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从容一生》:从焦躁到从容

 

现在未必很从容,现在未必时刻从容,但是,俞敏洪知道如何把焦躁化为从容,这是我从书里得到的最好的启示。...



(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中国合伙人》后,从书堆里翻出俞敏洪的《从容一生》来读。多亏连日的阴雨弄糟了心情,心情终于低落到能够读读这本曾被我视为廉价励志成功学读物了,事实证明,鸡血不能天天打,偶尔为之,方能事半功倍。


(图片来自网络)

俞敏洪写的东西,很普通,很土气。上大学的时候,王向远就曾吐槽季羡林,虽然贵为国学大师、散文名家,文笔却是一股扑鼻而来的泥腥味儿。我以为这是向远兄一贯损人利己的伎俩,没想到还真有土气文字这玩意儿。既然俞敏洪不害臊地写了下来,出版了出来,那我也就能不害臊地读下去了。

朴实的文字不适合看,适合演。一目十行地看完这些文字,基本上不需要天赋,容易吸收,简单易懂,道理也有,价值观也正点,致命的一点就是直白得超越底线。如果这些文字由老俞本人讲出来,或是我们边看边想象,那篇篇都是一等一的演讲稿。能讲好公开演讲的人,都是经历非凡的人,经历的事儿多、事儿奇,遇到的困难多、挑战多,纠结的时候多、崩溃的时候多,所以当某处谈到老俞曾经因为新东方的运作和发展得了焦虑症和狂躁症,我很能理解,也特别羡慕。正是因为这些折磨使得俞敏洪土里土气的文字流露着真实、真情和真诚,使得这些未加修饰的文字有了真切的感官、动人的生命,使得这些粗糙的言辞能够正视千万人的指摘而毫无惧色、绝不战栗。绝妙的生命履历即便没有华丽的词藻加以点缀,也能闪耀着独特的风采。所以,俞敏洪写文章,可以忽略他的用词,他的表达,但是绝对不能忽略他的经历,更不能轻视他的人生心得。


(图片来自网络)

书名取为《从容一生》,是给所有收录的文章定一个基调。啊,或许你焦虑自己的当前,甚至自暴自弃以为自己百无一用,但是年轻人啊,不要放弃梦想,不要停止努力,不要抱怨现实,像我俞敏洪这般土鳖没有背景长相特长才华的人,都能一步步走到现在,你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每看完一篇文章,我都觉得老俞重复又重复这段话。他创造了每篇文章共享同一个主题思想的奇迹!

俞敏洪做人很有意思,带着农村人特有的幽默感,爱自嘲不爱放弃,乐于奉献宽厚待人,很有自知之明于是非常努力,非常努力地向每个让他羡慕的对象靠拢、学习。连爱看书这个我很称颂的习惯都是从王强身上学来的,你说老俞强大不强大。当然,他也带着农村人的自卑与狡黠。自卑催促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挤进优秀的圈子,狡黠则给他呆呆傻傻的表象添了几分生动。俞敏洪智商我不敢说有多高,但是情商绝对一流,而且是先天就有的,他又充分发挥了一下。他说他为了能参加徐小平的沙龙,狗腿地请求,还主动承担打水泡面的后勤事宜。如果俞敏洪说他坚持做下去,你只会觉得他保留了农村人的勤奋,但是当你读到他坚持了四周,第五周故意不去了,结果如愿等来了徐小平的电话,徐小平在电话里怒吼道:你小兔崽子赶紧滚过来!这时你想象着俞敏洪狡猾地一路飞奔过去,他居然用这种不上道的手段赢得了圈内人的认可、接纳和重视。不得不感慨,千万不能小看农民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每篇文章都写的很从容,也部分透露了曾经的不从容,但我深深真真切切地看到焦躁的影子。现在未必很从容,现在未必时刻从容,但是,俞敏洪知道如何把焦躁化为从容,这是我从书里得到的最好的启示。


    关注 大海啊全是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