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方案

 

一、水稻生产用种标准1.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90%(国标85%),发芽势85%、...





一、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1.种子标准

水稻种子发芽率90%(国标85%),发芽势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2.芽种标准

芽种标准为根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二、种子处理

1.晒种

在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然后,进行风筛选种。

2.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浸种、洗种时严防混杂。

3.清水洗种

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3~4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浓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要彻底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

4、种衣剂拌种

种子经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种衣剂拌种要确保均匀一致,用量准确。

待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要求袋装浸种,以防种衣剂脱落。

三、浸种

3月末-4月初可以开始浸种,包衣种子浸种时采用袋装(井底布网状袋)浸种,浸种袋不要装得太满,大半袋即可,整齐的码放在浸种箱内(距箱边10~15厘米),加入清水没过种子15~20厘米即可。未包衣的种子采用以下方法浸种:每100千克种子,用120千克水,加入25%施保克25毫升和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浸种。浸种温度11~12℃,时间7-9天,使浸种积温100℃以上。包衣的种子不能与未包衣的种子一起浸种。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皮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米粒成粉末,没有生芯。浸好种子捞出后即可直接催芽。

四、集中催芽

4月初开始催芽,集中催芽时,将浸好的种子整齐码在催芽箱内(距催芽箱边缘10∼15厘米),先加入35~38℃的温水(或经过加热的浸种液)没过种子5~6厘米,待种子表面温度不再升高时,将水抽出,重新加入35~38℃温水(或加热后的浸种液),至种子表面温度达到30-32℃时,抽净催芽箱内所有的水分,将催芽箱上部盖好,防止顶部因温度散失过快温度过低出芽补齐,然后,按照芽种生产技术要点进行催芽;种子破胸时,温度上升很快,当温度超过32℃时,立即用25~26℃的温水进行降温,保证种子在25~28℃适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时间20~24小时左右;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当种子芽长达到1.5~1.6毫米时,再注入18~20℃温水一次,以降低种子表面温度,减缓芽种生长速度,并使其接近外界温度;当种子芽长达到1.8毫米时即可出箱,种子内部的余温即可使种子芽长达到2毫米左右。

不能进行集中催芽的种植户,可将浸种后的种子清洗控干后,用40-50℃温水预热10分钟后,将水温降至35-36℃,马上用农膜包裹5-6层。放在周围与底层用稻草覆盖的地上保温。以后每隔8小时将种子连同盛种子的袋子一同放入35℃的温水中浸2-3分钟,沥水后照原样保温堆放,继续保温催芽。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用催芽机催芽,效果更好。

催好芽的种子要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可以抑制芽长,提高芽种的抗寒性,散去芽种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注意晾芽时不能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严防种芽过长,不能晾芽过度,严防芽干。晾芽时间1天以内,第2天必须播完,严防晾芽时间过长,降低发芽势,影响芽种质量。

五、置床处理

1.大棚扣膜期:春季扣膜建议在3月10日前完成,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2.建议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苗床吸收养分和水分。春季做苗床要求床面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苗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苗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

3.防治地下害虫

在摆盘前每100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

4.床土配制

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其他商品有机肥按照说明使用)混拌均匀,然后,按照壮秧剂使用说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其混拌方法是首先测算每百平方米置床可摆放的秧盘数量为600盘,普通机插盘每盘用混好的床土数量(标准盘长58.5厘米,宽27.5厘米,床土厚度2厘米,每盘3217.5立方厘米)为数量3公斤左右,每100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1800公斤左右。高性能插秧盘或钵形毯式秧盘床土厚度2.5厘米,每盘床土数量3.6公斤左右,每100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2160公斤左右。先将每100平方米壮秧剂用量与床土用量的1/4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然后,测定床土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可再用硫酸调至规定标准。

5.摆盘

在置床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摆盘,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顺摆秧盘必须夹在中间,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子盘折起的四周与子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木拍子压实;鉢形毯式盘和高性能机插盘盘与盘之间要衔接紧密,横平竖直;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钵育苗摆盘,在做好置床上浇足底水,趁湿摆盘,将多张钵盘摞在一起,用木板将钵盘钵体的2/3压入泥土中,再将多余钵盘取出,依次摆盘压平,钵盘内装入已混拌好的床土,床土深度为钵体高度3/4;种土混播时,亦可先播种,再将播种的钵盘整齐压摆在置床泥土中,将钵体2/3压入泥土中;也可以在置床上先铺一层2厘米厚度经过调酸、消毒、施肥处理后的细土,再将钵体压入土中后装土播种。

