,可这条小到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老街,却是以前邵阳城西出东进的必经之路。



人们西去武冈、新宁,远至云贵,都要从这里踏上远去的旅途,而回乡的人过了神滩渡口踏上西外街,远远看到了邵阳城红色的城墙,便知道家马上到了。



在西外街,有一则流传下来的民谣家喻户晓:“西路人命苦,进城晒肚,出城也晒肚;东路人命贵,进城晒背,出城也晒背。”它生动地描述了邵阳城西的居民进城赶路的景象。

今年83岁的李贞元就是土生土长的西外街居民,用老人的话说,她生在西外街,嫁在西外街,老在西外街。

李奶奶记忆中的老街十分热闹,街面上满是东来西往的过路客。西外街北临资江,南边是一片橘子林,人走在路上只要一伸手便可摘下柑橘,若是沿着石板路继续往西便是旧时的飞机坪。



李奶奶还记得小时候,常有飞机从头顶飞过,那时飞机可是稀罕物,所以只要听见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附近的居民就会大声地喊着:“走喽!去看飞机喽!”于是大伙们总会跑去飞机坪看热闹。

在老街,与邵阳其他街巷不同的还有一处,就是这里竖立着一座节孝贞烈总坊。这座总坊面东背西,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其实邵阳原来是有很多牌坊的,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的战火烧到邵阳地区,这些牌坊大多毁于战火。



同治七年(1868),邵阳决定在市郊东、南、西、北四条交通要道分别修建四座节孝贞烈总坊,刻录自乾隆至同治时期共130年内被“圣旨旌表”的800余名妇女姓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时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早已被打破,节孝贞烈总坊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但其古朴优美的造型,栩栩如生的雕刻仍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并被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三线建设如火如荼,西外街旁先后迁来两座大工厂,旁边的橘子园也被平整为一条现代化的公路,并被冠名西外街,从此那条老街便隐藏在居民巷弄中,慢慢地被人们淡忘。

如今走在这条老街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电线走街串巷,居民们休闲地聊着天,像极了旧电影里的老弄堂。



这里就像是繁华闹市里的一片净土,听不到机器轰鸣和汽笛喇叭,老街的街坊邻里们喜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吃饭时间街巷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西家的辣椒炒肉、东家的煎豆腐、蒜苗炒腊肉,让人倍感温馨。



但不管怎样,这条老街与旁边林立的小区相比显得已“黯然失色”。



目前,西外街街周边社区的老旧房屋的改造工程已经正式启动,街坊们都非常高兴,大家都期盼着这条老街能早日恢复往日的风貌,因为在这里,除了厚重的历史,还有亲切暖心的人情味。

 
大家都在看



全媒体记者:谢冰 杨吉

编辑:杨吉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发布原创文章版权归《邵阳日报》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觉得本文不错,请点


    关注 邵阳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