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制造用新技术打印一个新世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变成了一个横跨自然现象和科技行业的双语意的字眼。云存储刷新了世界对数据存储的概念,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变成了一个横跨自然现象和科技行业的双语意的字眼。云存储刷新了世界对数据存储的概念,那么云制造又会怎样颠覆大家对制造的传统认知呢?

信息爆炸时代,“分布式”成为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存储方式。那么,3D打印如果跟分布式相结合,实现分布式制造又该掀起怎么样的制造新浪潮?

在昨日的服务中心与云制造论坛上,在先临三维执行总裁赵东来的组织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等参与了论坛,共同探讨“云制造”模式、3D打印行业面临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等主题。

先临的云打印模式
赵东来表示,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少省市和先临三维合作建立了线下服务中心,实现了云制造模式。

通过建立线上的云打印平台3D造和线下的10多个3D打印服务中心,先临三维构建了完整的线上线下3D打印云制造网络,让现在分散的、零星的客户在线上平台下打印服务单;在接到客户的订单后,“云协同“系统会根据地域以及订单性质等做出判断,并将一个大订单分解到多个线下3D打印服务中心同时打印。
云打印的社会效益


对于这样的新型打印模式,在场的嘉宾也都探讨了其远大的社会效益:

先临三维的执行总裁赵东来表示,3D打印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推动当地的工业企业使用3D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降低他们的新产品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可以推动个性化产品定制;对于社会来说,可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来自打印材料的机遇:
在这里,小编要着重强调的是,已经有八十多岁高龄的中科院徐志磊院士来到先临三维,以表达他对行业发展的信心和支持。在现场,徐院士和大家分享了3D打印面临的机遇:

他认为,3D打印在涉及到桁架支撑或晶格结构设计方面能发挥较大优势,类似埃菲尔铁塔、晶格为基础的微结构(将桁架结构缩小到微尺度),另外,在生物材料和软性3D打印材料上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增材制造的发展建议:
走向更为标准化的阶段


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则是在现场分享了当前中国增材制造产业的推进情况。他表示:

目前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2015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约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桌面3D打印机市场规模已超过10万台,光固化成形(SLA)装备市场规模已达到400-500台,激光选区烧结(SLS)设备市场规模已超过100台,激光选区熔化(SLM)设备也已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骨干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如杭州先临三维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2亿元左右。

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部分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工艺软件、关键零部件等重要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明显进展。

行业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航空航天、汽车机械装备、医疗领域、教育文创领域都实现了较大的应用。

但是,左世全也表示,目前行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产业规模化低、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约仅占全球产业规模的8.5%左右。企业总体上依然“小、散、弱”;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以及标准体系亟需完善等。

为此,他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注 先临三维3D打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