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日刊第六十二期

 

会计原则类似于几何公理,规定好了但为什么这样规定却无可证明。但会计原则毕竟不完全同于几何公理,设计它的人多多少少注入了自己的主观目的。探究会计原则背后的奥秘,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本期日刊除了探究会计还有更加实用的知识,欢迎各位同事点击阅读!...





工作智囊

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麦肯锡的七个步骤)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

步骤一:

清晰地陈述要解决的问题


清晰地陈述问题的特点:

  • 一个主导性的问题或坚定的假设
  • 具体,不笼统
  • 有内容的(而非事实的罗列或一种无可争议的主张)
  • 可行动的
  • 以决策者下一步所需的行动为重点
  • 首要之务是对问题的准确了解
步骤二:

清晰地分析问题



切勿低估团队合作对解决问题的价值

步骤三:

去掉所有非关键问题


步骤四: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最佳做法:

  • 提早:不要等待数据搜集完毕才开始工作
  • 经常:随著反复仔细分析数据而修改、补充或改善工作计划
  • 具体:具体分析,寻找具体来源
  • 综合:同项目小组成员一起检测,尝试其他假设
  • 里程碑:有序地工作,使用80/20方法按时交付
步骤五:进行关键分析

请注意以下需遵循的原则:

  • 以假设和最终产品为导向,不要只拘泥于数字-要题问“我要回答什么问题?”
  • 经常反复地进行假设和数据分析,不要绕圈子
  • 尽可能地简化分析,不轻言使用大的线性计划之类的工具
  • 仔细分析之前估算其重要性,开阔视野,不要「见树不见林」
  • 使用80/20及简便的思维方法,别钻牛角尖
  • 从专家那里得到数据,经常给出比“图书馆数据”更清晰的指导方向
  • 对新数据采取灵活态度同项目小组共享良计
  • 对困难有所准备,勇于创新
▲尽可能选择简便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避免复杂,间接或推论的方法

▲对准「够精确」的目标即可,不需完美寻找明显事物

▲一定要充分利用其他人的经验…

▲并设法找专家来导引你的分析工作进行检查以保证结论同事实相符…

▲随着迹象的增多,准备重新修改你的假设

▲放眼未来,迎接分析方面将遇到的困难。

▲同项目小组共享良计

▲永远寻找开创性的方法…

▲仔细将你的工作纪录成文件

步骤六: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建立论证


步骤七:说故事

陈述来龙去脉



▲准备故事图解:画出你所持论点的完整结构,以每张图表上方的讯息文字串连成一个合乎逻辑又具说服力的故事。







会计奥秘

会计原则背后的奥秘





1


[b]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b]

会计核算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好,还是遵循公允价值原则好?理论上公允价值可以让会计信息更真实,这也是会计准则趋向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但有个前提不容忽视,资产入账时几乎都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资产贬值时需计提减值;升值了如果不计量,会计信息依旧不会准确。公允价值原则极可能导致选择性披露。

谨慎性原则与公允价值计量,二者不可兼得。何谓公允价值计量,即以资产现时价值替代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低于历史成本需计提减值,这符合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高于历史成本呢?目前做法是视而不见,也符合谨慎性原则,却背离了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可见所谓公允价值计量不过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孰低计量。

公允价值原则仅实现了半截子的公允。历史成本原则向公允价值原则跃进是会计计量的进步。作用如何,需具体分析:在资产价值缩水时, 通过计提减值让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趋同,的确可让会计信息更准确;当资产增值时呢,能冲回以往计提的减值吗,可确认资产增值收益吗,公允价值原则就不那么给力了。

在资产最初入账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一致的或是基本一致的。资产购置时间与入账时间有间隔,二者就可能有差异。会计准则解决了历史成本高于公允价值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历史成本低于公允价值的问题。因此实务中会计记账的基础既非历史成本原则,又非公允价值原则,而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原则。

2


[b]会计核算要考量成本效益原则


[/b]

会计核算处处体现着成本效益原则。为什么有代理记账,这是因为老板不愿承担会计人员的人工成本。为什么会有一次摊销法,这是因为精确地计量造成了人工浪费。为什么有实地盘存制,因为失控带来的损耗无足轻重。行止于不划算,成本效益原则不应只是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而应该作为财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3


如何理解谨慎性原则



会计人该如何理解谨慎性原则呢?谨慎性用好了是稳健,用坏了是保守。谨慎性原则在流程建设中易走极端,导致防卫过当。漫长的审批流程,级级汇报的责任体系都是谨慎性原则滥用的体现。谨慎性原则往好了说是为防范风险,往坏了说是抓不住关键与重点。谨慎性原则滥用的后果是加剧运作成本,降低运作效率。

4


实质重于形式的理解



怎么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呢?举个例子吧,甲乙丙三家公司协商做点收入。甲有一批存货,年末时卖给乙,乙卖给丙,丙再卖给甲。转了一圈,还是这批货。如果看形式,甲乙丙三家公司都可确认收入。只要程序规范,这么做审计并不容易发现。看实质,都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把流转中的差价计作其他业务收入或支出。

形式与实质哪个更重要,会计准则要求实质重于形式。但审计与税务稽查好像更关注形式,如税务以票控税,审计强调内控流程。做会计十年,现实似乎一点点颠覆了书本的观念。试想没有形式的合规,遑论实质的正义。即便实质有瑕,只要形式无恙,大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书不可尽信,实际工作中,会计形式未必轻于实质。

5


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更客观



以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不啻为解决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好思路。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已交付的商品或服务”科目,待回款后转入主营业务收入。这样一来,收入、利润、现金流就匹配上了,会计信息质量会大大提高,做假账的难度也会相应提高。倘若税局也能依据收付实现制征税,无疑这是对企业最有力的支持。

6


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



经济持续通胀,映射到会计上,会造成实物资产不断增值,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落到原材料领用计价上,后进先出法已被摒弃了。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利润与资产的影响表现在两点:一、产成品成本被低估,售后利润被高估;二、原材料账面价与市场价更接近。通俗的讲,通胀下先进先出法可让浮盈尽早落袋为安。

后进先出法为什么会被取消呢?主要是基于现在的经济常态是通货膨胀。通胀下,存货在不断增值。越早采购的存货,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偏差越大。后进先出的结果是,利润表里成本更贴近实际,利润更公允,但资产负债表里存货被低估。后进先出对企业而言,如同藏锋,利润低了,税少了,一部分价值藏于账外。

7


折磨人的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这是当年我们学会计时扎根在脑子里的概念。确定收入,就要相应确定成本,然后算出销售毛利。对于生产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配比原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服务型企业与研发型企业,配比原则就成鸡肋了。配比原则的适用有一前提,费用支出能对象化。一旦此前提不成立,配比就成了空中楼阁。

配比原则折磨了我多年,当确认收入的时候,都要很费劲地去匹配相应的成本。这条原则最初大概是针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提出的,当第三产业兴起后,收入与成本的对应关系越来越模糊。何为成本,何为费用,很难界定出边界。如果成本都费用化了,收入又如何能配比成本呢?




    关注 华丽生物日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