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可以在朋友圈深夜放毒的美食?

 

装X利器!...

对我来说,拍照是比吃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做菜,经常考虑的是“有什么新菜式是我还没拍过的?”而不是“什么做法好吃?”所以我做菜,喜欢挑战一些没做过的菜式,而且喜欢琢磨怎么摆盘、怎么拍照才能让照片看起来更好看。


当然,挑战新菜式也很有成就感,想象自己有一份人生愿望清单或者说菜式清单,红烧肉、红烧排骨、焖羊肉、炖牛肉、披萨、意面……在清单上一个个打勾,寻找下一个目标,看着相册里的作品集一天天丰富,这是多有成就感的事情!

概述
照片的好坏,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于美食照片,内容首先得是美食,卖相好看是最重要的,再好的技术也不能把臭豆腐拍成草莓蛋糕。

倘若你在外面餐馆吃饭,摆盘和外观方面你做不了主,不过即使是一盆黄焖鸡,你至少可以把鸡腿肉多翻两块上来吧?至少可以在菜刚端上来、大伙儿发动风卷残云技能之前抢先拍几张吧?

所以,最重要的一点:要有拍好照片的意识,在菜的形态最美好的时候拍照留念!有人要问,跟客人或者领导吃饭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看着办,这个得看什么客人什么领导,我跟我们经理和大boss吃饭,也经常冒出一句“等等我先拍个照!”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而如果是自己做的菜, 卖相就比较自由了。比如颜色搭配,可以有意识挑选一些颜色鲜艳的配菜,比如番茄肉酱意面配一朵西蓝花,比如煮花蛤汤放一些葱末,比如蛋炒饭放一些玉米和胡萝卜丁……

下图都是我做的番茄滑蛋牛肉,三次做法的区别是,第一次没有放番茄,只放了番茄酱,出来的成品外观上看堪称黑暗料理。第二次放了番茄,卖相还是差了点儿。第三次用鸭蛋,所以蛋更黄,又放了葱花点缀,更好看点儿。三次做的都非常好吃,但是卖相上还是第三次比较成功。



在这里,我推荐大家在冰箱里准备一包速冻蔬菜(或者叫什锦菜),即青豆、玉米粒、胡萝卜丁混在一起。



什锦蔬菜颜色丰富,味道也百搭,用作配菜非常合适,可以为菜式增添一些亮丽的色彩。不管是蛋炒饭、煮海鲜粥、做土豆泥啥的,都能用。且本身是熟的,只需煮开即可,煮久也不会烂化掉,而且冷冻后可以长时间保存,一包可以用挺久,以备不时之需。

倘若有条件,在家阳台种一盆葱、种一盆薄荷,中餐放点儿葱,西餐放两片薄荷叶,整个菜的卖相立马就活了。你知道自己在家做菜,最纠结的是什么不?就是临时想要点儿葱花或者绿叶点缀,发现没有买!
如何用手机拍好美食照片
古人云: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线非常重要,光线好的时候,简直怎么拍怎么好看,比如普吉岛沙滩上,阳光下的海鲜烧烤拼盘,比如白天在别墅庭院中品尝一盘沙拉,随便拿手机拍一张,色彩鲜艳准确,画面清晰锐利,一看就诱人。



而在光线不好的晚上或者灯光昏暗的室内,就没办法了,各种昏暗、偏色、模糊、噪点……所以,如果想拍出好照片,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光!

