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了!一个常人眼中的爆米花,说得阿迪达斯都不好意思了

 

首先点题,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Boost很NB,确实是革命性的产品。我会尽量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论证这个观点...





首先点题,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Boost很NB,确实是革命性的产品。

我会尽量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论证这个观点,不敢说公正,尽量做到客观。

我的核心意图是,通过我的真是穿着以及我对于制鞋工艺的微薄知识能够帮助您更好的来了解Boost这双鞋和TPU发泡。

如果您非就觉得他就是塑料泡沫,那干脆就别往下看了.......

近些年,如果说有什么鞋受关注度很高的话,那么Adidas的Energy Boost绝对是其中之一。

坦白说,在拿到实物之前,我对Boost的初始印象并不怎么好。

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宣传口号实在是有点大:运动鞋的科技性革命。

俗话说:装B遭雷劈嘛,这年头吧,大家多少都有一点叛逆心理,什么跟什么啊你就科技性革命,这话实在说的有点大。第二个就是外观直观视觉

第一眼望去Boost中底总觉得有点似曾相识,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塑料泡沫嘛~

买家用电器时盒子里总是会包裹上很多塑料泡沫,主要是防摔防震的作用。Boost的外形,实在是有点像...第三个就是关于Boost反弹性测试的那个视频

在那个视频里,我们能看到把铁球分别扔到一块Boost材料和一块普通的EVA材料上,以此来证明Boost材料的反弹性能有多好。

但是只要是稍稍了解一些跑步鞋原理的人都知道,跑步鞋不光需要反弹性,同时也需要减震性,尤其是前掌,减震性尤为重要。作为全掌Boost材料的中底,减震性如何保证?

另外,既然是标榜专业运动跑鞋,如此软的Boost材料中底支撑和防止内外翻如何保证?就是带着这三个问号,我开始了对Boost的尝试之旅



坦白说,过去的几年,我还算是一个经常跑步的人,夏天跑马路,冬天跑步机

只是过去的这一年,因为又重新开始打篮球鞋,每周1-2次,跑步跑的就比较少了。

过去的这个春节,为了Boost我基本上每两天在跑步机上跑40分钟-1个小时,

所以对于Boost,也算是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先说我以前的跑步装备,虽然跑步鞋很多,但是常穿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双,主要集中在两个品牌Asics和Saucony。

一般来说,去外面跑步的话,我都会穿Asics Kayano和Saucony ProGrid Guide....两双都属于稳定型跑鞋.....

如果距离比较长的话,一般会穿Asics的马拉松训练鞋GEL-OHANA RACER.......



如果是跑步机上跑的话,因为跑步机比较伤膝盖...所以一般都穿缓震系的跑鞋..穿的比较多的是Asics nimbus以及Saucony的飓风..

上面这一大段铺垫了这么多...只是想做一个说明,我虽然不是什么专业跑步爱好者...比起跑步圣经上的诸位,我还差很远......

不过作为一个鞋比较多的装B党...再加上平时也跑跑步...所以穿过的跑步鞋还算是多.......

所以下面对于Boost的评价,基本上是我有所比较得出的结论....不敢说客观,但肯定也不是扯淡.......

其实从最一开始,我就没认为过Boost可以取代Asics或者Saucony在我生活中的位置......

我心里的定位还是把它定义在类似lunarglide...穿着舒适,外观时尚,适合短途锻炼..........

不过这一个多星期下来,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给Boost一个很高的评价的......

他的性能绝对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的.........

首先来说的,就是Boost最大的卖点—当然就是中底了.......

公关稿上对于Boost中底的介绍是:“基于合作伙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开创性的发展进程,固体颗粒材质(TPU)膨胀后转化成上千个小能量胶囊以制成跑步鞋款的中底。由于结构的独特性,每个小胶囊都能在每一步有效积聚并释放能量。”



这里面我提炼了三个关键词:巴斯夫化学公司、固体颗粒材质(TPU)、能量胶囊

关于巴斯夫化学公司,百度了一下,大概就是一家建了好多公路、铁路、电站的NB公司,Boost就是他们协助研制的。

这个其实不重要,不管真的假的,产品总是需要一个卖点的,能让消费者觉得NB就好,Lunar还是Nasa研制的登月材料呢。

其实核心重点是在固体颗粒材质(TPU)膨胀转化这句话。

第一次看这个公关稿的时候,我以为是写错了呢,因为在我的常规印象里,TPU只能做外底(橡胶底),但是肯定做不了中底。

尼玛TPU做中底得多硬啊?而且TPU怎么发泡啊?

所以我第一次看这个新闻稿的时候,觉得应该是写错了,估计应该是EVA发泡。

但是琢磨了一下觉得又不对,EVA都是一大片的,也不是固体颗粒材质。那要是固体颗粒材质的应该是射出PHYLON啊.......

以我对于鞋类理解的专业知识,我这水准就到这了,所以我决定打电话求助一下。

这一圈电话打一下,我终于整明白了Boost的核心技术。

其实公关稿里写着呢,就是我不愿意相信,这个核心技术就是“TPU发泡”。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不理解这几个字的意义,但是对于做鞋的人来说,“TPU发泡”确实可以算是革命性的。因为我传统的制鞋工艺里,TPU是无法发泡的。

看到这如果您不了解制鞋,可能觉得比较晕。简单说,TPU您应该知道是什么吧?穿过篮球鞋的都知道,一般用在中底,负责支撑。所谓发泡,就是让他膨胀变型。

您想想,让鞋中底那么硬的TPU膨胀变型成Boost那样软的中底?这事神奇吗?

