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家有天使 加油天使!祝所有护士节日快乐~

 

《襄阳周刊》原名为《襄樊广播电视报》,由襄阳广播电视台主管、主办,是襄阳市唯一拥有正规刊号的城市生活服务...







凌晨3点,病房护士站,呼叫器突然亮起,“25床在呼叫!”一袭白衣应声而动,奔向病房中向她求助的病人。一番忙碌后,病人安然入睡,白衣却将继续守护他和其他病人到天明——这就是病房护士日常工作的一幕,在外人看来,很辛苦,在他们自己看来,早已是寻常,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是职业对他们的要求。

“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襄阳周刊》向襄阳市全体护士真诚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因为有你,生命得以保护;因为有你,痛苦得以减轻;因为有你,健康得以增进。

在此,请跟随周刊,一起探访护士的家人,看看他们眼中的白衣天使。

高玉坤:我的护士妈妈
周刊记者 陈玉琴






“李护士,还记得我吗?”在襄阳市的一条大街上,一位路人满脸笑容地向迎面走来的李荣桂、高玉坤母子打招呼:“十年前,我在你们医院住院,感谢您当时对我的照顾!”寒暄几句,擦肩而去,高玉坤问母亲他是谁,李荣桂却根本想不起来,“这些年看护过那么多病人,不可能都一一记得。”而这一幕却深深印在高玉坤心里。

李荣桂,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从业近30年,在普外科担任护士17年,现为该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

记忆中的作息表

“坤儿起床!”时针刚刚指向7点,睡得正香的小学生高玉坤被妈妈李荣桂叫醒,洗脸刷牙换衣服,他才终于清醒过来,跟着妈妈赶往学校。在学校大门口,妈妈会给他买一份早餐,然后匆匆离去,看着妈妈离开的背影,他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等待着其他的同学们。“她是7点半就要去医院接班,而我8点半才上课。”高玉坤说,整个小学阶段,自己几乎是每天最早到校的学生,“因为妈妈的工作,我每天都要少睡半个小时。”

11点半,放学了,高玉坤跑去妈妈工作的医院,在大楼外等着12点才能下班的妈妈,“说是12点下班,但从来没有准时过!”等到妈妈终于从大楼中走出,如果时间还早,母子俩会一起回家,“我妈抓紧时间炒个菜,我还吃着,她就又赶往医院了。”如果时间晚了,妈妈会直接带他到附近的小餐馆里随便买点吃的,吃完他去上学,妈妈继续上班。

下午放学后,高玉坤再次来到医院,这时,他会乖乖地去到护士值班室,在那里完成家庭作业。虽然医院的规定是5点半下班,但李荣桂必须把手头的工作忙完,和同事交接清楚才能走。每次高玉坤都会等到很晚,作业早就写完,就自己看书,“妈妈偶尔过来看一眼,看到我在,她就继续去忙她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终于忙完,可以带着儿子回家了。如果有晚班,那高玉坤只能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睡觉,“反正离得不远,我自己坐车就能过去。”

在医院长大的孩子

提起往事,高玉坤笑称,自己就是在医院长大的,对母亲的工作用得最多的字就是“忙”。由于工作关系,父亲不能常回家,母亲又忙,高玉坤很早就学会了自理,自己洗澡、洗衣服都不在话下。别的同学放学有家长接,他却只能自己去医院找妈妈。

从他记事起,母亲就在一医院病房工作。护士朱晓华是李荣桂的同事,几乎也是同时进的一医院,“他妈妈那时在病房,一个人要负责40多个床位。”换句话说,李荣桂一人就负责了40多个病人的护理工作。

“她就像个飞毛腿,病房的走廊很长,她一下就从这头跑到那头。”忙得脚不沾地,是李荣桂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有需要,母亲都会及时赶到,“遇上急救的病人,那更是一分一秒也不耽误。”而每当康复的病人出院前,表达对李荣桂的感谢时,在一旁看着的高玉坤会打心眼里觉得妈妈的职业很神圣、很伟大,并由衷地为康复的病人感到高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学三、四年级一次家长会,本来李荣桂跟儿子说好一定会去的,可直到开会时,她都没有出现,看着别的同学和父母坐在一起,高玉坤心里特别不舒服,老师什么也没问,显然,妈妈早就跟老师打了电话请了假,“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没有怨恨妈妈,她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病人的事情肯定是放在自己的事情前面的。”而现在回想起来,高玉坤并不能说清楚,在自己整个小学、中学阶段,妈妈到底有没有参加过他的家长会。

高中毕业,高玉坤做出了让妈妈意外的选择,报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士专业,“她很反对,她觉得护士工作太苦太累,她不希望我干这一行。”母亲最终没有拗过儿子,高玉坤顺利考上护士学校,毕业后也进了一医院,成了妈妈的同事。