下面这两张是同一家咖啡馆,同一道台式卤肉饭,不同日期用魅族MX5拍摄,左边这张是坐在最里面的位置,靠节能灯照明,光线较差;右边这张是坐在靠窗位置,晴天中午的光线很好。对比可以看到,右图更明亮,色彩更准确,看起来就比较好看。



所以,在餐厅吃饭,如果可以选择,尽量选择光线比较强的位置。



如果是在家,也尽量选择光线比较强的地方,把能开的灯都打开,甚至给餐厅灯换个更亮的灯管或者搬个台灯过来更好。光线好了,色彩就准确,食物有色泽有质感。这是好的美食照片的基础。

有童鞋会问:手机上有闪光灯啊,要光线,我开闪光灯不就行了?——但是手机闪光灯拍出来的色彩比较惨淡,容易反光;且画面比较平,没有立体感;光线不均匀,只照到近的东西,远处的东西就暗了……

总之,手机闪光灯的效果不如明亮的灯光,更不如自然光(例如白天靠窗位置的光线)。



第二点就是,保持画面的“干净”。这个干净不是说你的照片模糊或者噪点,而是指画面元素的控制。你拍的这盘美味佳肴是照片的主角,本应勾起观众的食欲,如果照片角落出现一堆狼藉的鱼骨头,或者放了两三个烟头的烟灰缸,你说败兴不?同样也应该避免出现无关人物抢镜头,除非是个大美女。



然而很遗憾,这一点往往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时刻注意画面中的事物,分析是否会破坏画面美感和协调感,通过调整拍摄角度、挪动菜的位置来控制画面里出现的杂物。除了美食摄影之外,其他题材的摄影也是一样,画面元素的控制永远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在一盘小龙虾的后面放着两瓶啤酒,或者一盆红烧肉的后面摆着一盘青菜,这反而可以衬托出主角,更好的勾起食欲。倘若背景是素雅的桌布、精美的餐具,看起来如同电影里美轮美奂的场景,那就相当厉害了,这不但得有足够的审美水准,还得有足够的钱买各种道具(最贵的道具就是房子)、足够的时间尝试琢磨各种摆设。

这也是我在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第三点就比较高级啦!那就是,使用手机拍照的进阶设定,让画面的曝光和色彩更准确。对于美食照片,应该倾向于准确而偏明亮的曝光、偏鲜艳的色彩。明亮鲜艳的美食照片,要比暗淡的照片更诱人——即使是偏暗的场景乃至黑色的背景,食物主体的曝光也应该做到准确或者偏亮。

相机的测光(无论是手机还是单反、微单)都是有点傻的,它只懂得对整个画面或者对中央区域进行分析,以此判断整个画面的亮度,但是它不知道亮度过亮了是因为灯光强烈还是因为前面摆着的是白盘子,也不知道亮度暗了是因为光线太差还是因为这是一盆深色的酱猪蹄。所以我们需要自行判断相机拍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要手动进行一些调节。

现在的手机拍照一般都有对焦测光联动的功能,点画面哪个位置,相机就对哪个位置进行对焦同时进行测光,有不少比较高级的还可以测光与对焦分开。对深颜色的位置测光,则画面会更明亮;对浅颜色的位置测光,则画面会更暗。

以魅族MX5为例。一碟同安封肉,相机自动判断整个画面是白色居多,且由于餐盘有反光,为了压制反光,相机降低了曝光,所以画面偏暗。如果点画面的酱油位置进行对焦,相机会同时根据酱油的颜色重新测光,结果整个画面就偏亮了。如果对碟子边缘测光,由于所选位置是白色,整个画面就变暗。通过多次尝试,选择肉皮位置,由于该位置颜色适中、有反光,测得的结果差不多是我想要的亮度。这时候后面的白色餐盘由于反光,就过曝了,但是没关系,菜的亮度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手机有专业模式,可以设置曝光补偿,那就更方便了。下图左边是自动,右边是+0.7档曝光,画面就更明亮,色彩也更鲜明。



至于色彩的控制,最主要的就是白平衡。所谓白平衡,就是相机要通过整个画面来判断真实的颜色,为什么整个画面偏黄,是因为这是一堵白墙照着夕阳呢,还是因为这就是一堵黄色的墙?这是一团白色的山药泥照着白炽灯,还是浅黄色的土豆泥?对于相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判断!