7.浇水

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或常规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冲击导致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床土软硬适度时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上15-20厘米土层内无干土。

六、播种技术

1.播期

当气温稳定通过6℃即可播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应在4月10日前播完,第二积温带4月15日前播完,第三积温带4月20日前播完。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可适当早播。

2.建议播量

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种子田机插中苗播芽种 4200粒/盘,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60粒;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秧盘长58.5厘米,宽22.5厘米,面积1316平方厘米)播芽种3600粒/盘,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20%育秧面积;钵育大苗播芽种4~5粒/穴;钵形毯式苗播芽种 3800~4000粒/盘,每钵播芽种5~6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也可根据当地生产习惯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3.播种

摆好盘浇透底水1~2天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中间不能停车,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无空穴、漏播、重播等现象。

4.覆土

播种后先用调种器(木杆绑鹅毛翎)调种,然后,用压种磙(木磙)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覆土厚度0.5~0.7厘米(以盖严的炒熟大豆粒为准),覆土用的床土要混拌适量有机肥、草炭土等,但不能加入肥料、壮秧剂等,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5.保温增温

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0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七、秧田管理

(一)出苗期

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积水)时白天撤膜蒸发散墒,晚上再盖上地膜,促进旱生根系生长;如果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用树条等敲落顶盖,局部露种处要适当覆土,用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覆土过厚处,要适当挠掉,确保出苗整齐一致。浇水时要用水温16℃以上(最适温度18~20℃)的温水浇苗,严禁用温度低于10℃的冷水浇苗,严防冷害。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或晚上4时后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二)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要及时通风练苗,晴好天气自早8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棚头和通风口,炼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浇水时水温控制在18℃以上,最适水温20~22℃),严禁使用水温15℃以下的水浇苗,严防冷害伤苗。此期要及时排除大棚四周排水沟中的积水,严防水分过多浸润苗床造成旱育不旱而成为湿润育苗,影响秧苗根系发育。

(三)离乳期

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此期要多设通风口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防止青枯病(立枯病)出现;高温天气也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遇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在秧苗2.5叶期根据温度情况,逐步加大通风量,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

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足,浇水时水温要在20℃以上(最适水温22~25℃)浇苗,严禁用水温低于18℃的水浇苗。

(四)移栽前准备期

中苗3.1~3.5叶,大苗4.1~4.5叶,时间3~4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在不使秧苗萎蔫的情况下,使其处于饥渴状态,蹲苗、壮根,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同时,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起秧、运秧按照当日插秧进度进行,不起隔夜秧,不插隔夜秧。

(五)病虫草害管理

(1)防病

离乳期(秧苗2.5叶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青枯病,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防治,如遇低温冷害秧苗叶片受冻害,应在早晨8时前通风,缓解叶片冻害,防治立枯病的发生。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时期:在播种前结合最后一次浇透底水或者在水稻1.5~2.5叶期。

防治方法:土壤处理或茎叶喷雾。

防治药剂:主要有30%瑞苗清(恶霉灵,甲霜灵)水剂1~1.5毫升/平方米;

3%多抗霉素水剂2~3 毫升/平方米;

20%移栽灵(稻瘟灵,恶霉灵)水剂2~3毫升/平方米;

30%土菌消(恶霉灵)水剂3~4毫升/平方米;

3%育苗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15~20毫升/平方米;

20%壮苗安(稻瘟灵,恶霉灵)乳油3~4毫升/平方米;

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1.5克/平方米;(根据苗床实际情况选择,若床土干燥则选择含有恶霉灵的杀菌剂,若床土潮湿则选择含甲霜灵的杀菌剂)

青枯病的预防

青枯病主要因播种前期气温偏低,苗床解冻层浅,秧苗生育前期气温低,后期气温突然升高,地下部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弱,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量大,根的吸收能力满足不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防治侧重在于提高水稻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和秧苗抵御不良环境,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预防。

(2)灭草

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要杜绝秧田播后封闭灭草,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

(3)秧田追肥

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1.5叶期追纯氮1克/m2,即硫酸铵5克/m2(尿素2克/m2),将硫酸铵(尿素)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或兑水喷施,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如后期发现秧苗有脱肥现象,可再进行一次追肥。同时,在秧苗2.5叶期建议茎叶喷施天然芸苔素1~2克/棚、酿造米醋100~150毫升/棚或优质叶面肥,兑水15~20升/棚喷雾。

