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协同,科学发展——2016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喊你一起来学习!

 

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近...







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早已被很多专家炮轰过无数次,但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一切以分数为前提的背景下,中国父母站在大班即将迈向小学的关口,纷纷无法淡定。教育专家杨东平说,人生不是争分夺秒的短跑比赛,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以下是幼儿园老师、园长,小学老师,及心理、教育等领域专家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和建议,希望能给诸位父母以反思。学习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实验对象(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一个(C)在他出生后的第53 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结果C的爬楼梯水平反而高过T。格塞尔分析说,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所以事倍功半;而53周开始爬楼梯,时间就非常恰当,所以事半功倍。

这个实验证明:学习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所以没有必要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已有调查表明,提前识字、计算,在一二年级成绩明显,但到了三四年级就逐渐失去优势。这就是三年级效应。到了高年级,拼的是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这说明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了解儿童特点,借鉴科学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很具体地列举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值得家长参考。其中,《指南》指出,5-6岁的孩子在语言方面的目标是: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能专注地阅读图书等。在社会人际交往及适应方面的目标则是: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等。《指南》是很好的科学参照,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比起“拔苗助长”,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才是家长们需要做足的准备。

这是持久战,请给孩子足够时间

对所有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全新的开始,每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适应期,而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只需要一个月,而有些孩子甚至需要一个学年。所以,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不管你有多烦躁,请注意以下几点:1.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成绩好不好,你都无条件爱他,切忌随便责骂;2.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你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3.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

警惕自我投射,让孩子成为自己

我们为孩子创造环境,不等于要让孩子成为我们设计的那个人。孩子通过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可他更是自己。你的孩子接受的也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为平凡的普通人,最大的成功是成为自己。你养育的这个孩子,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去跳楼,不会因为别人说吸毒很酷而去尝试,他热爱生活,心里有一个角落永远会留给他的家。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们想,孩子健康就好,当孩子还是个婴儿,我们想,孩子快乐就好。孩子大了,我们是否还在为初衷而努力?

我们是否可以参考以下目标:善良正直、善于发现美、有一颗好奇的心、有自我、有安全感、自尊自爱、情绪稳定、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情和爱。而最重要的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要成为自己。

幼小衔接,是孩子的重大事件。而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家长都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成为孩子最强大的能量和最温暖的怀抱。因此,需要经历幼小衔接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即便如此,爸爸妈妈们也不必太紧张,虽然养育是件好复杂的事情,但归根结底,你只要把自己照顾好了,调整好了,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关注 义乌市学前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