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身份证,你造吗?

 

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升学考试、求职应聘、购票取票、酒店住宿...





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升学考试、求职应聘、购票取票、酒店住宿等场合,如果不能用身份证信息证明“你”就是“你”,对不起,出门左拐。据说,古代也有身份证。辣么,古代的“身份证”又有什么用途呢?




证在人在,证亡赶紧补

今年五月,厦门附属中山医院在门诊、急诊以及住院部,全面推行就医实名制,这意味着市民到该医院就诊,须携带身份证(或护照,儿童携带户口簿),否则可能无法就医。好吧,就医如此严肃的事情带个身份证也没啥,认了!

谁知前几天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又公布了一条政策:自7月1日起,浙江省将全面实施货运受理环节实名制和查验制度。届时,托运货物时如果托运人不提供合法身份证件,其货物托运将被拒收!!!

消息一出,大批网民直呼累不爱。

呵呵,啥心理素质,这就受不鸟了 !小编只能说前方高能,心脏不好的同志们请自带避雷针。

5月17日,有网民爆出寄快递要刷身份证,不配合检查快递员有权拒收!!!

对此小编温馨提示:证在人在,证亡赶紧补!
古代也有身份证,你造吗?

一大波关于出门必带身份证的新闻来袭,部分网民开始YY如何才能不带证。

这时有人站出来了:穿越呀,穿越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身份证,无证一身轻!
在这里小编只想说,愚蠢的人类啊,你们真是太天真了!不仅今人重视身份证,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

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可没有这份待遇。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官员们朝见皇帝、会见同僚、外出办事,都得先亮“鱼符”,以“验明正身”,所以当时曾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之说。
俗话说:一个皇上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皇帝换了,鱼符也跟着“变脸”。
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换成了“龟符”,用途没变,只是外形和材质变了。
后来,“龟符”又相继变成了“虎符”“龙符”“麟符”。符的形状和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也增加了:除了证明身份之外,还多了一项权限功能:亮一亮手中的“符”,便可以调动、指挥军队和任免官吏。归根结底,“符”还是身份的象征:身份高,权力就大。
明朝时,大概嫌金属符太重,携带不方便,也是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统统换成了“牙牌”。牙牌的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其详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超大号名片了。

近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从明代开始,“身份证”已经由官场向社会扩散推广了,社会上的一些显贵也开始视持有“牙牌”“腰牌”为一种荣耀。

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就有“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的记载。可以想见,当时,“牙牌”像今天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受到举国上下的推崇。


清代时,牙牌少了,腰牌多了,而且腰牌上的个人信息更全面了: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高级点的腰牌居然还刻有持牌人的面部特征!——即使腰牌丢失被他人捡到,也无法冒用!其“防伪手段”之高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身份证制度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从腰间提到了头顶。

官员除了“腰牌”作为“身份证”之外,还发明了另一种“身份证”——顶子也即帽珠。顶子的材质有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阶层不同,帽珠的材质自然也不同,所以,人们在街上遇到了,一见对方头上的顶子,便知其“身份”了。

为了抬高身份,一些富商便指钱使银“捐”个顶子,办个假“身份证”,于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才有了“红顶高人”“红顶乡绅”的称谓。
话已至此,大家对古代的身份证也有所了解了吧!

总而言之,小编主要想表达的是——古代的“身份证”主要是身份的象征,没有身份还用不起“证”呢,感谢新中国,小编也是个有证的人了!!

本文转载自儒风清韵微信


    关注 衡阳反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