(4)调酸(浇酸水)

在秧苗1.5叶期每栋大棚(36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0.3~0.5公斤兑水1000公斤,于秧田需要浇水时浇入,再喷清水洗苗一次,最好和秧田追肥结合起来进行。

(5)防止早穗

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也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

八、泡田整地

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1日前结束水整地。保持水层5~7厘米,不能落干。

1.本田规划

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实现田、池、路、渠、林综合配套。裁弯取直、去高添洼、消肥补瘦;逐步扩大格田面积。

2.耕作制度

以翻地为主,旋耕为辅。质量标准:翻地深度18~22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翻地要求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

3.秸秆还田 (有条件地区进行)

结合翻地耕作,实行秸秆粉碎还田或高茬收割还田,秸秆还田量以秸秆总量的60%左右为宜。做到抛撒均匀,严防积堆。为加速秸秆腐烂速度,减少秸秆腐烂过程中对氮素的固定,秸秆还田的地号翻地时施尿素2~3公斤。

4.泡田

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或旱平(旋)地水深5~7厘米为宜。

5.水整地

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建议  适时抢早,保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沉淀时间15~20 天以上。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田整地后达到耕作层一致,具有足够的塇土层利于根系发育。捞净格田植株残渣,集中销毁。格田四周平整一致,池埂横平竖直。水整地深浅一致,搅浆整地深度12~15厘米。全田整地均匀一致,尤其是格田四周四角。浆整地结束后保持水层5~7厘米,缺失时及时补水不能落干。

6.沉淀

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不能插秧;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度,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淤苗,影响插秧质量。

九、本田移栽

1.移栽秧苗类型

机械插秧建议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3.插秧时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4.移栽深度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左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秧苗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5.移栽密度

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积温条件好的地区宜稀插。机械插秧规格为5月20日前30×12厘米,5月21~25日30×10厘米,25~30穴/平方米, 4~5株/穴,基本苗数100~140株/平方米。

6.移栽顺序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

7.移栽质量

插秧保证做到适时抢早,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秧苗栽的直。插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插到头、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 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插后及时上水护苗。插秧同时安排专人同步补苗。

十、施肥量与比例  

1.施肥原则

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总的原则是,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

2.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示范推广配方肥。

3.施肥时期

①基肥

氮肥总量的30%(或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也可以基肥50%、蘖肥5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②蘖肥

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调节肥(接力肥)

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30%调整为40%,高产创建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

④穗肥

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田间观察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片就是倒2叶,10叶品种在9叶、11叶品种在10叶、12叶品种在11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叶瘟)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

⑤粒肥

依据田间叶龄诊断,长势正常的田块可用叶面肥代替,在抽穗后如田间出现落黄现象时,可以亩施增施总氮量10%(尿素1公斤左右)做粒肥,在水稻抽穗后8天以内施完,

4.叶面追肥

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2~3次,水稻营养生长期(7月10日前)叶面肥以酿造米醋、氨基酸类微肥为主,水稻生殖生长期(7月10日后)应以酿造米醋、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微肥为主,严禁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同时,建议叶面喷施硅肥、镁肥、硒肥等施用面积。

十一、化学除草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60毫升/亩与48%灭草松(排草丹)水剂160~180毫升/亩混配,兑水15升/亩茎叶处理,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如秧田阔叶杂草较少时,则只选择千金等杀稗剂防除稗草。淘汰播后苗床封闭除草,减少苗床除草剂药害。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

①分期施药技术

(1)二次灭草

插秧前5~7天30%莎稗磷(阿罗津)乳油50~60毫升/亩,或50%丙草胺(瑞飞特)50~60毫升/亩,或60%马歇特乳油100~130毫升/亩,插秧后15~20天30%莎稗磷(阿罗津)乳油50~60毫升/亩,或50%丙草胺(瑞飞特)50~60毫升/亩,或60%马歇特乳油100~130毫升/亩与10%吡嘧磺隆(草克星)10~15克/亩混配,兑水15公斤/亩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稻田难治杂草防除

