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汤罐头先生去世之拙见

 

前几天有幸去了老师的厂-江西至淳味食品有限公司。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们对相关食品的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还有杨绛先生去世,有一点拙见。...





至淳味公司,主要生产的是瓦罐汤罐头,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

首先,一个简单的小tip



味觉

味觉包括什么?

目前广泛接受的的味觉包括酸、甜、苦、咸、鲜这五项,此外还有根据美科学家在《脂类研究杂志》上的论文指出的脂肪味。

Q1什么是味觉?

味觉是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也就是我们是通过味蕾及其的受体细胞感受味觉的。

Q2辣味为什么不是味觉?

辣味,麻味是感觉,不是味觉。辣味是一种灼痛感,麻味是一种震动感。

Q3脂肪味是什么鬼,为什么感觉很恶心的样子?

Too young。味蕾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受体CD36,它可以识别脂肪分子。并且有研究表明,部分高脂肪食物过量和肥胖症问题和该受体的基因变异有关。

这么久的演化才站在食物链顶端,肯定不是为了天天吃素的,对吧。

其实这种味觉平时已经被我们广泛使用了,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仔细想想,是的吧?



为什么我要讲味觉呢?

瓦罐汤是赣菜代表,其特点是原汁原味,高温,不含防腐剂,鲜。

细心观察会发现,瓦罐汤基本是离不开肉的,再加上相关调料的使用,鲜香无比,在这过程中,鲜味,脂肪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PS有时候喝瓦罐汤会发现有漂浮在汤上的沫,比较影响观感,如果过多甚至会影响口感,这其实多半原因是放在瓦罐中的肉有血沫子,没有弄干净。血中各种物质都有,是比较脏的。

小技巧:其实在家吃饭,做肉的时候会返现偶尔煮的肉有点腥,尤其是有时候煮排骨和羊肉,肉本来就比较腥。后来改进了习惯,洗肉的时候一定多洗几遍,把血都洗干净,在煮的过程中一定打掉所有的沫子,吃之前把汤上面的油单独舀出来,这样的肉汤不管是观感还是口感,都是上上之选。

咳咳,感觉就像现在才要说正题一样,为什么说老师的产品是革命性的呢?

把瓦罐汤做成罐头是没有人想到的事情,就算想到可能也是因为工艺等原因放弃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瓦罐汤特点就是烫,鲜,一般情况下很难让罐头符合这个要求,怎么办呢?

经过设计和数次的改换包装,老师不但设计好了自热型的瓦罐汤罐头,还建立起了整条的生产线,完善的设备,宽敞的厂房无不昭示着它光明的未来,据悉很多相关食品企业也开始研究自热型罐头,论证其市场前景。

2015


相关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不过要仔细阅读说明(罐体有),按照步骤操作,就可以吃到非常棒的瓦罐汤啦!

首先,撕开外包装,打开罐头外包装,有小罐和两个小包,取出加热包和水包,把加热包放在罐底,浇上水,把小罐放进去后,等待两分钟(不要再盖盖子啦,会被热气冲开,而且加热时间可以看个人喜好)

其次,等时间到了以后,打开小罐头,注意,这是罐子很烫,按住盖子后部,快速拉开拉环,不用全部打开,打开三分之一或者一半就已足够。喝吧~小心烫,小心锋利

保存和收藏的区别

话说,杨绛先生前两天去世了,看到大家的刷屏,额。。不管有没读过她的书,大家是真实地对这种文学大家的逝去感到惋惜,虽然有的人盲目跟风挺搞笑的,但终归是好事,总不能让每个人对除自己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吧,再说对热点新闻发表评论,积极参与讨论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嘛。

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叫《女先生》,是一个农民让自己的孩子向乡村女教师表示敬意,最后孩子也意识到了老师的伟大和良苦用心的故事。

当然啦,这里的女先生,是以前人们对于地位崇高,职业令人尊敬的女性的称谓,比如算命的,教师等等。和大众对于杨绛女士尊称“先生”的用法并不完全一致。

以我浅薄的见识而论呢,杨绛先生除了“我们仨”“钱钟书夫人”标签以外,是一个和钱先生一样,有点“躲进小楼成一统”,有点促狭的上海女作家。该印象来自她的部分早期作品,稍有些刻薄,以及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不点名评论

死者为大,其实这样对先生的评论有些不合时宜,就不多讲了。

其实先生光并不以外貌见长,但学识一流。林徽因也是我喜欢的,她们的照片放在文末哦。其实若论外貌精致自然是比不上现在精雕细琢的网红脸,但是个性十足,注意她的眼睛,有光~

怎么让我有点想起来汤唯,以前我眼中的娱乐圈第一美女。

对了,很多人晒的先生名言:你总是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

对的,就是读书太少。这不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么。

就这样还天天叫嚣文言文滚出课本,呵呵哒。

杨绛先生一家





林徽因






    关注 三十二的小黑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