然而,首先,很多手机并不支持白平衡调节——比如iphone、MX5——你只能依靠手机自己的判断能力;有些手机可以调节白平衡,但是预设的白平衡与现场的灯光又不太一致;有些相机牛笔了,可以调色温,精确调整白平衡,然而现场的灯光可能又颜色混杂,有白色的LED又有黄色节能灯又有白炽灯,怎么都调不到满意……

下面这两组,都是Vivo Xplay5拍摄,左边是自动判断,右边是手动调整。第一组西北羊汤,店里是白炽灯,又有门口照进来的自然光,自动模式下羊汤偏黄,但是改为白炽灯白平衡后,又有一块偏蓝;第二组是家里拍的,餐厅是白色日光灯,自动白平衡有些偏蓝,用了阴影白平衡后,画面偏黄,像是在白炽灯下拍的,可是红烧肉的色泽反而更诱人。



So,我的意思是,白平衡可以调节,但是受限于手机的水准和功能,调节的不一定更准确,准确的白平衡也不等于好看,这个自己判断多多尝试吧。这一块我不打算多说了。

关于曝光和色彩,也许你会说,我不会设置,但是我可以后期调整啊!——其实后期调整亮度、色彩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调得厉害了失真会很明显。所以一开始就应该在前期拍摄时拍出好照片,这样后期处理余地也会比较大,效果也更好。
如何用单反/微单拍好美食
首先要有光!

如果你有一套大房子,你的餐桌就在窗户旁边,餐具各种精美,环境各种雅致,你又不用上班,白天在家做好一道西餐,精心摆盘,后面放上香槟和果盘,自然光透过白色窗帘柔柔的照着;然后你拿起无敌兔,悠悠然各种角度各种摆弄左拍右拍……

什么都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太笨,怎么都能拍出几张好片的。

但是晚上光线不够,又想拍好呢?或者我的餐厅没窗户呢?一般的选择是灯光。

也许你可以把餐厅的灯泡换成一百瓦,或者在旁边摆个落地灯装上高亮度节能灯,或者更专业一点,买两个摄影灯,像这种:

(图片来自网络)
灯的使用是一门学问,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搜索美食摄影布光教程,好好研究一番。

但是用摄影灯不仅麻烦还不便携。

经过摸索,我发现,用外接闪光灯跳闪是非常方便、效果又好的解决方案。闪光灯色温准确,亮度很强,效果很好,而且闪光灯很容易携带。

所谓跳闪,就是闪光灯的光线不直接打在被拍摄物上面,而是打在天花板或墙壁或者反光板上,通过漫反射回来的光线照亮被拍摄物,虽然损失了亮度,但是可以使光线更柔和更均匀。

科普完毕,我们先放下摄影灯和闪光灯,先来研究一下,美食的光线应该怎么打比较合适呢?

《美食与美酒》是我很喜欢的一本美食类杂志,摄影水平很高。大家看看这几张封面,先不说美食做得怎样、场景布置如何,单看光线是从什么方向打来的。

可以看出,主光线(最强的光线)基本都是从前侧方照过来的。光线与视角成很大的角度,这样可以拍到食物的高光和阴影,显得有立体感和质感。



所以,我就琢磨出一个基本万应的方法,就是闪光灯往前方墙壁/天花板打光,通过跳闪来产生侧逆光或者全逆光的效果。特意画了个示意图给你们看



实拍对比:



可以看到,闪光灯直闪的光线都比较硬,影子轮廓分明,而跳闪的光线就很柔和。但是,相机上设置同样光圈快门,跳闪要比直闪开高四档才能获得差不多的亮度,可见跳闪的亮度损失挺明显。

想象在你前方墙壁或者天花板有一盏很亮的摄影灯照射在食物上,你希望这盏灯在什么位置,你的闪光灯就对准这个位置,这样这个位置反射回来的光线最强,实际效果就好像真的有一盏灯在那里。所以只要改变闪光灯的指向,就可以改变照明的位置,很容易调整光线效果,避免大片反光。如果你的闪光灯可以设置焦距,通过改变闪光焦距就可以改变光线的柔和程度。



