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60515读书群 好书分享

 

每周四十余本好书分享,文话童心读书群共同创作。...



【01-甜甜妈】

继续《艺术的故事》第十一章。其实一章很薄,但是读起来还是需要花点时间,大概还是翻译的版本总归是跟中国人写的文字不一样的感觉的缘故。这一章已经到了文艺复兴前期,艺术的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建筑和绘画从原来的宏大转而开始追求个体和细节的风雅以及从空想转向写实,从程式化转向个性化。本章已经开始出现乔托的介绍。对于艺术的融合,波西米亚是一个传播中心,这让我想起来最近刚去看的罗马尼亚珍宝展,好后悔没有再去细细看一次。波西米亚感觉跟罗马尼亚的艺术有点像,因为地缘优势,可以融合各个国家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并且重要的是不排外。这段时间宗教题材开始和现实生活融合,比如在一幅画中,国王理查德二世就和圣母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宗教题材也开始出现花朵等细节装饰,总之,14世纪这个阶段是一个风格转向比较明显的阶段,紧接着,就是个人意识开始觉醒的阶段了。

【02木棉】

《鳄鱼先生立体游戏屋》,玩具书,我和肉肉都喜欢,办家家酒利器。分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四间,小细节做的很到位,镜子可以照,被子可以盖上,卫生间门是磨砂玻璃,肉肉喜欢假装鳄鱼现在在外工作,给家里打电话说回家,先洗手,吃饭,看书,洗澡,睡觉,忙的不亦乐乎,至于谁在家里接电话,他好像还没想明白。。。有简单的对话,所有物品有中英文标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奇幻的精神世界,在哪里可以随心所欲尽情玩耍,可以模仿大人各种活动,编制各种故事,这是他们的世界。

















【03-月亮雨】

读了《跟随佐藤学做教育》的前三章,非常喜欢。这本书是朋友送的,尽管看起来更适合于教育工作者,但觉得作为家长,能跟随佐藤学大师了解一下当前的大教育观,对教育孩子是非常有益的。佐藤学教授是日本东京大学一位 “行动的教育专家”,躬行“学习共同体”理论。本书解读了教育大师佐藤学的研究视野、教育思想,将之与中国的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力求找到在中国的学校、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保障儿童学习权的方法,并积累了诸多鲜活的经验。在前三章中,我最喜欢佐藤学大师提出的,教育的三只眼:飞鸟之眼: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倾听之眼:视角下移却蜻蜓点水;蚂蚁之眼: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这三种眼睛都是必要的视角,关键怎样让这三种眼睛成为慧眼,这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最重要的。在保障儿童的学习权这一章中,提出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我们懂吗?”我们都曾是孩子,我们现在为人父母,能有多少人能心怀敬畏的去看待那一个个小家伙的世界。作为家长,需要跳出来看待家庭教育,要全面客观的去看待孩子的各个方面,也许就会不禁惊叹:原来好孩子就在这里。

【05-Xu qin】

《必然》,Kevin Kelly,用十二个词语描绘了他理解的科技社会。

1.Becoming

1989年当作者像电视台的人描述互联网情景时,收获的是轻蔑的态度。“互联网会变成90年代的民用电台”。科技进步升级如此之外,导致我们每天都变成菜鸟,需要重新学习。保持谦虚善学的精神非常重要。我们只需点击几下,就可以几乎无成本的获取需要的信息,这在过去就是神的视角呀。

2.Congnifying

赋予对象认知能力。人工智能。这里让我想到了美剧,person of interest.疑犯追踪,我大爱的美剧,探讨了思索了超级机器、人工智能这种上帝般的存在。

3.Flowing

网络技术需要没有约束的复制。复制品必然流动。计算时代第一阶段:桌面和文件;第二阶段:网页;第三阶段:流,信息流。信息在云端流动。“原生性”为免费的复制品增添了价值,使得他们成为可以出售的商品,8条原生性:即时性(为什么会花钱去购买爱奇艺的会员?就为了早一周看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4.Screening

文字转移到了屏幕上面。人们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比以前大了许多。屏读会改变书籍、图书馆、视频、游戏、教育,改变每件事。

5.Accessing

某些方面,使用权优于所有权,方便的获得使用权正在开拓出新的经济领域。减物质化;按需使用的即时性;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云端(云端就是备份,我们生活的备份;它是我们所使用的自我的延伸);

