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寺已非旧时池阁 ——“玛瑙宝岛院”纪行

 

今天的“玛瑙寺”,所以与其说它是一个寺,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展示台湾文化和连氏家族荣耀的纪念馆、展览馆,古玛瑙宝胜院已赫然变成“玛瑙宝岛院”了。...

玛瑙寺已非旧时池阁
——“玛瑙宝岛院”纪行


玛瑙寺在杭城现有的寺院群中并不特别引人瞩目,甚至在已经湮没的寺院中也不著名,它没有流传下一部专门的寺志,至少在目前看来是如此。之所以注意到玛瑙寺,是因为它有个玛瑙经房。在明清和近代的雕版印刷史上,玛瑙经房是个传奇般的存在,“杭州玛瑙寺明台经房”、“杭州玛瑙寺大字经房”、“杭城玛瑙经房”、“苏郡玛瑙经房”这样的经坊名时常出现在古籍的题记、牌记中,以宝卷居多。曾经指导学生彭漾对明清以来江浙地区的经坊进行过初步研究,根据搜集的资料来看,玛瑙经房与昭庆寺慧空经房并驾齐驱,刊刻流通了数量庞大的宝卷等宗教文献。昭庆寺遗址上是今天的西湖少年宫,变成了一个游乐场和中小学生课外培训机构,车水马龙,喧闹非常,早已面目全非,所以决定先探探玛瑙寺。

玛瑙寺原名玛瑙宝胜院,五代吴越国第三代国王钱弘佐创建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原址在西湖孤山的玛瑙坡,因故得名。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为玛瑙宝胜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迁至今天北山路上的葛岭路,后来经过多次天灾人祸,屡毁屡建,直到变成今天的玛瑙寺。

以前也风闻过玛瑙寺的名字,但从来没有主动关注过,更没弄清楚它到底在哪里。这次我们出发前查了地图,找到葛岭路后,才发现热闹的北山路后有这么一个清幽的去处。葛岭路五号是民国著名企业家张静江的静逸别墅,如今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山路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指示牌后面是几十级宽大的台阶,抬眼望去树木葱郁,看不到别墅的样子,正犹豫要不要顺路看看,下来两个游人,说上面的别墅非常漂亮,值得一看。俗话说赶巧不如凑巧,既然如此,那就看看去。张静江的别墅分为东楼和西楼,为带阁楼的两层洋楼,西楼为张氏夫妻起居待客之地,东楼为子女居所。院中大树参天,米黄色的楼面掩映在一片春光之中,静谧怡人。从二楼阳台望去,西湖美景跳进眼中,真是非一般富贵人家可居。别墅里的资料介绍显示,张静江祖上是徽商,靠丝绸生意起家,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大金主,这大约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红顶商人”一类吧。反正这张氏不是一般的多金,单观这静逸别墅的楼体就知道,全杭州的新建楼房撑过70年使用期限最后陆续报废了,静逸别墅也还能再屹立70年以上。





下得山来,沿葛岭路继续前行,远远看到路右侧一片黄墙黑瓦的去处和一个大大的蓝色的“P”,以为玛瑙寺到了,走近一看原来是抱朴道院。



继续前行不到五十米,路右侧一片白墙黑瓦的所在,定睛一看,这就是玛瑙寺了。玛瑙寺门前比较局促,正对门是一条不到两米的窄巷,直通北山路,可以看到西湖水面。



寺的山门有“玛瑙寺”匾额,显示住持清澈于民国十年(1921)八月重建了玛瑙寺。寺门右首有“玛瑙寺旧址”的介绍文字,左首是一个硕大的“连横纪念馆”的牌子。从正门望进去是一个直通寺内的洞门,正门门楼里是服务台,墙壁上是玛瑙寺历史的图文资料和今天玛瑙寺建筑布局图的照片。看了一圈,资料极其有限,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发现。心有不甘,就问服务台的女工作人员有没有玛瑙寺的书面资料,她笑着说就这些了,看得出她确实没有掌握更多信息。我们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一路走进去,两边厢房全是台湾风情展示的陈列厅,诸如“台湾自然环境厅”、“台湾历史文化厅”、“台湾传统工艺厅”、“台湾原住民文化厅”等等。我本来是寻访玛瑙寺遗迹的,特别是期望能发现玛瑙经房的蛛丝马迹,但这局面显然大失所望,遂粗略看了几个厅,一路向寺内奔去。