(1)稻稗

稻稗发生的高峰期在5月末至6月初,水稻插秧期在5月中下旬,插前水整地泥浆沉淀后就施药,插后15~20天第二次施药,施药间隔时间过长,有的稻稗已长到2~3叶期,防效不好。药剂防治插前30%阿罗津插前封闭(插前5~7天)50~60毫升/亩、插后15~20天50~60毫升/亩+阔叶除草剂(如10%草克星10克/亩等)混配施用,水层5~7厘米,保水5~7天。插秧后在稻稗2~3叶期10%千金80毫升/亩、稻稗3~4叶期100毫升/亩、稻稗 4~5叶期120毫升/亩,兑水喷雾。

(2)泽泻、慈菇

插前5~7天10%太阳星20克/亩或吡嘧磺隆(10%草克星)20~30克/亩+杀稗剂(如30%阿罗津50~60毫升/亩等),甩喷法施药,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15~20天磺酰脲类除稗剂+有机磷类混用(例如10%太阳星+30%阿罗津或60%马歇特)20克/亩+60毫升(100毫升)/亩,泽泻、慈姑基数下降50%。苗期可使用48%排草丹200毫升/亩,喷雾法施药。禁止使用对泽泻、慈姑防效差的苄嘧磺隆类(如农得时等)除草剂,施药时田面一定要平,保持水层7天。推荐使用80%稻思达防除泽泻、慈菇、雨久花等阔叶杂草技术,效果较好。

(3)雨久花

插前5~7天,施药方法甩喷法,杀稗剂如30%阿罗津50毫升/亩或60%马歇特100毫升/亩,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15~20天,磺酰脲类除稗剂+有机磷类混用(例如10%太阳星+30%阿罗津或60%马歇特) 15克/亩+60毫升(100毫升)/亩,雨久花基数下降50%。

(4)葡茎剪股颖(爬蔓草)

10%千金70~80毫升/亩+喷液量0.5%的植物油型喷雾助剂,茎叶处理,或30%阿罗津(莎稗磷)60毫升/亩+50%扑草净50克/亩+10%太阳星20克/亩,毒土法施药,施药时要求水层5-7厘米,以保证药液分散均匀,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补水。

(5)芦苇

15%精稳杀得10倍液涂抹或10.8%高效盖草能10倍液涂抹。

(6)扁秆藨草、三江藨草(日本藨草)、藨草

10%草克星(吡嘧磺隆)30克/亩,水稻移栽前毒土法施药,或水稻移栽前3~5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20~25克/亩,水稻移栽后15~20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毒土施药,或水稻移栽前3~5天30%威农(苄嘧磺隆)10~15克/亩,移栽后15~20天30%威农(苄嘧磺隆)10~15克/亩,毒土施药,或48%排草丹(灭草松)200毫升/亩,喷雾法施药,或15%太阳星10克/亩,喷雾法施药。

(7)水绵

在农业措施防治基础上,化学防治每亩用26%水绵净可湿性粉剂65克,在水稻插秧后15天,水绵处在“块状期”施药;7月份以后在水绵“被状期”每亩用药量100克,拌细土撒施,切不可用干土,施药后田间保持水层4~6厘米5~7天。病弱苗或漏水田禁用水绵净。或水稻移栽后7~15天用10%太阳星水分散粒剂每15克/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或10%金秋16~17克/亩毒土法施药,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也可在水稻田水绵盛发期,用干燥的草木灰扬撒于水绵发生的点片处,撒后要求保水5天。

3、施药方法

采用毒土法、甩喷法(喷雾器须摘掉喷片)、弥雾机喷雾法(每箱药液可喷6亩地)施药均可,但不能采用毒肥法、原药瓶甩法施药。

4、池埂化除技术

41%农达(进口草甘膦)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十二、病虫害防治

详见水稻病虫害防治预警方案

十三、灌水与晒田

1.护苗水: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扶苗护苗。

2.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cm浅稳水,增温促蘖。苏达盐碱土区每7~10d换1次水。并实行整个生育期浅水管理,9月初撤水。

3.晒田:有效分蘖中期前3~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苏达盐碱土区和长势差的地块不宜晒田。

4.护胎水: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遇到低温灌10~15cm深水护胎。

5.扬花灌浆水:抽穗扬花期,灌5~7cm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6.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十二、收获时期

水稻成熟适期收割的标准是:95%以上的粒颖壳变黄,三分之二以上穗轴变黄,95%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达95%为收割适期。



关注我

微信号:bangnong69(←长按复制)需要种植实战技术请关注公众账号,并且可以留言;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关注 帮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