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温室定义、简单历史回顾

 

​小编曰:个人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小编曰:个人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一、什么是温室?



度娘说,“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读者应该会质疑这个定义过于简单。如果您是温室大棚从业人员,就明显感觉得到在园艺产业中应用的生产性建筑有更丰富的内涵。据美国农业部(USDA)第89号报告《全球温室食品生产回顾》的定义,“温室是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覆盖的框架或者充气结构,其中的作物生长在至少部分人工控制的环境中,空间大小应能满足人工行走和操作需要。”这个概念相比于国内的定义,还把用于防雨或者遮阳、防风的遮阳棚也划入了温室的定义。

二、简单历史回顾(19-20世纪)



温室园艺有很长的历史,也很难判断第一个温室建造的时间和地点。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我国西汉时期(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太宫园(皇家园林)就已经掌握了在冬季培育葱、韭菜等蔬菜的技术。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西欧最早的温室栽培出现在17世纪,名为“green house”(现温室大棚的英文前身,意为“绿色的房屋”)。美国到1880年才有温室栽培,而日本拥有温室栽培技术是在1830-1840年间。刚开始温室仅仅建在全年气候温和的区域。也就是说,温度不会降到零下太多,在冬天作物不会被冻死;在夏天,温度不会升得太高。19世纪是世界温室大棚第一次大发展时期,集中在蔬菜、水果和鲜花领域,主要发生在欧洲的西北部。与此同时,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曲折的近代史,致使我国现代温室技术出现了巨大的发展缺口。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温室栽培技术曾经领先世界好多年,现在是“不当大哥好多年”。简单回顾近代温室行业的发展,如下:

1、温室建筑材料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部分温室结构都是按照玻璃覆盖来设计和建造的(当时日本的温室使用的覆盖材料是油纸,故称“纸屋”)。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航空航天和造船工业开发更轻更结实的新型材料的步伐,其中的塑料工艺改进在不同的行业内孕育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当然也包括农业和园艺行业。虽然那时的塑料薄、寿命短且幅宽小(仅61cm-91cm),但比玻璃这种昂贵、易碎且沉重的材料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在资金、时间等方面要求低,使得起步阶段的种植者更容易进入温室行业。随着塑料工艺的改进,薄膜宽幅增加,温室建造者开发了非木结构的温室,比如钢结构温室,可配以合适的加热降温系统实现气候全自动控制。

2、新品种的孕育以及该分支作物多样性的增加。新品种的培育使作物更适应温室环境,在产量、质量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比如优化无限生长型番茄。

3、辅助系统的发展。例如,温室内用到的气候控制、灌溉、施肥、生物防治和种植技术等。

4、开发基质种植(无土栽培),根部环境更容易控制。运用此种植方法大幅提升了对影响根部环境和根部功能因素的管理,比如避免土传病害(线虫等)。

5、温室表现出足够的弹性与选择余地,可快速调整与大田作物的竞争策略。举个栗子,冬季的反季节蔬菜。

20世纪后几十年,发达国家温室园艺的特征是科技化迅速,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这些科技应用不只是表现在产量的扩大,而是定位在温室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热点是生产质量的提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表现在三个主题上: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化学防治;减少肥料矿物质排放,主要是P和N(富营养化、土壤板结等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有如下解决方案:跨季节能量存储,余热再利用,废热发电(比如,热电联产),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基质种植的废水再利用。虽然这些工作原理被消费者认为是“非自然的”或者“工业化的”,并表现出对安全的担忧,但是,正是那些工业特征使之有机会进一步与环境污染相对抗。

温室行业与生活水平有很强的联系。像这样的市场都及时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及多样性等方面的需求。需求决定市场,它并没有限制产品本身,但是限制了生产方式。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争强,温室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注 温室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