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酒业侯林辉:供给侧改革将会深度影响中国白酒行业

 

2016年5月,业内权威媒体《糖烟酒周刊》做了一期封面专题文章《70后中坚力量看酒业》,作为70后,广东国馆...






2016年5月,业内权威媒体《糖烟酒周刊》做了一期封面专题文章《70后中坚力量看酒业》,作为70后,广东国馆酒业有限公司CMO侯林辉发表了自己对白酒行业发展的看法,以下为侯林辉的相关文章观点:

4月20日,贵州茅台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收99.88亿元,同比增长16.91%。行业有些人士据此预测中国高端白酒回暖,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趋势。其实不然,茅台的营收增长并不代表高端白酒的回暖,而是高端白酒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发展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其原由,一是因为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二是消费需求减弱或发生了转变。这两个原因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大部分传统行业的普遍现象,也正是这种普遍现象的存在,供给侧改革才会成为政府的主要改革方向。我个人认为酒行业的改革将分为整合、细分和创新三个方面。

“大整合:只有两类厂家才可持续发展 ”

随着消费者在白酒饮用需求方面的频次减少,消费者在选择白酒基本饮用功能产品时,主要考虑两种因素:一是品牌,二是品质。

未来能持续发展的白酒厂家只有两种类型:一是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另一种是具有较高品质的生产型企业。第一类企业,他们要么在全国化形成自己某个价格段强势的品牌地位。例如茅台在高端价格的市场份额,就会独领风骚;而洋河、泸州老窖等中高档价格的全国性品牌将会继续拓展全国的市场份额。要么就是在区域内或泛区域内形成的强势品牌地位。例如汾酒、古井贡酒等在区域内深度精耕、巩固市场的同时,适时拓展周边区域市场。这种有品牌力基础的企业能持续发展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无品牌有品质的企业也能持续健康发展吗?在传统的工商业市场经济时代,品牌模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行之路,但能成为全国性或区域强势品牌的为数不多,而且需要巨大资源和时间的积累,所以诸多有品质而无品牌的厂家只能把原酒卖给更多有品牌的厂家,为他人作嫁衣。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这种品牌力弱的品质型企业一样可以持续健康发展,但经营的战略战术要完全和那些品牌强大的企业区分开。现在很多原酒厂都开始开展社群和社区营销,利用更多的互联网手段将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用品质说话,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

对于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的厂家也有很多,他们更多走的是营销或渠道利润之路,通过在强大品牌力企业的OEM之路,加大渠道利润,以获得渠道的积极性,成为渠道的推力产品,所以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白酒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整合之路将会开启两条线路:一是行业大品牌整合部分品质型生产型企业,并适当整合中游以网络见长的经销商客户,以利于品牌型企业从品质上和网络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条线路是行业外资本整合品质型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走消费者路线,以互联网构建消费者服务生态链。

强分化:经销商将分化成两种类型 

根据对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分析,以及对上游厂家的发展业态分析,我个人认为经销商也将分化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靠传统终端网络生存的经销商客户;另一种就是靠社群销售及团购生存的经销商。第一种类型的客户主要经营品种大多是当地畅销品牌及渠道补充型产品为主,满足的是消费者在白酒领域的基本饮用功能。他们大多是当地市场的终端客户较为信任、并有着成功经营终端的经验;他们缺少一定的社会资源,对互联网时代的社群营销很少涉足。而第二种类型的客户更加从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来出发,是经销商领域典型的“长尾效应”。此类型的经销商在市场内大量存在,基本以团购销售为主,他们经营的产品多样化,不仅仅是酒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社群营销模式的发展,这类客户将出现大量洗牌和分化。以经营社群见长的团购型客户,他们会通过更多的跨界合作及社群活动聚集人气,将在这种类型的客户中异军突起,这样不仅可实现有效转型,而且会对传统网络型客户造成极大冲击。

唯创新:发现白酒饮用以外的价值 

曾有行业人士说,白酒一只脚在农业时代,而另一只脚在工商业时代。农业时代决定着白酒的产品品质,而工商业时代确定着白酒的经营。社会发展至今,特别是我们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不仅是制造产品,更要制造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信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的成长。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产品带给社会正能量,带给消费者精神的愉悦。比如针对目前中国社会的信仰缺失,传统文化流失等社会现象,全方位线上线下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这种创新,发现白酒饮用以外的价值。

(来源:网络)


    关注 高手身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