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 瓢子熟了

 

陇南瓢子熟了作者:刺槐瓢子黄了“五月里五端阳,瓢子黄到半山上”。在陇南各县的山区,每年一到端午节前后,满山满...



陇南

瓢子熟了

作者:刺槐

瓢子黄了

“五月里五端阳,瓢子黄到半山上”。









在陇南各县的山区,每年一到端午节前后,满山满坡的瓢子赶趟儿似的一茬接一茬地黄了,乡村的集市上、城区的街道旁卖瓢子的就多了起来。

老人、妇女、孩子,或手提塑料桶竹篮子,或肩挑竹筐木桶,塑料桶竹篮子竹筐里都装满了瓢子,红艳艳白粉粉的瓢子,一篮又一篮,一桶又一桶,乡下城里,到处飘散着瓢子沁人心脾的清香,如阵阵轻歌曼舞,又如梵音徐徐而来,飘溢在乡村的空气中,飘散到了城市的街道上,卖瓢子的一吆喝,那香味就随着吆喝声一起在五月的日子荡漾、流淌。

此时,倘使你行走在流淌着瓢子香味的街道上,你一定以为碰到什么玉液珍馐,一定会有食之而后快的念头的。寻味而来,眼前一篮篮、一桶桶红艳艳白粉粉清香四溢的瓢子,闻一闻,醉在心上,尝一尝,唇齿留香,满口生津、垂涎不已,禁不住就要解囊以求:买它个三斤五斤回去后与家人共享,岂不美哉!

卖瓢子的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山区农民,他们一般不会和你胡乱抬价漫天要价,而且秤平尺准,不会给你耍心眼的,他们会笑着对你说:这都是野地里长的,只要你们爱吃,便宜点没关系,今天卖完了,我到山上再去摘,明天再来卖!说完,他们就会拿着空篮子、挑着空桶空筐,哼着山歌,一路晃晃悠悠地回家去。

卖瓢子拉开了五月关于成熟话题,成了山里人的一种经济活动。当然,瓢子能受到那么多城里人的青睐,这也让山里人骄傲和自豪。

一些城里人把瓢子称作草莓,这其实是不恰当的,有的人称之为野草莓,姑妄听之也罢。瓢子不同于人工栽培的草莓,也不同于野草莓。瓢子属常年生蔷薇科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阴湿的环境里,与其它花草树木一样,“一岁一枯荣”,春天发芽、开花,夏天结果,秋天枯黄,同样演绎着生命的兴衰更替。

春天,万物复苏,瓢子的幼芽也从田埂山坡上探出头来,不几天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根系发达的瓢子蔓伸得老长,爬满了山坡和田埂,根牵着根,蔓连着蔓,密密匝匝无所顾忌地生长着,对于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雨水多的时候,瓢子蔓长得更快,花园里百花竞放的时节,田间地头,沟沟坎坎,荒山荒坡,到处的瓢子蔓上开出了小小的白花,近看一朵一朵,若星星闪烁,远看白花花的一片,如碧绿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律动着一种迷人的神韵。

花开了,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果实,农历三月底四月初,瓢子蔓上的花一落,枝头就结出深红色的小果子,随着季节的变换,小果子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长成了越来越大的葫芦形的圆形的暗褐色的疙瘩。至四月下旬,这些经历阳光爱抚和雨水洗礼的果实陆续成熟,脱去了满脸的鸡皮疙瘩,变得俊俏起来,白的如着粉,红的如施朱,白粉粉,红艳艳,如细小的珍珠般铺天盖地坠满山坡,待嫁的新娘般羞羞答答娇脆欲滴。

瓢子黄了,到了采摘的时候,乡村的妇女、小孩便都忙碌起来,拿上塑料桶、竹篮子等家什,呼朋引伴,走进田间地头,爬上山坡山顶,小心翼翼,一颗一颗摘下来,放在篮子里桶子里,篮子满了,再集中起来放在竹筐里木桶里,第二天一大早就带到集市上去卖。男人们一般不去摘瓢子,他们手脚笨又是急性子,摘来的瓢子又少又不干净,他们只好去干地里的粗活,或者负责挑上瓢子走几十里路到城里去卖。

陇南山区的瓢子个头小,大的有弹珠那么大,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颜色分白、红两种,白瓢子味甜水分大,一般长在阴湿少光的地方,红瓢子甜味中带着些酸,一般长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不论大小、白红,陇南的瓢子闻着都很香,吃瓢子也有一定的讲究:刚摘来的瓢子酸味较浓且不太干净,必须先用清水侵泡两遍,滤干水分,放在盆子里,撒上白糖,然后放置在冰箱或阴凉的地方,第二天再去食用味道会更甜、更鲜美,特别是烈日炎炎的仲夏,从外面回来,吃几口隔了夜拌了糖的瓢子会提神祛暑,神清气爽的。







陇南瓢子不仅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美食,也承载着陇南大地的人文情怀。在陇南的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姑娘,美丽善良,和一个孤苦伶仃的长工小伙子相爱,他们海誓山盟,不弃不离。可这个大户人家嫌贫爱富,根本不让女儿和长工来往。为了爱情,姑娘毅然离家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和小伙子开荒种地、安家度日,父母一气之下,和她断绝来往。那一年,天大旱,地方匪祸不断,姑娘和她的丈夫累死累活、辛勤劳作,到头来还是颗粒无收。第二年,正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时,由于劳累过度,忍饥挨饿,小伙子一病不起。姑娘无奈,硬着头皮三次去央求她的父母拿出点口粮求求她的丈夫,都被父母赶出门外。最后小伙子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姑娘叫到跟前流着泪嘱咐说:“我最心爱的阿妹,我不能陪伴你走完后面路了,为了我你舍弃了一切,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让你跟着我挨饿受罪。我死后将化为遍野的瓢子,你就以瓢子为食,渡过难关好好活着吧!”说毕,溘然长逝,不几天,他们的茅屋前后长满了又大又红的瓢子。小伙死后,姑娘整天以泪洗面,没过几天也自缢身亡,化为黄鹂。这位化为黄鹂鸟的姑娘为了缅怀丈夫,每当瓢子成熟的季节,就到处奔走呼号,提醒人们去摘瓢子:“瓢子蛋蛋黄,瓢子黄了我先尝!”



