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在成长!易继平:土里也能种出“金”

 

进入4月,不少农民都开始准备为春耕做准备,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沙洋县荣熙家庭农场农场主易继平也不...





进入4月,不少农民都开始准备为春耕做准备,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沙洋县荣熙家庭农场农场主易继平也不例外,这段时间都在田里忙活。



4月20日,记者来到沙洋县沈集镇公坪村7组,看见易继平正和乡亲在田里忙活。

只见育秧田里,两个农民把育秧盘摆在田里,另外两个农民则用铁锹把泥水覆盖到育秧盘上……

当记者问谁是易继平时,田里干活的农民指着田边远处的身影对记者说:“他在那边看田里的虾子长得怎么样,我们是他的邻居,今天是来给他帮忙的。”

记者找到易继平时,他正把前一晚投放的笼子从水田旁的沟渠里提出来。

“没想到这样养虾也行,你看这虾长得不错,过不了多久就能上市了。”易继平边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边对记者说。

“农场里产品好像很多,怎么想起要发展这些产业的?”记者问道。

“这不是我想到的,而是老师和同学们建议的。”易继平说。

去年8月以前,按易继平的话说,自己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种地的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流转的近40亩田种好。

“当时想着只要雨水足,就能种好田。”易继平说,他所在的村是个旱包子村,村里不少农民都荒了田外出打工,多年来他零零碎碎流转了部分田,靠着乡亲们互相帮忙,广种薄收,谈不上致富,但是生活不成问题。

去年,易继平被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养对象。为期15天的水稻种植技术培训课程让他茅塞顿开。培训班还没有结束,他就要妻子在家流转土地,注册家庭农场。

2015年11月,沙洋县荣熙家庭农场成立,流转土地200亩。

地流转了,种什么好呢?

“课程上老师们讲的好模式太多了,都很吸引人,可我拿不准选哪种模式最适合。”易继平说。

于是,易继平想到了求助老师和同学。他用手机拍下了田块实景图,描述了水源和土质情况发到水稻班的微信群里,请老师和同学为他出谋划策。

很快,他就确定了,种植再生稻、中稻、甘蔗、蒜苗,挖堰塘发展稻虾连作等多种高效生态模式。

技术不熟没关系。农作物生长的每一步,他都拍下图片发到群里,请老师指导。

“之前蒜苗得了病,我也是在群里请教的专家。”易继平说,现在水稻班的微信群成了他种田的好帮手。

有了这么强大的技术后盾,易继平计划着把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并通过家庭农场带动周边农民种植甘蔗致富。

“沈集甘蔗在荆门地区小有名气,我们一直想着控制面积,避免产品过多价格下跌,但是忽略了市场可以做大这一因素,所以沈集甘蔗种了这么多年面积一直不大。”易继平说,以前成立的合作社一直没有起到带动农民的作用,现在他想通了,只要品质好,规模扩大后,就能进入周边地市,甚至武汉市场。

谈到家庭农场的发展,易继平心里已经有了谱,他带着记者在农场里转悠,告诉记者每块田种什么,5年、10年后这一片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以前我不信,但现在我相信这地里就是能种出‘黄金’。”易继平信心满满的对记者说。



喜欢请点ZAN!


    关注 众创荆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