6.Sharing

分享;合作;协作;集体主义;利基市场的存在,小众爱好者只需敲击键盘就可以找到。众筹机制的产生,让内容创造者有了动力。新的股权共享模式也会产生。

7.Filtering

海量信息的今天,如何过滤信息?社交网络和购物网络都已经使用了过滤器来帮助用户发现可能适合他的东西。用户创造的广告替代了昂贵的工作室。最近金融圈也用网红了,也算是闹剧一场。

8.Remixing

视频、文字、图片,都可以重混。写论文就是一种重混。这对传统的财产观念和所有权观念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我基于传统教材自己设计制作的电子课件算神马?如果对原有素材进行了转化,那么就是另一种表达,就不应该构成侵权。

9.Interacting

虚拟现实的现场感已经做得以假乱真。网络中你伪装成另一个人,如何防止犯罪?

10.Tracking

个人分析,医疗领域。现在的各种记步工具也算最原始雏形了吧。首先创建生活记录,关键是如何分析和解释这些“生活流”。隐私状态存在吗?

11.Questioning

维基百科的巨大成功。对社会力量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成为现实。这是大规模合作和大规模实时互动的结果。我们必须保持流动和机敏,流转在各种观点之间,因为这种流动性反映了我们周围动荡的环境。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随着我们的知识随指数级增长,我们的无知也在成指数级增长。

12.Beginning

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Holos正在形成。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未来的很多高科技的生活场景,事实上很可能未来就是会那样。可我还是觉得今日的当下无比美好,我不需要手臂挥舞去看在空中成像的书,我就静静坐在这里,读手上这本有重量的书,感觉如此美好。每个人都带有她的时代印记,不可避免。

【06-仇檀】

《刘慈欣谈科幻》,请原谅我最近对刘慈欣的痴迷,于是看起了这本自述观点总结式的书,看到一些蛮有意思的观点:1、刘认为环境保护比外太空探索所需的资金和技术难度要大的多,但现实是大部分地球人倾向于只是守住地球,放弃了外太空丰富巨大的资源十分可惜;2、未来外太空探索的思路不应该是寻找另一个类地球然后定居,很可能是一直“漂泊”于各恒星之间,并将形成一种“漂泊”流浪的文明,就像《流浪地球》中写的那样;3、过去由于“死亡”这堵无法逾越的墙,让人们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未来的技术(冬眠和克隆等)可以让人跨越死亡的墙,甚至实现“永生”,这将会造成人类最大的不平等。刘的向外的、探索的、流浪的世界观可能是有些颠覆性的,但可怕的是这又很可能是一个更理性的、更必然的走向。

【07-王小丹】

这周继续看《西窗法雨》,每篇都觉得意犹未尽,主要内容还是关于法律本身,法律与道德等等。择其中几个点跟大家分享:

1.
关于自扫门前雪,美人人相信如果运用道德手段呼吁奉献精神,则不仅管管他人瓦上霜的人会越来越少,而且自扫门前雪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反之,运用法律手段,不仅后者会俯拾皆是,而且前者也会渐出萌芽。

2.
合同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白字黑字,否则便会有悖于这个出发点。社会的经济运转在深层里更为以来的是公平合理的理念,而不是表面上的“说什么”或“写什么”。

3.
法律不能要求应做道德赞许的事情,而只能要求如何符合法律的条件;道德是“高”要求,法律是“低”要求,高要求的事情可以朦胧“审美”,而低要求的事情必须泾渭分明。

4.
法律不仅是条文,它还包括目的;司法时不仅要看条文,而且要想目的。

【08-李彦】

萨苏《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萨苏从小长在科学院大院,华罗庚,陈景润,杨乐,童第周这样如雷贯耳的科学家是邻居,叔叔伯伯,趣闻逸事,萨苏又是故事高手,让人觉得科学令人痴迷是太正常的事情。

【09-不争朝夕】

又一周了,时间过得也是太快,继续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已经从新闻自由讲到信仰自由。美国的自由基础有历史原因,因为本身是移民国家,各种文化和信仰都在这里交汇,如果要制定一个统一标准,那以谁的标准为标准呢?只能以包容和淡定的态度面对所有不同。这就和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几千年来都是统一国家,意识形态高度统一,每个时代都有主流的价值观,要想做到客观对待异端恐怕是很难。另外想说,这本书简直是美国诉讼案例大全,每封信讲一个案例分析。