其实,高玉坤家族中,从外公算起,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人挺多,“妈妈、小姨、表姐都是护士,然后就是我。”

高玉坤进入一医院只有两年,第一年转科,第二年才正式分配到手术室,成为该科室两名男护士之一,从这时起,他才更真切体会到母亲当年的不易,“真的非常忙!”而此时,母亲已经调到了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可以说是我们医院的核心部门,负责给手术室和其他临床科室准备无菌物品包。”那里的工作并不轻松,灭菌消毒后的物品包,需要送往各个科室,“一车几十个包,得有二三百斤重,全靠妈妈自己推。”

虽然同在一所医院工作,可直到目前为止,高玉坤都没有在上班时间见过妈妈,只有不上夜班时,回家才能见着妈妈,母子俩聊聊一天的工作,“现在我跟我妈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努力去干,不抱怨、多吃点苦,细心、谨慎,不能马虎”是李荣桂经常对儿子说的话,也是她从业近30年,对护士工作最质朴的总结。
王永红:她照顾病人,我照顾她
周刊记者 叶红 通讯员 邵本刚






“我现在还干的动,不照顾她们,也没啥好干的了。”王晓冬的公公王永红高高兴兴的跟记者说出这句话,仿佛能做的了家务是一件无比骄傲的事。在与记者的谈话中,王永红的言语间无不透漏着对自己这个“孩子”的宠溺。儿女不管长到多大,只要留在父母的身边,那就依然是儿女,依然是孩子。这就是父母的伟大之处,也是一个护士的父母格外伟大之处。

她的孝顺我们懂,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晓冬是襄阳市中医院的一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顾名思义,自然是从护士中挑选责任心更强的人来担任。她主要上长白班,每个星期有两天休假,但休息时间都是随机的,得看医院病人的情况。她现在和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所以工作生活的大大小小事都被公公婆婆看在眼里。

王晓冬护理技能过硬,曾被评为襄阳的金牌护士,院里的十佳护士。据她自己介绍,她日常的工作比较积极,也比较出色。经常在医院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会参加一些义务活动,如献血、义工、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她每天的工作量大概要管35个人,给他们打针,不停地换药。遇到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更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要交代。

王晓冬在医院出色的表现,都是以辛勤的付出为代价的。王永红告诉记者:“晓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每天都是很早都走,很晚才回来,多么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即使她这么忙,依然对我们很是关心,每到家人的生日、节日,她都会买礼物。还尽可能抽时间带我们出去玩。”

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王晓冬想在医院业务上干出不凡的成绩,家人多少都需要做出一点牺牲。王晓冬的丈夫是个医生,比她还辛苦。据王永红介绍,他们家人很难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有正在吃饭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要走。晚上经常会出现饭做好了却没有人回来吃的现象,等到夫妻俩回来,饭凉了,又要做一遍。

晓冬几乎没有一天不加班,全家人晚上吃饭都很晚。许多与王永红同龄的老人早点吃饭都会出去散散步,但他就不行。可王永红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牺牲,他说:“我们还很支持她的工作,因为她做的是善事,是好事。她拿出她仅有的时间来孝顺我们,我们已经很满意了,我懂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尽量的体谅她。”

这是值得骄傲的工作,我们理解且支持

说起儿媳妇的工作成绩,王永红也是津津乐道。“刚开始也很不理解这份工作,但她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很骄傲,既然选择了,没有什么能够比生命更重要。她的工作就是在救死扶伤,与时间赛跑。她能多抢救一个人,我们都会感到欣慰。”

王永红告诉记者,王晓冬收到过一些病人写给她的感谢信。曾经有一个40多岁的病人,病情严重到没有自理能力,一说话就喘,全靠老婆照顾。但他自尊心很强,每天都很失落的样子。晓冬就经常陪这个病人聊天,渐渐的,这个病人开始喜欢跟她聊天。有时候晓冬休假,一天不上班,病人就会问,你昨天怎么没有上班呢,你是不是休息了呢?晓冬听到这些话感到很欣慰,这就像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一天不上班,老病人都念想。

护士这个行业,像许多高压行业一样,每天都有很多人因承受不了压力而离职。王晓冬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有很多辞职的护士,每天很累还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好多都熬不过实习期。 有一个如此“温柔体贴”的家庭,也是调动她的工作热情,支持她取得今天的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了如此体贴的公婆在背后照顾自己的生活,加上公婆对自己的热烈期盼,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呢?

我希望她对病人比对我们还要好

王永红在谈话中讲到了很多王晓冬与病人之间的小趣事,无不表达出病人对晓冬护士的依恋之情。记者打趣问道:“那您觉得晓冬对您更好还是对她的病人更好呢?”