闪光灯跳闪的色彩很正,锐度很高,用得好的话,不输专业摄影灯,用于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普通商业菜单摄影毫无问题。





而且闪光灯非常方便,不管是去店里拍,还是在家拍,由于拍摄环境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只要用相机M档,设置好ISO、光圈、快门(我在家一般ISO200,快门1/60,光圈F3.5~F4.5或更大,取决于需要虚化还是想要锐度,闪光灯1/8),再试拍几张,调节好闪光灯功率档,就可以从头拍到尾基本不用变。

如果在家,一道热乎乎的菜端上桌,只需要拿起单反,开机,开闪光灯电源,如果参数没变过,那就可以直接拍了,十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搞定三五张,然后就可以开吃了,不会惹老婆大人抱怨。



跳闪的局限性就是,最好是白墙和白色天花板,如果你家墙壁和天花板很不巧是深灰色,闪光灯功率就要开到最大;或者如果墙壁颜色比较鲜艳,拍出来色彩就会很奇怪。解决方法?恐怕你得去搞个白色的布帘或者画面挂在墙上了。如果是兴冲冲带着闪光灯跑去餐厅想拍照,结果遇到彩色或者黑色墙壁,那就只能哀叹遇店不淑了

顺便给永诺YN560III做个广告,才三百多块钱,内置无线引闪接收,如果再买个永诺无线引闪器,就可以支持无线引闪了。当然如果有钱,买全自动的原厂闪光灯更好,省去手动的麻烦,张大妈的宗旨你懂的!



关于镜头的选择:首先,拍这种近距离特写,微距定焦头肯定是最好的,锐度高、光圈大。微距头也有35、50、60、90、100等多个焦距,选短的还是选长的呢?这个就涉及一个概念:景深。从光学理论上讲,50/F1.4的虚化效果等同于100/F2.8,但是实际上,100/2.8的焦点前后清晰范围比50/1.4大很多,这意味着,如果你用50/1.4拍一道红烧排骨,可能一块排骨只有一道边缘清晰,其他都在焦点外了。而100/2.8却可以保证整块排骨清晰,同时背景的虚化又很好。

但是,要拍同样一道菜,在APS画幅的单反上,35头只需距离二三十公分,坐在椅子上就能拍全整道菜了;50头要距离半米才能拍全,需要站起来才能拍;100的头,恐怕你需要后退两米才能拍全。此外,如果要拍摆得满满的全席,35头退两三步就行,50头退两米也还可以,想象一下100的头如果要拍整张桌子得退多远吧。所以,如果追求极致,用于商业拍摄,60~100焦段的微距头效果会更好;如果是希望更方便,35~50焦段更合适。

说到景深,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将食物细节拍得纤毫毕现,我认为这才是单反和专业美食摄影应有的素质,而不是背景如奶油般虚化的同时把食物本身也搞模糊了。所以我一般都会缩小光圈到F4左右,既可以通过虚化来分出主次,又可以保证主体有比较高的清晰度,如果是希望清晰范围更大(例如俯拍),可能会收缩到F6.3甚至更小。注意我用的是35头,虚化能力本来就比较弱,所以光圈无需缩太小,如果是100头,要达到同样大的景深,可能要开到F8~F11,这也对光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0%截图(F4.0,1/50,ISO200)

总结
1,注意美食的外观和形态完整性;食材、色彩的搭配;

2,选择光线好的位置;注意场景搭配,画面中不要有影响美观的杂物;通过调节设置来控制亮度和白平衡;

3,注意光线的方向;用闪光灯跳闪;镜头的选择;景深的把握。

这些都是我拍美食的一些心得体会,毕竟只是业余选手,姑且算入门教程吧,希望对大家拍(zhuang)照(bi)有所帮助
WWW.SMZDM.COM

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现在微信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把什么值得买置顶就不怕找不到啦~

WWW.SMZDM.COM


☟想买不会买,就上SMZDM.COM!


    关注 什么值得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