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重新定义私有云市场,UCloud的沉淀与释放

 

定义新一代企业级私有云,降低企业云原生转型门槛!...





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众所周知,尽管公有云已是公认的未来,但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都不会直接走到公有云,这当中既有对数据主权、监管合规等方面的考量,也有自身的业务转型难以一步到位的挑战,因此当下绝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以私有云的方式实现“企业上云”。

这也是私有云一直以来始终占据着中国云计算市场“主航道”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2019年私有云市场规模达645亿元,较2018年增长22.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3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

但也要看到,传统私有云通常以“项目式”落地为主,由于定制化程度高,产品不够标准化、不易规模化复制、版本往往碎片化等原因,使得私有云系统平台难以实现平滑升级和自动化运维,容易造成运维复杂化等,这让整个私有云市场的长远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在此背景下,在近期举办的UCloud用户大会暨Think in Cloud大会上,UCloud正式对外发布了新一代轻量级企业私有云UCloudStack 2.0;与此同时,为更好的加速企业用户的云原生转型,UCloud还推出了轻量级容器管理服务Cube,希望降低企业部署云原生产品的学习和技术门槛。

毫无疑问,随着“新基建”的提速,企业上云的步伐也会进一步加快,而新一代私有云以及云原生转型,也将会是企业上云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和大势所趋,而UCloud新推出的UCloudStack 2.0以及Cube容器服务,一定会释放企业全面云化带来的新价值,同时成为构筑“新基建”的坚实云底座。
私有云演进的四大新方向
事实上,尽管作为中国“公有云第一股”在业界被大家所熟知,但UCloud在重点布局公有云市场的过程当中,其实针对私有云市场也一直坚持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UCloud私有云与容器产品线负责人叶理灯


UCloud私有云与容器产品线负责人叶理灯表示,2012年—2015年,UCloud就推出过类似专有云的私有云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在实际交付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2016年—2017年,UCloud再次推出敏捷版的专有云,完成了轻量级的改造,重点解决了交付中的难题;2017—2019年,UCloud面向私有云的UCloudStack 1.0版正式立项开发,并于2019年正式商业化,该版本具备稳定、可控、轻量、开放等产品特点,一经推出之后,就受到了政府、运营商、科研、教育等多个行业客户的认可和选择。

经过一年多商业化的运营,UCloud发现目前整个私有云市场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主要方向:

一是混合云,目前“企业上云”的主力军已经从中小企业、互联网行业快速渗透到传统大中型企业,以及政府、电信、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但这些企业优先考虑的是私有云,这就意味着会混合云未来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而服务商必须要实现私有云和公有云互相协同的形态,真正帮助企业“上好云、管好云、用好云”。

二是信创生态,随着“新基建”建设的提速,信创产业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无论是底层的CPU技术、存储等硬件平台,还是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软件平台,信创技术和应用的生态都正“从点到面”的实现快速崛起,同样作为服务商也需要融入和兼容信创的生态。
三是高性能,数据中心云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不同的工作负载需求也对私有云系统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存储为例,过去私有云平台中的存储经历过了本地化存储、集中式存储等过程,但这些方式都难以满足企业数据中心云化的需求,因此未来通过分布式存储解决性能问题也成为了新的演进方向。

四是进化能力,相较定制化、项目化的传统私有云,以场景化、服务化为特色的新一代私有云已初现端倪。叶理灯认为,过去传统私有云更像是“一锤子买卖”,但未来新一代私有云必须必须具备可进化的能力,这样当产品升级迭代的时候,使用私有云的企业用户也能享受到软件升级、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释放。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客户需求、信创生态还是未来发展看,传统私有云向新一代私有云升级和演进已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让更多大中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真正能够发挥好私有云系统平台更大的价值,并为“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按下“快进键”。
定义新一代企业级私有云
新一代轻量级企业私有云UCloudStack 2.0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包括标准版、快杰版、信创版三个不同版本,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大大提升了交付能力,让私有云系统平台的交付升级“极简化”,还具备长期持续进化的能力,真正重新定义了新一代企业级私有云,具体来看:

首先,在技术能力创新上,UCloudStack 2.0可提供虚拟化、SDN 网络、分布式存储、数据库缓存等核心服务的统一管理、资源调度、监控日志及运营运维等一整套云资源管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UCloudStack 2.0基于UCloud公有云基础架构,复用了内核及核心虚拟化组件,将自身的公有云架构私有化部署,具有自主可控、稳定可靠、持续进化及开放兼容等特点,支持与公有云无缝打通,灵活调用公有云能力,在为企业提供强大混合云能力支撑的同时,又实现了“统一的架构和统一的体验”。

其次,在交付模式创新上,UCloudStack 2.0定位为轻量级交付,3个节点即可帮助企业用户构建私有云平台生产环境且可平滑扩容,支持自动化安装,小时级别部署,同时不强行绑定硬件及品牌,兼容x86和ARM架构,还支持纯软件、超融合一体机及一体机柜等多种交付模式。