看到这副塑像,让人想起《赛德克·巴莱》

在原来的玛瑙寺大殿遗址,我们看到二十几个鼓形石墩,应该是支撑大殿木柱的柱础,事后查阅资料说那叫“磉鼓”,这也是我们进入玛瑙寺后看到的第一处具有历史感的遗迹。







紧邻大殿遗址的是后仆夫泉遗址,为当年玛瑙寺僧众的生活水源地,古风犹存。





再往里走,有几处孤悬后院的房舍和一块“游客止步”的木牌,铁将军把门,尘封久矣。在这里遇到一个清洁工大姐,本来想请教这几个房子的用途,无奈大姐一直在打电话,而且躲着我们煲电话粥,靠前不得,遂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折返。返回路上因为不抱希望了,就专意欣赏寺内美景,发现清泉居饮茶室前水池的园林造景颇为精致,池中锦鲤鲜艳夺目,从池中游过的情景非常美。我们分析这里的锦鲤没有吃到游客投放的垃圾食品,从而能够保持完美的身材和悠游华贵的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雅言图书馆,可以在馆内自由阅读,但全部是关乎连横和台湾的资料。待他日再来,或许能从连横的日记和诗作里发现民国时期的玛瑙寺的情景。





事后梳理近代以来玛瑙寺变迁的历史,获得的基本信息是:玛瑙寺1921年由住持清澈重建,到1929年,据传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了迎接西湖博览会而拓宽北山街,匆忙中拆毁了玛瑙寺的大部分建筑,只留下大殿。1940年至1946年,玛瑙寺是今天的西湖小学的前身市立圣湖小学所在地,1968年至1973年是西湖小学玛瑙寺分部,当时教室就设在大殿里。1973年学校迁走后不久,大殿被拆毁,寺内沦落为“七十二房客”的大杂院。(陈伟《我在玛瑙寺上小学》,2012年8月19日《杭州日报》)2004年在北山街保护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迁出了玛瑙寺内的居民,全面整修了留存的古建筑及庭院,并参照《清代园林图录》里的玛瑙寺图,修复了部分景观,大殿遗址被保存起来。


郭俊纶《清代园林图录》玛瑙寺图



陈伟《我在玛瑙寺上小学》

需要说明的是,杭州的玛瑙寺、高丽寺和虎跑寺等,早已不是佛教寺院了,里面没有多少佛教的气息,现有建筑大多是仿古建筑,形似而古韵不存。这些寺院经历过多次损毁、重创,后来又被当地居民占据、蚕食,恢复重建后能拿回原来的地块,迁走居民已经很不容易。杭州市政府在修复重建的过程中也没有恢复寺院制度,不再安排僧入驻,而是将其转变为一个供市民参观休闲的园林景点,如高丽寺的花展每年都很有名。如今的玛瑙寺则变成了连横纪念馆,兼台湾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展示厅。此前我孤陋寡闻,不知道连横是谁,看介绍才知道是连战的祖父,字雅堂,编写过《台湾通史》。连战大名鼎鼎,比他祖父连横有名多了,我才明白玛瑙寺变成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场所,但还是不大理解连战为什么会选中玛瑙寺。资料介绍说连横在1926年春至1927年初春携夫人沈少云在玛瑙寺居住一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曾在暑假期间来杭探望过父母。这其实是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要知道民国时期在北山路临湖筑庐而居的高官巨贾、社会名流多了去,前文提到的张静江就是。我还是不大明白连战为什么会选中玛瑙寺建连横纪念馆。经过查阅资料,事情原委是这样的:2006年4月2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来杭州访问,当天早上,《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网站恰到好处地发表了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张学勤的一篇考证文章《连战祖父连横的西湖情结》。文章的结论是,连战的祖父连横曾在1912年和1926年两次来杭,流露了强烈的定居杭州的愿望,其中第二次在杭期间,连横夫妇寓居玛瑙寺近一年。连战来杭后,随同采访的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记者将文章内容转告连战,连战夫妇便改变行程奔赴玛瑙寺寻访先人的足迹。此后几年,连战多次到访杭州,每次必访玛瑙寺,并提出将玛瑙寺建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场所的设想,得到了大陆方面的积极呼应。2008年5月,台湾财团法人国政基金会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决定在杭州玛瑙寺设立“连横纪念馆—台湾文化馆”的协议。这就是今天的“玛瑙寺”,所以与其说它还是一个寺,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展示台湾文化和连氏家族荣耀的纪念馆、展览馆,寓公成了主人,古玛瑙宝胜院已赫然变成“玛瑙宝岛院”了。


    关注 杭州种德元典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