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山里的民族----清水苗

 

2016年3月15日,我们的导师邓玉萍副教授带队,领着我们5人(黄宇,黄飞云,袁子,余正龙,龙晓阳)走进了大山里----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各个偏远乡镇,考察当地苗族的现状。...



    民
    族
    名
    片
    .
    清
     水
     苗
    .
    ...
    ......
    ............
    .....................
    .................................
    ..........................................................
我们来自是广西艺术学院民族传统服饰专业的研究生,
2016年3月导师邓玉萍副教授带领我们
踏上了广西百色隆林的考察之旅。
    ..........................................
    .................................
    .................
    ...........
    .......
    .....
    ...
    .




2016年 3月15日,我们的导师邓玉萍副教授带队,领着我们5人(黄宇,黄飞云,袁子,余正龙,龙晓阳)走进了大山里----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各个偏远乡镇,考察当地苗族的现状。

隆林的苗族可分为偏苗、白苗、清水苗、红头苗、素苗、花苗 6 个支系,各个支系的苗族服饰各不相同,竞展千秋。我们先后考察了清水苗,偏苗,花苗,素苗这四个支系。
 
  这一期我们一起来了解
  清水苗
 
Part.1 苗家阿叔---苗家历史活故事书
   16号傍晚,满满当当的一天行程接近尾声,在
百色
隆林大树脚清水苗族姐姐家,绿树环绕,炊烟袅袅,接待我们是
热情
的清水苗阿叔阿婶家,在这里我们吃上了美味的苗家饭菜:苗家豆腐花,土猪肉烧芹菜,烧鸭。。。苗家阿姨厨艺太棒了,我们肚皮吃的鼓鼓的,连连添了好几碗米饭。同行的黄宇同学和袁子学妹陪着苗家大叔喝上了二两白酒,苗家阿叔便开始侃侃地向我们讲述苗家的历史。


在明朝末年战乱中,叔叔的祖先从长江以北的地方迁移过来的,后来又在贵州和广西两带居住,最终定居在广西。清水苗又称高坡苗,苗家人选择高坡居住是有故事的,高坡的地势,方便随时侦查敌方的情况,用阿叔的话来说:随时方便带着一家老小跑路,躲避敌人的追杀......。清水苗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开发、不断抗争、不断迁徙的历史。在大山里的清水苗过着打猎和山坡上开垦田地种大米、玉米(他们称之为苞谷)、青麻和火麻为生。

Part.2 传统--清水苗服饰
 


我们来到清水苗族大娘的家中考察,大娘拿出传统的清水苗服饰(其中很多条“古董”百褶裙)。 清水苗上衣多为天兰色,开右襟,衣领绣3条彩色图案,短衣袖上绣有8条不同颜色的花纹,袖口还有小幅花边。头发盘成螺旋形,插上银钗,头戴黑帕,脚扎绑带。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清水苗,特意分享出一组“摆拍”(请叫我们雷锋 O(∩_∩)O哈哈~)





△ 
帽子细节

△上衣正面   上衣多为天兰色,开右襟
△上衣侧面  短衣袖上绣有8条不同颜色的花纹
△上衣背面  袖口还有小幅花边
△裙子和围腰
Part.3  百褶裙里的故事
清水苗女性服饰最出色的是青色蜡染绣花百褶裙。

特殊的地域条件成就了清水苗美丽的服饰。 直到现在,清水苗还依旧爱吃苞谷饭,而青麻是青水苗服装的原材料来源。种植青麻,收割青麻,手工将原材料搓成麻线,再将麻线洗白或者染色,将纺好的麻线用织布机制成布匹,再经过蜡染工序(绘图,植物染布,脱蜡),本色的麻布有了美丽的图案。

△手工搓好的麻线
△用麻线织好的麻布
△在麻布上用蜡绘制图案
△蜡染好的图案
 
△约6-7米长的蜡染图案,图中是折叠后拍摄


从蜡染布料到百褶裙子,要经过多次制作褶皱,清水苗的百褶裙是可以清洗而且不变形的,这和融水苗族不一样, 融水苗族的百褶裙是用米浆定型后终生不洗,由此可以保持百褶裙的褶子的形状。隆林青水苗族的百褶裙是经过多次缝制定型,每次穿着后清洗后再用线穿好再次定型,反复多次后才完成百褶裙的百褶形制,这个过程是极具耐心和时间的考验的,一条裙子的成型纯手工制作而成,要花费一位清水苗女性两到三年的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青水苗族女性是极具耐心的。

