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碧螺春,洞庭百里醉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一地一茶,绿茶尤其是风土的体现。只有东西山所产碧螺春,才有清淡而悠长的花果香。...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一地一茶,绿茶尤其是风土的体现。

只有苏州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

才有清淡而悠长的花果香。

本文摘自《茶之路》, 部分图片来自苏州市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吓煞人香 ”
苏州洞庭山,又分东西山。东山是座半岛,也是碧螺春原产地。当地妇孺皆能讲述的故事,是康熙皇帝南巡时,抚臣朱荦献上东山碧螺峰石壁所产的野茶,土人称为“吓煞人香”。皇帝很喜欢,令取名碧螺春,且让地方政府年年进贡。由东山岛跨过太湖大桥,即到太湖第一大岛西山,这里还真有座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同名的缥缈峰。

东山
西山
东山、西山,既有大型茶厂,也保留着小农户家家做茶的生态。碧螺春虽然出名,价钱也贵,处在江南人烟稠密之地,每家也就分到几亩茶园,一年做个几十上百斤,收入有限。农户更多依靠种水果、养水产挣钱,故名果茶农。

东西山茶果间种,茶芽萌发之际,也正是果树开花之时。芳香物质弥漫于空气,被茶树吸收,故而碧螺春有其他茶不可取代的花果香。从外边看去,山头覆盖郁郁果树,枇杷、杨梅、蜜橘、桃树……一片露出来的茶园也没有。原来茶树全躲在果树下,因地势随意种植,没有整齐的茶垄,砌石块为垒,几近半野生状态。
铜丝条,蜜蜂腿


碧螺春产量小,大厂用机器,茶果农仍然自家采茶自家手炒。整座东山,没有一台炒茶机,这种如此大范围内集体的近乎执泥的一致,甚至在整个国度中都是罕见的。

碧螺春讲究“采得早、摘得嫩、拣得净”,必须采自果树下碧螺春群体小叶种茶树。黄豆般大小初展一芽一叶(一旗一枪)采回来,全家人要围坐桌旁,制成一斤需要6—8万个芽头,也就意味着七八万次的采摘和挑拣。


按照“一旗一枪”的严格标准,稍有残次就会被拣出
摊晾到香气发出来,这厢烧热柴灶上的大铁锅,用鬃刷洗干净,锅温达到180度以上时,洒进一斤四两鲜叶。杀青、抖散、团揉、平揉、做形、提毫,全在这口铁锅里完成,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一气呵成。

一锅鲜绿茶菁,慢慢变成微曲的细条,就在出锅前最后一瞬,茶毫突然蓬蓬松松地鼓胀起来,黛绿色弯曲的茶上遍布茸毫,这便是闻名天下的“铜丝条,蜜蜂腿”。而白毫的多寡正是判断碧螺春是否正宗的重要标准,其中富含的氨基酸也是“鲜”之来源。







一锅到底的炒茶手艺,是碧螺春活色生香的根本
淡中寻味 江南风土
一锅辛苦炒出的干茶,最多不过四两。东山白玉枇杷一斤能卖30元,果茶农们在果树上的收入更高,说起茶,似乎就是平常一季作物。清明过后谷雨前,大些的芽叶要开始做炒青,味重耐泡,相比于数千元一斤的碧螺春,价格跌到两三百,这才是苏州百姓和茶农自己喝的。炒茶大姐悄悄说:明前碧螺春,味道很淡的。

淡中寻味,却正是碧螺春的妙处。和通过氧化发酵产生千变万化香气的乌龙茶、红茶不同,绿茶萎凋之后即刻高温杀青,鲜叶中氧化酶活性丧失,不再发生酶促氧化。茶从风土中带来的特质,几乎原封不动保留下来。

碧螺春芽嫩,先投水,再落茶,一杯春色慢慢垂落,入嘴貌似无味,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绵密馥郁的花果清香,若似青榄,鲜中微涩,却又即时生津回甘,生出一线悠长的甘润,正是江南地域的风土之香,中国式山水恬静清雅意境的绝佳诠释。

当然,你也可以来“大隐书局”品一品洞庭碧螺春,感受茶汤中饱含的明媚春色。75℃至80℃水,上投法冲泡,先注水再落茶。干茶会迅速沉落,在水中重现碧绿。茶汤也呈浅碧,只因毫多,须得一阵子才会清澈。

大隐出品·天心系列·碧螺春


映衬于枯山水的淡然雅致,
独享大隐隐于世的静谧时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茶文化,还可至“茶书专区”翻阅相关图书,在古籍经典与当代话语中,找寻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渊源历史与美学范本。







书卷在手,清茶在杯,暗香浮动,一切尘嚣悄然远遁,令人心境澄澈,物我两忘……



    关注 大隐书局上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