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智商、思维与算法的较量

 

——访南大ACM集训队...



什么是ACM?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英文缩写ACM/ICPC,简称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学术界著名的美国计算机学会主办,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它充分地展示了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近年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衡量高校计算机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南京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了ACM的征战,每年都会在各地区域赛中取得成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我校在ACM/ICPC成都赛区获得金牌,进入当年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世界总决赛。最终,我校在世界总决赛中取得了49名的成绩。



说到这次比赛,负责ACM集训队带队的马骏老师回忆起当时成都赛区等待的心情。最后一个小时关闭实时排名之后,只能通过升起的气球来判断各队的成绩,一边默默计算着我校代表队的排名。比赛之后,迎来了颁奖典礼,才知道我们有可能出线,有机会参与世界决赛,与世界各国最强的大学一较高下。

目前集训队有20人左右,其中女生有5名,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软件学院。我们采访到了两位同学,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3级的任婕同学和孟令哲同学。
(2015年ACM/ICPC区域赛沈阳赛区赛后照片,左一为孟令哲)


孟令哲同学和信息学竞赛的接触始于高一。在学长介绍之下,加上本人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和父母都是计算机专业这一因素,从而开始参加了信息学竞赛,并且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保送到南大。对算法的兴趣和成绩的渴望让他在进入大学之后加入了ACM集训队,继续参加竞赛。

在参与ACM集训的过程中,孟令哲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题时遇到不会的内容都是自己上网查各种资料,同时还会找同类型的题目锻炼能力。在ACM中养成的搜索资料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后面的内容,尤其是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

2015年的ACM/ICPC沈阳区域赛,是孟令哲在ACM路上最难忘的一幕。回忆起当时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上课,比赛结束之后急着赶往机场,甚至没有时间等待最终结果的发布。当在机场得知拿到了金牌时,整个人都被开心的情绪所笼罩起来。

孟令哲表示,今后很有可能还会选择从事计算机算法方面的研究和工作方向,毕竟这也是自己所热爱的。
(2014年ACM/ICPC区域赛西安赛区赛后照片,左二为任婕)


任婕同学是接触信息学竞赛最早的,她的信息学竞赛之路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了。任婕回忆起,当时正是信息学最辉煌的时期,ioi的获奖选手一半以上来自家乡芜湖,在学习信息学的热潮之下自己也加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当时热潮之下加入的同学都退出了,但是任婕没有,她将这种热情保持到了高中,并获得一等奖,保送南大。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任婕还是表示自己在高中时没能进入省队是一种遗憾,这也是大学阶段继续参加ACM的原因之一。在参加ACM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到平时接触不到的算法之外,还认识了很多和自己一样参加ACM的同学。此外,ACM现场出结果的特点也锻炼了心理素质。

大二时在西安参加ACM/ICPC区域赛的经历让任婕印象深刻。当她们将一份写好的程序提交时,比赛还有三秒钟就要结束,提交之后服务器却没有反应,全队紧张了起来。直到志愿者送来代表题目通过的气球时,心才放下了一点。这一道题的优势也让任婕的队伍成为了最佳女队,并获得了铜牌。

至于自己之后的发展方向,任婕笑着说,当然还是要做算法研究方面的工作了,总不能当一个整天写代码的“程序猿”吧。
(气球)


按照ACM/ICPC的比赛规则,一支队伍每当通过一道题目时,他们面前将会升起一只气球。所以那些通过题目多、排名靠前的队伍,面前的气球会像一捧花束那样鲜艳动人。我们希望,每一支代表我们南大参加ACM/ICPC的队伍都能像图中那样,面前的气球花团锦簇,在ACM的舞台上不断获得新的光荣。

(感谢计算机系马骏老师和任婕同学提供的图片。)

记者丨王凯军

责编丨王文欢

美编丨蒋陈缘


    关注 新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