说神奇很神奇,说简单其实也不复杂,我尽量说的通俗易懂一点。

所谓“TPU发泡”,其实就像是爆米花,把TPU做成颗粒状(就是新闻稿里的固体颗粒材质),您把这些颗粒想成一粒一粒的老玉米。

然后丢进一个机器里,这个机器就类似于爆米花机,然后高温高压之后,这些玉米变成了爆米花,这个爆米花就是Boost。

当然,看到这您肯定得问,那在爆米花机里发生了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压力和添加剂,玉米才能变成爆米花呢?

这个其实就是TPU的发泡过程了,这个我就讲不明白了,因为我自己也不太明白,这就是化学问题了。

咱们作为普通消费者,也没必要理解那么多,反正您知道Boost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就好了。

说完了Boost的原理,说说他的穿着感受,软...很软....灰常灰常软.......

如论是用手按还是哪脚踩,Boost都非常非常的软,反弹性肯定是无与伦比,这个视频里也体现了。

那么就回到我文章一开头的部分,跑步鞋不光需要反弹性,同时也需要减震性,Boost反弹性有了,减震性又如何呢?

实话实说,Boost材料的减震性不好,但是这双鞋Energy Boost的减震性相当不错.......

这句话自相矛盾吗?可能有点。其实也很好理解,这双Energy Boost的中底是双密度的,不光有Boost材料,还有另外一种密度的Phylon。



上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白色的是Boost材质,上面的黑色和荧光绿部分,是另外一种密度的中底。

这个中底的密度要比Boost大很多,按起来也要硬很多。

尤其是前掌的部分,上图看的很清楚,前掌大概一半的位置,全部都是这种黑色的Phylon,没有Boost材质。

前掌大概一半以后,才是双层材质,所以在前掌落地时,实际上我们踩的并不是Boost材质,而是这种黑色的Phylon,这种Phylon的密度很大,减震性很好。

其实双密度跑鞋也不是什么高精尖,很多专业跑鞋上都会用到双密度,只是像Boost的这种用法,比较少见.......

说到这您可能会问了,这双鞋后面3/4部分都是双密度的,上面一层是Phylon,下面一层是Boost。等于我们直接是踩到Phylon上面,那么后掌如何还能感受到Boost的软度呢?

其实上面这层的Phylon,只有前掌部分是实心的,后掌部分其实是空心的,只有边上那一圈是Phylon,里面其实是空的。

简单点说,就像KOBE 8一样,外面一圈Phylon是空心的,里面真正的减震是厚厚的Lunar鞋垫。

Boost也是一样,后跟部分的黑色Phylon也是空心的,里面是厚厚的鞋垫,而取出鞋垫,就直接是Boost材料了。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感受Boost材料,在设计时还特意在中底部上开了一个圈,留出了Boost的位置。

那么我们再看前掌,中底部甚至都是双层,不知道下图能不能看清楚,您仔细看一下,最前面的中底部都是双层的。



所以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了Energy Boost的前掌减震,后掌反弹。

简单说就是前掌不全是踩在Boost材料上,还有一大部分是踩在Phylon上,后掌全部是踩在Boost材料上。

Boost的缓震力之强,是出乎意料的,除了双密度Phylon的功劳,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前掌的TPU。



从上图的公图可以看出,Boost的中底TPU是呈一个“X”性的,尤其前掌,直接贯穿到鞋头。而且我试着用手撅了一下,这个TPU非常的硬,无论是中底还是全掌,全部都无法弯折。

如果您比较了解跑步鞋,您可能就会发现这种TPU的硬度和形状,在专业马拉松比赛鞋和马拉松专业鞋上才会出现。

Energy Boost之所以使用了马拉松鞋的TPU配置,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Boost太软,容易变型或者是耐久度还有待考验。

所以用如此形状和硬度的TPU来进行补充,要知道,马拉松鞋对于耐久性和支撑性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理,这双Energy Boost的支撑性非常只好,前面说了一大堆,主要都是针对中底的,这也没办法,毕竟Boost材料的中底才是这双鞋的最大卖点。相对而言,帮面的科技似乎到不重要了。

在这双Energy Boost的帮面上面,Adidas第一次把techfit技术用到了鞋上,techfit以前一直使用在球衣和护具上面,具有很好的支撑、稳定和弹性能量。

前面关于Boost材质说的太多了,techfit不能再展开说了,要不我这篇文章的内容就该冗余了。

简单说,莱卡布上面射出了techfit能量条,能够保证整个鞋面的支撑,同时在一些关键部位,比如后跟和侧面的Adidas logo,还是使用了TPU材质,算是给鞋面再上一个双保险。

作为Adidas2013年的开年大作,Energy Boost确实超出了我的期待,是一双无论革命性、穿着体验还是专业性都能够有所保证的专业跑步装备。

不夸张的说,他也是我近几年穿过的跑鞋里最具颠覆性的。

日系跑鞋虽好,但是无奈变化太小,比如Asics Kayano16、17、18的变化非常非常小。

其它的专业跑步品牌也是如此,因为科技平台稳定,产品的体验也有保证,所以相对而言突破性都不太大。

虽然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稳定和适合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球鞋科技的发展看,还是需要一些颠覆性的创新的。

从这个角度讲,Adidas Energy Boost做到了.......

最后提两个小的不足,严格来说,一个算是不足,另外一个需要时间去证明。

第一就是价格,对于一双想要大众化推广的跑步鞋来说,接近1300的价格确实太贵了。当然我也理解,光底部那些块模具就不便宜,不过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还是有太高了。

第二就是Boost材料的稳定型,是不是真如公关稿所说的,耐寒耐高温,耐变形程度是普通EVA的三倍,这个确实需要时间的检验,毕竟他太软了,在我的传统概念里,软的东西都是容易变型的。

不过Boost已经打破了我很多的传统思维了,希望这个也能打破!


    关注 智胜体育商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