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故事】名人更虚心

 

诗词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或喜或悲,或起伏或平淡。生活中的点滴被汇集成了一本人生的《故事会》,文...

诗词故事










名人更虚心

《唐诗纪事》载,唐代穆宗长庆年间,某日,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白居易家聚会,谈论六朝兴亡,各自吟诗一首。刘禹锡满饮一杯,挥毫即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206—286),《宋书》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王濬博学多闻,美姿貌,早年不谨细行,后来变得豁达有大志。徐邈遂将女儿嫁给王濬。最初为河东从事。272年,转任广汉太守,羊祜再表为益州刺史,受诏造舰。279年四月,上书请伐东吴,被拜为龙骧将军,发兵至成都,一路上破铁锁,除铁锥,连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直抵南京。孙皓出降。王濬建有大功,却被王浑父子弹劾,心中有所不平。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濬说:“卿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前温令李密上表为王濬鸣不平,晋武帝亦深知其苦,遂升为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晚年的王濬极其奢侈。285年,为抚军大将军。286年1月28日去世,葬于柏谷山。谥武侯。有子王矩嗣。

此诗寓意深刻,于纵横捭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把嘲讽的锋芒指向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借古喻今,影射当时日渐抬头的割据势力。

白居易读过此诗,说:“四个人一起探骊龙,你先获得骊龙项下之珠,剩下的一鳞半爪,还有何用?”于是白居易、元稹及韦楚客三人遂辍笔。

刘禹锡(772—842),唐代杰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尤其是其《陋室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古往今来,中国文学界一直存在一股文人相轻的风气,主要原因是文人大多爱面子,慕虚荣,对他人不是刻意贬损就是冷嘲热讽,甚至辱骂、攻击,这实在是一种小肚鸡肠、有损文士形象的行为。而与刘禹锡齐名的白居易、元稹则不然,他们对刘禹锡心悦诚服,不仅没有对其嫉妒、刻意贬损,还大加称赞,白居易、元稹等文人的高风亮节,非常值得我们当今的文人学习。


轩辕诗社

诗社QQ群号:125735105



微信号:xuanyuanshishe2016
诗社精神理念: 团结博爱,无私奉献,知难而进,永不言弃!

诗社学习理念:每天进步一点!

编辑:北随伊人


    关注 轩辕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