【12-julia】

《皮囊》第一眼看到这书时被简单朴实的外表吸引,文坛新秀韩寒和天王刘德华作序,这俩人怎么也不搭啊。内容都是围绕作者身边的人展开的,前半部分还是比较吸引我的,越往后看越觉得忧伤,自尊心太强而杀死自己的文展、满嘴“理想”“世界”而遭现实抛弃的厚扑、被旧世俗扼杀的张美丽…作者周遭的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再细细一想,我们不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吗?每天伺候着自己的皮囊--灵魂安放的地方,“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13-小艾妈】

这周终于把《倾听孩子看完了》,后半部分除了以倾听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状况外,还单独讲述了育儿中的夫妻合作,书中的方法有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可以帮助父母改进相互配合。具体步骤如下:

1、定期开诚布公地分享对彼此的赞赏,几分钟就可以。

2、定期安排一段夫妻独享的时间。

3、任何一方每向对方提出一条纠正意见,要同时提出10条赞赏性评论。

4、把纠正的错误留到对方情绪稳定的时候再说。

5、双方对孩子的处理方式有分歧时,找个时间充分聊聊此事,一方聊的时候另一方不要去打扰。通常情况是,真正的问题不在养育方式,而是夫妻双方所承受的紧张情绪。

6、接受时不时的争吵(仅限语言上的)。在一次充分的争吵中各自都力争去理解对方和被对方理解,实际上能产生一种放松和亲近的感觉。

【14-萍】

顽皮公主不出嫁&顽皮公主万万岁 by芭贝·柯尔。非常诙谐的两本书,完全颠覆了一般童话故事的“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这两本书是最近乐乐的新宠,尤其是顽皮公主万万岁,没有之一。其实我一开始自己翻的时候还有点不能接受画风,觉得跟日系的绘本比有点乱糟糟。架不住乐乐无比喜欢,经常每讲一句就乐得咯咯笑。然后我们就开始了一天十几遍的角色扮演,我们轮流扮演顽皮酷公主、女皇老妈、各位求婚的王子、小宝宝等等角色,每句台词都要倒背如流了。一遍遍的重复里,还能经常发掘出一些之前没注意的细节来,感觉很不错。

【17-榕徽】

刚拿到《逛书架》时,随手一翻,满眼都是大幅的书架图片,心里狠狠高兴了一下。每次到朋友家去,最喜欢看的就是主人的书架。西塞罗有名言,“没有书籍的房间,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那么,书架上林林总总的书,则像是主人灵魂的一个侧影,正如陈建铭所说,“如果把人比喻做一部书,书架上的书庶几可视为正文以外的目录、索引设置注释。所谓‘You are what you read’,窥书架以知其人虽不中亦不远矣。”而更进一步,逛别人书架的人,往往会在心里同自己的书架相比较,看到自己也有的书,不免会心一笑,顿觉“于我心有戚戚焉”;看到自己没有的,则可能受到启发,也想找一本来读,假如那本书偏偏还曾经和自己失之交臂,则更是要唏嘘感慨一番了。说到底,逛书架是爱书人的情不自禁的爱好,也是爱书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

《逛书架》一书带着我们逛遍了十二个台湾文化人的书架,也走进了十二个人的阅读生活。十二个人的专业各不相同,不过从他们的藏书也很难看出专业方向来——和很多爱书人一样,他们读的书都太杂了——但是对于书的热爱都是一致的。

【18-王蕾】

《在爱中修行》素黑,读素黑的文字可以让心静下来,人也变得豁达起来,读这本书不是想要成为素黑,只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本鸡汤没错,但是偶尔读读也是一种放松,尤其是睡前读有助睡眠。

【19-红蔷薇】

《战国策 译注》看了其中的秦策,因为前些日子看了芈月传,很多人物能对应上,看书更有兴趣;但是电视剧为了戏剧冲突,把人物的好坏绝对化了,正反对立明显。比如甘茂被刻画成一个愚蠢无比的人,事实上他的智慧和能力不逊于张仪。《战国策》主要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为了谋取自己的富贵或者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为自己效力的君主分析形势、制定策略的说辞,对于语言逻辑方面的训练是比较有借鉴价值的。

【20-许力】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学习更高效,最近总是研究怎样顺利的过度到小学,考虑是否要上学前班,怎样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面对孩子的磨蹭,我觉得时间管理还是很重要的,看着孩子一个书法作业都能累积到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联想到上学后的作业时间,不禁有些发火。刚看完书中前两篇是让家长自我调节,首先了解孩子,了解自己,控制好自身的压力和学习减压的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建立好时间观念,最终目的是搞定一切还能玩


    关注 文话童心育儿公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佐藤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