清水苗族女性的裙子也是极具创造性的,不光蜡染图案每人创造的不一样,而且在绣花和配珠等运用辅料材料方面也是很大胆的,接下来我们欣赏几条不同时期的清水苗族的裙子,我们可以看出呈现出好几个阶段性的变化。
第一阶段 染中带绣
第二阶段 织绣结合
 
第三阶段 染,织,绣结合


最后染中带绣,织绣结合成为了清水苗百褶裙的特色。

 





Part.4 传承与发展---民族服饰产业
深入了解传统清水苗服饰后,我们还跟随邓玉萍导师参观当地的民营标杆企业——--广西隆林民族自治县高凤服饰有限公司。这是隆林现代苗族服饰企业的雏形,公司里制作的多种苗族服饰近销隆林苗族的村村寨寨,远销贵州的苗族同胞聚居地,现在已经在隆林县及贵州省设立了近五十个分销店。

高凤服饰公司的董事长是曾是一位手艺高超苗族妇女,年轻时已经小有名气。而现今办起了苗族服饰民营企业,成立了高凤服饰有限公司。现在已经隆林苗寨新兴的苗族服饰产业的龙头。


△高凤服饰公司的电脑绣花机
接下来欣赏的这些美丽的花纹绣样都是这位董事长凭着与生具来的艺术天赋和多年积累的经验绘制出无数的纹样及纹样套色和刺绣针法,自己亲手设计纹样并且配色,然后由她的儿子用电脑将绣花纹样制版,再用机器织出。












现在加上家中大学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归来的女儿,学平面设计的女婿,家族企业如虎添翼,蓬勃发展。在近几年中,由高凤服饰公司设计并且制作的苗族服饰获得了当地苗族服饰大赛中的多个金奖


△2015获当地服饰奖 清水苗创新服饰金奖
2015年国际苗族节主持人服饰(由高凤服饰公司提供)
2015年获当地服饰奖 创新红头苗金奖
2015 创新红头苗金奖(正面)
2015 创新红头苗金奖(背面)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城市飞速的发展,传统服饰在这来势汹汹的大潮中行走艰难。但是依旧有那些热爱服饰的人将它传承与发展下来。高凤服饰董事长王高凤女士从1993年坚持到今天,从过去的乡间服饰小作坊到现在已有规模的公司,不管二十几年来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变的是一颗热爱服饰的心,因为唯有热爱才会有坚持。
Part.5 唯有植根于过去,耕耘于当下,才有未来
曾在听讲座时听到一位老师回答少数民族同学的提问,令我记忆犹新。这位同学痛惜她们的民族文化在这一代已经消失殆尽,不知如何该面对这现状?老师的回答,当时在场的人听了唯有叹息和痛心:“现在都是“低头族”,哪里还有瑶族,苗族.......”而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传统逐渐被人们遗忘得,理所当然。三十年,二十年,十年到年年不同,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丢弃了很多东西,包括不该丢的,那些上一辈留下的财富。

但仍然有那么一群热爱服饰与传统的人,她(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传统和现在之间开辟出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我们服饰文化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没有人能有定论。但恰如邓玉萍导师在行程结束时,总结说道,“
唯有
植根于过去,耕耘于当下,才有未来。”我们的服饰要植根于对传统的了解,耕耘于当下的土壤,种出一朵适宜的花,继续传承发展下去。上一辈留下的服饰财富是我们的自信心的来源之一。我们相信丢弃的在日后定会重新找到,至少是早晚的问题。
 .
广
西
    林    
        感谢邓玉萍导师的带领,让我们在实地考察中领略清水苗文化,感谢高凤服饰公司的倩霏姐及家人的盛情款待和提供的无私帮助,感谢余正龙同学一路上的跟拍。
如果资讯对您有帮助,请赏根辣条呗,打赏一下首艺云日夜码字排版的辛劳
O(∩_∩)O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
 下期敬请关注
/
 /


    关注 告白DE首艺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