王永红说:“我有时会跟她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对待病人要向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是为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对父母还可以发发脾气撒撒娇,这些我们都不介意,但对待病人就不一样了,那要比亲人还亲,我们支持她这样做。”

当谈到对儿媳妇未来的期待时,王永红说他最担心的还是小孙女的教育问题。王晓冬的女儿今年已经4岁了,现在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一天24小时跟着爷爷奶奶。王永红说:“每个家庭都是望子成龙,我在家不让她们夫妻俩做家务,希望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孩子的教育上。除了工作,这就是我对她最大的期待了”。
王小辉:她是别人的"刘一针",是我的"刘跑跑"
周刊记者 陈政






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的儿科重症病房外,记者见到了这对夫妻。34岁的王小辉是一家单位的司机,看起来精神极了。33岁的刘瑜,是一名护师,与丈夫不同,虽然画着淡妆努力掩盖着倦容,但眼里仍然藏着一丝疲惫,一定是刚上完夜班吧。

专业扎实  她是大家的“刘一针”

相识十几年,说到妻子,王小辉的眼里满是骄傲。刘瑜在上学时就因学习成绩突出,被推荐到市中心医院工作,她护理理论基础扎实,护理技能娴熟,临床经验丰富,如今工作13年,无任何差错及责任事故发生。

由于儿科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在护理工作中,稍不细心,就可能引来家长们的非议和责备。婴幼儿的血管细,生性好动,为输液扎针增加了难度。而刘瑜的静脉穿刺技术过硬,为婴儿输液穿刺总是又快又准,减轻了婴儿的痛苦,她也被科室的姐妹们亲切地称为“刘一针”。

刘瑜特别爱学习,作为儿科ICU的宣传组织者,她也多次组织大家学习,寓教于乐,减轻工作中的压力。作为分管护理实习生带教负责者,在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中一丝不苟,还专门制定了儿科ICU实习生手册,收纳了各类实用的临床实践知识。如今,她又多了一个身份——湖北文理学院儿科护理系的一名儿科护理学教师。

撒脚就跑  她是我的“刘跑跑”

无论是谈恋爱时,还是如今已结婚快十年,妻子在王小辉的眼里留下最多的印象就是“撒腿就跑”。

护士的工作忙,还经常上夜班,夫妻俩本来假期重合的机会就不多,好不容易出门约个会,只要科室一来电话,刘瑜便“撒腿就跑”,丢下王小辉在原地捶胸顿足。后来,医院开通了新生儿急救转运车,将各县市区的重症婴幼儿转运到市中心医院。刘瑜就更忙了,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车要到,人必须提前到。好不容易约好的一起带儿子看电影,“刘跑跑”又跑了。计划好久的全家一起骑行郊游,“刘跑跑”也跑了。

从最开始的生气,到后来的理解,王小辉渐渐习惯了“刘跑跑”的跑。正是因为妻子一次次的跑去医院,那些紧急事件才会处理妥当,那些婴幼儿才得以恢复健康。后来,在“刘跑跑”又要开跑时,王小辉总是会加一句“路上小心,孩子我来带”。

相爱相守  我是她的“机器猫”

这些年,王小辉在家庭里承担着极大的责任——要啥有啥、随叫随到的“机器猫”。

因为工作原因,刘瑜经常不按时吃饭,又要熬夜。细心的王小辉总是会给她准备一些养胃的食物,让她在闲暇时能填填肚子。生理期时,“机器猫”王小辉还会贴心地给她冲上一杯红糖。护理新生儿不能疏忽,刘瑜总是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时间久了,腿便经常酸痛,还出现了静脉曲张的症状。王小辉四处打听,听说静脉曲张袜可以缓解症状,便赶紧为刘瑜买来。

经常上夜班的刘瑜,有时夜里很晚才下班,不放心的王小辉只要有时间,一定会耐心地守在医院门口,接刘瑜下班。为了工作不分心,护士们上班时一般是禁止拿手机的。有一次冬天的寒夜,王小辉接到了刘瑜的电话,得知她马上下班,他穿了衣服就赶紧出门了。可是,王小辉在医院门口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刘瑜的身影,电话也没人接。3个小时过去了,刘瑜终于走了出来。原来,当她正准备换衣服下班时,她一直陪护的婴儿突发状况,情况紧急,刘瑜亲手护理婴儿,直到他转危为安才放心离开。

对于家庭,刘瑜充满歉意,她总是觉得自己没能尽到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子女的责任。可是王小辉却不这么认为,他庆幸妻子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看着妻子带回的一个个“优秀护士”、“工会积极分子”、“PDC演讲第三名”等荣誉称号,他自豪极了。

  《襄阳周刊》原名为《襄樊广播电视报》,由襄阳广播电视台主管、主办,是襄阳市唯一拥有正规刊号的城市生活服务周刊。《襄阳周刊》以“城市生活读本,消费服务指南”为办报宗旨,为襄阳市民提供更贴心的便民服务。




    关注 襄阳周刊文化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