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绿瓷壶

 

每天特定时间,灵巧的号手攀到剧场最高楼的小阳台上,吹响号角。没多久,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剧院门口,推推搡搡之间,钱币叮当叮当地掉进小瓷壶里面。...



1988年,伦敦考古博物馆在挖掘玫瑰剧院遗址时,发现了很多破碎的瓷片,其中大部分是形状类似的尖顶饰头。2010年,博物馆再度大规模挖掘,发现了更多可能复原的碎片。这类瓷片的构成、纹理和特有的绿色薄釉,基本能断定是1550-1650年间制品;它们复原后的形态,和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下文简称SBT)拥有的一件展品大体类似。

这把绿色的小壶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小。下半部圆滚滚的,像只生气的河豚;上部有一个尖耸的、很独特的球形把手。除了侧面有道一寸左右长的窄缝外,其他地方都是封死的。既然是在剧院遗址中找到的,那多半跟剧院运作有很大的关系,您能猜到,这种绿色小壶在莎士比亚时期最流行的剧院之一,玫瑰剧院里,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你挠了挠头,想起小时候用过的火箭型存钱罐,惴惴不安地说了,语气迟缓而犹豫。“对啦!”这种小壶就是剧场的钱罐子,用来收取和短时间存储观众们交纳的门票钱。

在莎士比亚时期,看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您花一个便士,就能入场,站在剧院舞台周围看;如果多花几个便士,您就能在四周的廊座中找到一个座位,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淋成落汤鸡。如果您嫌屁股下的凳子太硬,再花一个便士,就能租到一个垫子。

每天特定时间,灵巧的号手攀到剧场最高楼的小阳台上,吹响号角。没多久,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剧院门口,推推搡搡之间,钱币叮当叮当地掉进小瓷壶里面。前几分钟,他们还在不同的店铺或摊位前忙里忙外,麻木地劳作着;这一会儿,越过了绿色小瓷壶把守的“天险”,他们都像屠龙的圣乔治一样,神采飞扬。调侃着,嬉笑着,径直走到喜欢的角落里,他们三五成群,等台上熟识的朋友们,把一两个小时的轻松,随手抛掷。

台上台下刚喧闹起来,门口的几个伙计掂掂手中的瓷壶,留一个老实的守着门,其他的绕回后台,把瓷壶交给管事的老伙计。戏演结束了,老板召集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圈中间还是那几把泛着绿光的壶。守了一天的窄道,它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众人朝拜一样的眼光里,安稳地像神一样杵着。不一会儿,老板估摸着大家看够了,挑大梁的主角额头上开始冒汗了,人人都有些心虚了,才慢腾腾地走到圈中间,抓起绿瓷壶,朝地上直捣龙穴那么一砸,钱币哗啦啦地流了一串白儿。

钱都分了,花了,一遍又一遍地,从演员们湿热的手心转到小酒馆端茶倒水的姑娘们的领口里,又从她们细软的手指尖儿上转到大街上闷声吆喝的屠夫的围裙里,一遍又一遍地,回到同样的绿色瓷壶里,又再一次伴随着清脆的礼炮在众人凝视中翻滚出来。

瓷壶的碎片只被扫到角落里,堆积成小小的山丘,没多高,被急匆匆赶着上台的演员踢上一脚,散了,又或者遭被一句台词憋傻了的剧作家狠狠地跺了几脚,嵌进泥土中去。钱币总在不断流转,瓷片却不动了,埋在土里,砂里,碎石里,沉睡了。

直到有一天,“嘿!多漂亮的绿釉!” 穿着白大褂、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儿用软软的刷子唤醒它们。在各种奇怪的光下面照来照去,它们都有了自己的编号,女孩儿得意地指着它对自己穿着公式T恤的男朋友说,“既然是在剧院遗址中找到的,多半跟剧院运作有关系的咯。猜猜看嘛,这种绿色小壶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又一次,它在朝拜一样的眼光里,安稳地象神一样杵着。

【图片中的这件展品非常罕见,因为它的保存状态非常好,几乎没有破损。莎士比亚时期,同类制品造价非常低廉,除了剧院用来做售票盒,家境贫寒的普通百姓也会用它来做存钱罐。最近几年,英国各地开始流行在婚礼或是孩子出生时以类似造型的瓷器做贺礼,算是一种有趣的复古风潮。】


    关注 天乐人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