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张旭——狂草达人

 

张旭...







张旭(公元675——750?),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初唐书法家陆柬之侄女,虞世南外孙女。张旭受其家庭熏陶而善书法,其楷、草皆善,尤以草书享名。他性情洒脱,豁达大度,嗜酒成性,常乘喝得大醉时,狂呼提笔,任其挥洒,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酒醒后,观其书自惊,谓重书不能。

人称之为张颠。唐文宗观看张旭醉中书法表演,拍案叫绝,下诏称“李白的诗,张旭的书,裴文的剑舞”为当世“三绝”。他与李白、贺知章相与,皆能饮善诗,趣味相投,成为挚友,被列入唐代饮中八仙。杜甫作《饮中八仙》诗,描写张旭醉态:“张旭三杯草书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把张旭在王公大臣前面不遵礼法,旁若无人的傲骨和醉后挥毫泼墨的豪气,刻画得惟妙惟肖。他的诗,以七绝见长,诗名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只是他书名盖过诗名,诗名反而不名罢了。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其楷书《郎官石柱记》,用笔外柔内刚,气力沉厚,点画看似平整,却含千钧之力于其中,尽显陆柬之、虞世南之风采。其草书以“二王”为宗,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将其张芝“一笔书”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潇洒跌宕、变化莫测的狂草来,史称“草圣”。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得结体与章法,闻鼓吹而得笔法之韵律节奏,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而得草书之神韵。可见他颠而不痴、狂而不粗,对书法艺术有独特的灵感与天赋。他将对大自然、社会生活中意象的所感所悟的意象,融入到书法中,借酒之神力,尽情抒发,任意挥洒,其书惊世骇俗。世传《肚痛帖》、《古诗四首》、《心经》、《醉墨帖》、《千字文》、《自言帖》无不体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功力来。尤其《古诗四首》以其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笔画连绵不断,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张旭的书法倾倒了无数文人骚客。相传颜真卿曾两度辞官,拜张旭为师,得其笔法精髓,写下了书论《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后世,并称“颠张醉素”。李白曾写诗赞道:“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熊侠争相随。”可见他是粉丝成群,片纸成贵,是何等的风光无限。诗人高适在酒肆里遇到张旭,在酒酣之际,写下《醉中赠张旭》:“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张颠之名不胫而走。诗人李欣在《赠张旭》一诗中也写道:“张公性嗜酒,豁达无可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赞美之词溢于言表。韩愈对张旭更是赞美有加,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喜怒、窘穷、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世后”。这是对张旭的真实写照。无怪乎后世书家论及唐代书法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在书法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称“草圣”者,舍其有谁!

张旭的草书,在上层达官贵人中受热捧,在民间也是追慕者多,有两则故事可见一斑。在《幽闲鼓吹》中:张旭出仕苏州常熟尉,上任后十多天,来一位老者,递上状纸告状,张旭在状纸上批了判词。过了几天,这位老人又来,张旭怒责老人说:“你竟敢用些闲事屡次骚扰公堂?”老者说:“我看到您的书法奇妙,想要得到您的判词来收藏的”。张旭问老人,“你如何雅好书法?”老人看着张旭说:“不瞒张大人,老父在世时,也是喜好书法的,朝夕把玩,追慕不已。先父仙逝后,给鄙人留下许多书法作品。”张旭让取出一看,方信老人言词不假,便认认真真地书录了一首诗,付与老者。张旭对老者进呈的书法作品,倾慕不已,细心研摩,日后技艺精进。另一故事是:张旭一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乐善好施,就写信给他,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以信相复,并在信中写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照着他的话,将信去市上售卖,果然被争购一空。邻居获百金,自是谢他不已。


    关注 张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