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这样居住 读书

 

究竟一个怎样的地方及居所,可以称得上‘可以’停留安居?我们又可以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









《可以居》朴素的装帧,中英文页面不同的纸质呈现,足以看到设计这本书的人的心思,无论是图片,还是里面的文字都是很有意思的。在国内很少看到这样花心思的书,特别是介绍一个切切实实存在的村落。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思考,可能是因为北漂,居住对我来说,清净就好,没有想过太多。一张书桌,曾经放在客厅的餐桌成了我的书桌。一盏台灯,是万小家从广州带过来的。一个衣柜,一张床,一张宜家买的塑料椅子,我习惯坐在床上看书,看累了,直接把书扔到书桌上,被子一盖,把灯关掉入睡。书桌更多的是放书,永远看不完的书。我想我真正要用的书,我才会很快看完,其他就是有图的书,我会很快看完。所以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逃离北京,回到乡下度过余生。接下来,我就要解释这个冲动的由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白沙澳村,白沙澳是西贡西郊野公园内保存得最好的一条古旧村落。











书中的图片节选。



书的开头,编辑开门见山:“《可以居》并非本土历史档案。当我们追溯和探索白沙澳的故事时,在倾听人们跟该地的牵系时,免不了触及历史。《可以居》是一项艺术计划,让我们沿途思量:究竟一个怎样的地方及居所,可以称得上‘可以’停留安居?我们又可以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带着这个问题,我看完整本书。书中提供了很多的答案。



俯瞰白沙澳。



白沙澳的意思是白色的沙湾,但是它的周围并没有白色的沙,坐落于山谷中。“村里的房子排成四行,都是典型的客家或华南风格建筑。屋顶的泥砖是房子尺寸单位:主砖的数目决定了建筑物的阔度,分别有十一、十三或十五块砖。……房子的间隔是这样的:你走进大门,会见到一个露天庭院,让你放桶子装雨水用来煮食;再往里面走,你会见到通往室内的第二道门,里头有楼梯通往一个大房间。”后来村里只剩5户人家居住,还有一个房子完全坍塌。



日常一景。



白沙澳的村民向来自给自足,会种田,会牧养猪、鸡、鹅、鸭,背靠风水林,旁边又有河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翁仕朝,是我这里要介绍的“京兆世居”房子的主人,是一名中医,还自办私塾,而且对风水颇有研究,留给后人藏书四百多册,文献八百多件,这些成为了解香港风俗史重要的资料。这么博学多才的人盖的房子应该很考究。在他的笔记《翁家阴阳二宅造葬立改山向吉》详细地记录了大屋的细节,合共四册,每有改动,翁氏亦会仔细记录下来。他所选择的建造房屋的地点背靠着山,面向着水。我在后来租住在这里的Toby 改造这房子时拍的照片略知一二房子布局。



这是Toby 日常拍的图片,右边这个房子是“京兆世居”。





左一为Toby。中间两个穿着传统客家服饰是翁仕朝两位从未离开这里的儿媳。

Toby将这个房子租住下来,“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翁家祖宅已有大半倒塌了。”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把房子修复,没有水电就驳水电,亲自修整已破的地板,找人换已被白蚁侵蚀的屋顶横梁,巩固房子的结构,防止坍塌。









这本书有很多像Toby外国人一样的人,因为喜欢这里的山清水秀,与世隔绝,租住这里的老屋,整修老屋,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以上。他们并没有想把它们改建成像西班牙样式的三层别墅,而是尊重老屋本来的样子,当然内饰依然是他们喜欢的样子。例如添加炉子,放上地毯,种的花草是自己喜欢的,西方的园艺。住在这里的人,门从来不会紧闭,但是进门的人都是礼貌地敲门告知。彼此并不是很隔绝,墙隔着墙,好像没有隐私,但是互相保护隐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他们分享着生活的美好,一起打扫街道,割掉那花园里疯长的野草。



偶尔会有人来这里徒步,亲近自然。



我本以为这本书大讲特讲客家楼房的结构特点,但是没有,这里的图片多样,插图也很特别,设计清爽,文字是通过口述的形式进行。在文字刷选上,也能看到编辑的细心,因为书的开头已经引出主题了“可以居”,关于居住的思考,这里也节选几段很有意义的思考:

“我听建筑专家说过,这条村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它毫不特别。但我觉得这类村庄完全超越了所谓建筑。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人们如何生活,社群里的建筑如何人们的互动。你知道吗?这院子的租客几个月前就搬走了,他们是长期住客,不是周末来度假的人,他们离开的一刻真可怕,院子里的人气就此消失了。我的丈夫经常外游,我很怀念夜里往窗外看,会有一点光,可以和人靠得那样近。对我来说他们搬走实在很伤感的。于是我才想到,这里本来应该要建造一个彼此分享、支持,合作的环境——这才是这条村庄迷人的原因。这真的不光是保留建筑物的问题,而是透过这里了解村民如何生活,还有他们的价值观。”

“你看见这条村庄,与四周所有的事物都很协调,不像那些水泥和玻璃建造的大厦般突兀。这里的一切多么的温柔。倾斜的屋顶、天然物料等所有东西都很平和,和山谷环境紧紧契合。”



听他们讲居住的故事,我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老屋的日子。

这本书有很多蛇的故事,对一个捕蛇人有浓墨重彩的介绍,我也想分享两个故事,小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要去田里找一些食材,当时正是开春,万物复苏,我从来没见过蛇,只见过黄鳝,应该说吃过黄鳝,我在田里寻找着一些野草,一条金黄色的蛇入我眼里,我拎起它的尾巴,大声告知附近的小伙伴,当时他们全跑了,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了,心里害怕,它不断地扭转,我就用屁股坐在它身上,小伙伴离去是叫大人,大人们拿着扁担赶到现场,把它打死,扔到远处,后来它死去的地方,成了我的新家所建的地方。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故事,当时我还住在老屋,去串门,后来陈媚姐大叫,一条蛇跑进屋里来了。在家乡,有一个迷信的看法,来家里的动物,有可能是先人变的,不能杀,只能放生。恭迎它出去。姐婆(陈媚的外婆)淡定地把蛇挑住,然后放进网里,将其放生到田里。住老屋的时候,时常有小动物进来玩:壁虎、蝙蝠、燕子、喜鹊……它们一进我们的领域,就像迷路的孩子,我们一般不会把它抓住,恭迎它们出去。


    关注 sostory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