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懂「认知鸿沟」和「投资边界」的VC,可以下岗了

 

一个成长中VC的焦虑以及尝试过的创新。...







一个成长中VC的焦虑以及尝试过的创新。


分享|崔欣欣 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

我并不会谈我看项目的经验、融资的秘诀,我只想和大家谈谈——作为VC,我们成长中的焦虑以及尝试过的创新。

在VC中,分享投资还只是一个创业者。将近10年时间,我们从最初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在2015年中国最佳创投机构里排第17位。我觉得走的并不快,和一线VC机构差距还很大。而且就在这时候,你回过头会突然发现整个VC大环境和10年前又不同了。

现在的创业者有一个idea、画几张图片、告诉大家要做什么,然后把它挂到网站上,就可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众筹。还有大量股权众筹平台、大量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

对创业者来说,这会让融资变得很轻松,他不需要再找VC机构就已经有笔资金做产品。不能贷款的小团队也可以解决他们的创业早期阶段资金需求。

我们团队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没有一个人原来是从投行、证券背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经常焦虑分享投资这四个字在市场上未来还能走多远,常常会反问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就是左手拿着LP的钱,右手拿着项目,做中间的连接器这么简单?你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还有什么价值?
投资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如果说投资人的价值只起连接的作用,那你可以下岗了,因为你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每个项目从最早期开始,到初期商业模式、产品得到验证、天使期、A轮……一直到IPO,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创始人从有idea到付出实施的阶段信息量是最少的,很多事情装在他脑子里,甚至有一些问题,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到成熟阶段就不一样了,举个极端例子——上市公司。法律规定上市公司要进行信息披露,市面上有大量产品,有分析师去分析它的股票价值,甚至还有大量小道消息。这时候,通过大量公共透明信息,获得相对客观的企业价值判断,每个人都是股票专家,其实就是一种信息过量。

我们会看到,早期极少的信息量和风险回报是一个逐渐交接的过程。上图中间这段差距,我们把它叫做“认知鸿沟”。投资人和大家一样,一开始都身处认知鸿沟之中。
对项目有充分的理解,对他所在的细分领域未来演变格局有充分认知,现阶段投进去的预期回报倍数是多少……在领域内对这些的把握,才是风险投资人存在的价值所在。

既然如此,要用什么来填补这个认知鸿沟呢?
填补认知鸿沟,我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专业和专注。

原来分享投资的基金有聚焦领域,不过什么都投。到2012年,我们发现必须要用专业来填补对项目的认知鸿沟。专业团队聚焦细分领域,通过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形成对细分领域的充分认知。就像我们的医疗健康团队,每天除了不断接触这个领域的创业者,现有医药厂家、医生等以外,还要不断看国外的学术文章,这是专注。

后来我们还尝试了和三一重工联合做工业4.0的基金,不过工业和医疗都属于离互联网最远的领域,如果在互联网相关领域,怎么做专业?

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太多,领域也不尽相同。昨天看黄太吉,餐饮类的,明天又瞧见爱空间,在装修领域,这样要专注、专业很难。我们不可能每个行业,都和医疗、工业一样可以找一个专业背景的投资经理。

我还记得有个创业者最喜欢的一本书,叫《经济创业》,书里强调:

对任何产品、细分市场,通过认知、开发再到市场测试,通过MVP模型,最低成本,最快速度了解一个项目它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在这样的周期过后再进行迭代、升级和完善。

这样的过程,针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特别大的领域特别有效,也是创业团队不断成长的过程。而作为投资人,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用认知、测试、反馈的不断循环,填补认知鸿沟。
除了前面的专业、专注、形成思维模型,我们还有第三种答案——股权众筹。

股权众筹模式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一是创业者更容易拿到钱,二是对于广大的中产阶级,或者是有一点小钱的人,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

同时,跟传统VC相比,股权众筹缺乏了管理合伙人的角色。角色缺失会产生大量的问题,投完了之后谁去管这个企业?之前也有一些项目考虑遇到很多股权众筹的挫折。

那么,是不是可以重新定义投资的边界,产生出一些新的方法、方式。我们干脆独立了一个俱乐部来做尝试。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试了8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用一种新的不同的玩法。有一次在海南找了很多在快消品渠道上有特殊资源的参与者,这些人参与进来以后,给业务推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当他们把现金投进来后,对项目的关注和贡献非常不一样。

后来我们索性立了规则,所有愿意投资某个项目的人,他要写完整的申请资料,谁能投、谁不能投由创业者说了算。创业者往往会更偏向于能给他带来帮助的投资人。

最后我还想分享的一点,是我感觉到了专业投资人的缺乏。随着我们自身的成长,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才成本、团队成长也跟不上需要了。另一边则是年轻人有志向加入这个行业,但他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到底应该怎么样成长为一个投资合伙人,这个过程,没有人告诉他。

“有趣很重要,好奇心不老。”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未来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但也许我会在下一次跟大家再见面时,又有新的想法和故事。
向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崔欣欣投递BP
⬇️
1230位投资人
483家投资机构
都在微链上等你,还不快下载!


    关注 微链创江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