这个传说在虚幻和凄惨中告诉我们,瓢子的生长和采摘是与情和爱分不开的,现实的确如此。

记忆中,瓢子带给我的不只有甜美,还有温暖和呵护。家里姊妹兄弟中我是最小的,小时候我很顽皮,每天只知道玩耍,瓢子黄了,和伙伴们整天疯在山坡田间,伙伴们都去摘瓢子,我却在捉蝴蝶抓蚂蚱。回家的时候,伙伴们手里都拿着几把瓢子,我却两手空空,向他们去讨要,他们不给,我便撒起泼来,一路哭着跑回家。这时候,母亲和姐姐给牛割草或者割猪草回来,背上背一大背篓青草,背篓的边上每天用苇草扎一把带颈的瓢子,挂在背篓的边上,一晃一晃的,看起来特别显眼。看我在哭,母亲和姐姐似乎忘记了疲乏,赶紧放下背篓拿起瓢子,抱着我哄我。我一看那红艳艳白粉粉的瓢子就高兴了,拿上瓢子,挣脱她们的怀抱,“吃瓢子了,吃瓢子了!”,我一边喊着,一边跑出向伙伴们炫耀。那情景,那一把瓢子的香味,感觉弥久难忘,温暖着我的世界。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长成了一个懵懂少年,隐隐约约知道了些关于情爱的话题,有时在瓢子溢香的山坡见青年男女亲昵,就有一种亲近异性的冲动。这个时候,扎着两根羊角辫,笑起来酒窝深深的邻居家的女孩出现在了我的世界,由于经常一块儿上学,渐渐地我对她有了好感,但那时候的我很腼腆,见到女孩还没说话脸就红了。所以,我一直没有向她表白什么,只是在默默的依恋她,上学路上跟在她身后,下午回家割猪草,她走到哪儿,我就走到哪儿,但是始终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那年,瓢子黄了的时节,她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当我又一次跟她到山那边的一个田埂的时候,她一回头,甩一下羊角辫,脸上的酒窝里荡漾出了笑容,边笑边对我说:小弟,你跟着我干嘛?是不是想给我摘瓢子吃?如果是,你赶紧给我去摘,我等着!

听了她的话,我当时脸上发烧心跳加快,脸红得一定很厉害,感觉被人家揭穿了疮疤,羞得无地自容。只好硬着头皮胡乱摘了一把瓢子(有红的有白的有熟透的也有青涩的),跑过去放在她手里。她笑了笑,一口吃了瓢子,然后说:小弟,你摘的瓢子还没熟透啊,味道不甜,以后别跟着我了!

然后她莞尔一笑,跳动着两根羊角辫割猪草去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当她的影子了,那一把瓢子似乎让我有点明白了爱的含义,也让我成熟了不少。



如今的山村,青年男女漂进大城市,融进了都市的霓虹里。瓢子黄了,提竹篮拿塑料桶到山坡田间去摘瓢子的大多是妇女和孩子,长满瓢子的山坡山顶、田头地埂上,瓢子扑鼻的清香味道中有了孩子们的欢笑、妇女们的戏谑,有了花花绿绿的身影。晌午或傍晚,竹篮子里、塑料桶里瓢子满了,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妇女孩子们满载而归,宛若凯旋而归的将士。于是,瓢子的香味就溢满了农家的的庭院,乡村的日子甜了,城市的日子也就甜了。



看起来,瓢子吃起来甜,摘瓢子更甜更有亲近自然之乐趣。礼拜天,我携同妻回老家去摘瓢子,乡亲们说瓢子已经快落架有些摘不上手了。天公亦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着毛毛雨,山村的坡地上田地间迷蒙一片,瓢子蔓上挂满了水珠,远处隐约听见有黄鹂在叫,好像在呼唤她的瓢子哥哥,白瓢子红瓢子湿漉漉的,泪水洒了一地。田埂上的杂草被雨水一淋,爬上去脚底下就打滑,我和妻的布鞋都被淋湿了,只要一动脚,鞋里面就“咕浆、咕浆”的响。有时候看到一团又大又鲜的瓢子,好不容易爬上去,用手去摘,手指还没用力,瓢子就化了,看来我们真的错过了摘瓢子的好时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世间情爱如此,摘瓢子也一样啊!我和妻只好相视而笑,拖一脚泥水,两手空空的悻悻而回。

不过,没有摘到瓢子,我却有了摘瓢子的经历,在烟雨空蒙中亲近了大自然,寻觅了一回黄鹂妹妹和瓢子哥哥的凄美的传说,也算不错啊!

回城里单位的时候,我又在街道的两旁见到了盛满瓢子盖着荷叶的竹篮子塑料桶竹筐,又闻到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那香味不仅是瓢子的,也是山村农家的。

乡间四月芳菲尽,野草如茵。
凝脂红银,雾露沾衣暮与晨
窃盼雨霁初晴早,撷品仙珍。
几篓艰辛,满市谁知农苦贫。


“五月里五端阳,瓢子黄到半山上”,今年的端午,瓢子一定会特别香,我们一定不会错过摘瓢子的好时节!


    关注 让水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瓢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