不仅如此,UCloudStack 2.0还推出了标准版、快杰版和信创版三个版本,以满足不同企业用户的需求。其中,快杰版将UCloud快杰云主机的强大能力从公有云移植到了私有云平台,其计算性能实现了16% 提升;存储性能最高可达120 IOPS,延迟低至0.1ms;同步推出网络增强2.0方案,支持25G内网带宽,内网包量最高可达1000万PPS。

而信创版除了具备UCloudStack 2.0标准版的能力之外,还兼容已纳入信创名录的软硬件,目前UCloudStack已完成与银河麒麟、华为鲲鹏、兆芯、海光等多家国产化软硬件的兼容性测试,同时还支持信创版数据库、信创版负载均衡等,真正让信创用户可以在私有云平台上快速部署基于信创云的应用。

最后,在进化能力创新上,传统私有云最大的“硬伤”就是软件迭代按照版本速度升级,随着时间的增加,客户的私有云系统平台中会出现各个年代不同的软件版本,这也是传统私有云容易出现“碎片化、不可进化”难题的根本原因。
而UCloudStack 2.0通过持续提升产品力,让私有云平台也真正具备了持续进化和升级的能力。“过去一年,我们一直保持着持续迭代,1年就发布了10个以上的小版本,同时还在保证客户业务不停机的环境下,完成了多个大型项目的在线升级,这就意味着UCloudStack的老客户也能持续享受到迭代升级带来的优势和价值。”叶理灯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一代轻量级企业私有云UCloudStack 2.0通过在技术、交付以及进化能力上的全面升级和创新,不仅会让更多大中型企业客户更好的拥抱新一代私有云的时代,也必将会让UCloud未来在私有云市场中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并越来越有力量。
降低企业云原生转型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为简化用户使用容器过程,UCloud在UCloud用户大会期间还推出了Cube产品,两步即可实现容器化应用的部署,企业用户不需要再维护底层基础设施,无需预留资源也能实现云原生的转型,可以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部署云原生产品的学习和技术门槛。


UCloud产品经理张鹏波


据UCloud产品经理张鹏波介绍,UCloud同样很早就在容器领域展开了大量的探索。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在线计算服务;2016年又上线了容器编排服务UDocker;2017年之后,随着Kubernetes成为容器领域的新标准,UCloud在2018年也“与时俱进”的推出了基于Kubernetes容器服务UK8S, 这款产品基于UCloud公有云环境实现,无缝集成了UCloud IaaS层计算、网络及存储的服务,使客户能够快速获取到生产可用的Kubernetes集群,并拥有灵活控制集群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UK8S落地的过程之中,UCloud容器团队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用户对容器服务抱有很大的兴趣,但上线容器服务之后,技术人员除了要管理应用外还需要管理后端的资源,这给维护Kubernetes集群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更为重要的是,Kubernetes体系较为复杂,学习曲线比较陡峭,需要客户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这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再加上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速,传统软件的交付方式已很难满足企业对创新的数量和速度的追求,很多客户更希望能有一款“开箱即用”的容器产品,通过容器直接构建应用,以此缩短应用就绪的等待时间。

也正是洞察了这一变化趋势,UCloud推出了轻量级容器编排和调度服务Cube。Cube底层架构基于Kubernetes,采用容器组作为最小交付单位,同时Cube容器实例运行在轻量级虚拟机中,使其在安全性和隔离性上可与云主机媲美,在网络、存储以及其他功能特性上也与云主机类似,这样让从虚拟机迁移至容器的企业用户,也能在体验上保持一致,由此大大降低了业务容器化的改造难度。

相比于UK8S,Cube具备以下优势:如免运维,企业客户没有维护资源的负担,不需要关心运行的位置,可以以应用为中心,以容器镜像为应用打包标准;Cube在具备高可用,提供应用自愈能力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动扩缩容,客户可按需拉起和关闭应用,自动化的调度资源。此外,Cube使用方式也相当灵活,客户可按照应用实际使用资源付费。
“Cube对我们来说,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产品,既能让容器用户享受Serverless模式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也可让Kubernetes用户享受极致的弹性。”张鹏波表示。

另据透露,Cube产品未来也将会继续沿着帮助用户提升效率、降低开销、简化维护、节约成本的思路持续迭代更新。其中,在容器性能方面,容器团队会继续优化轻量级虚拟机IO路径,减少虚拟化及管理组件的性能损耗,确保用户容器实例稳定高效运行;在服务管理方面,Cube产品层面会推出多种的容器管理控制器,并实现Cube实例直接接入Kubernetes集群的能力,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资源调度方式,方便用户按实际需要管理维护。

全文总结,机遇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UCloud之所以能够始终处在云计算市场技术创新的最前沿,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其能够始终保持着专注与创新,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前瞻的洞察,在“新基建”提速的大背景下,相信UCloud持续不断的创新,一定可以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通往云原生的旅程提供更为强大的新动力,最终为企业实现资源优化和降本增效,推动业务价值的提升贡献出更大的价值。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关注 申耀的科技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