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身边的温暖故事】石化小子的“创客梦”

 

当戴着眼镜、穿着蓝色工装的史向军出现在大家面前时,透过他清瘦的脸庞,感觉他神情虽有点孤傲,但眼角眉上却张扬出...





当戴着眼镜、穿着蓝色工装的史向军出现在大家面前时,透过他清瘦的脸庞,感觉他神情虽有点孤傲,但眼角眉上却张扬出一股自信与少年老成的味道。与他交谈时,爽朗的笑声,让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温暖起来。可就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似乎是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却在参加工作短短一年间,凭借执着坚持、永不服输的精神,成了油库的一名技术骨干。

与“石化蓝”结下不解之缘

看到史向军时,他正从10多米高的油罐上作业回来,一身油污,手上拿着扳手,肩上背着工具包,汗水顺着黑红的脸颊不停往下滴。

史向军来自江苏农村,由于曾参与两项省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他被家乡的两家大型企业看中。在谈到为什么会选择中国石化时,他笑着说:“或许这是缘分吧,我小时候有一次跟母亲到集镇买年货,不小心走丢了,是一位中国石化的大姐姐把我送回家。当时大姐姐倒映在我眼中的‘石化蓝’,成为一种保护色!”正是烙在童年记忆中的那份美好,让他与中国石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为追逐童年那个最本真的梦,他离开了父母和家乡,孤身一人来到东海之滨。

“你傻啊,一个人孤零零地去外省,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同学。万一生个病的,谁来照管你?”史向军的母亲实在无法理解儿子舍近求远的做法,坚持不让他去这么远的地方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软磨硬泡,老人家也奈何不了他。

“其实,当我带着几件简单行李,拖着一个拉杆箱,登上开往台州的火车时,心里直打鼓。”史向军回忆说,“我的父母尽管没文化,但对读书却很重视,为的是有朝一日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承欢膝下。如今我却离开了他们身边,难免有许多不舍与依恋。每当想家时,我就勉励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万多个数据没有一个错误

“由于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刚到九条坑油库工作时,我连油品品类都分不清;学习维修技术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我连阀门接口的螺丝也拧不好。”回忆起刚工作时的艰辛,史向军记忆犹新。

“小史,你怎么能这样拧螺丝?你们这些年轻人干粗活儿真的不行!”说起当初被同事数落的尴尬场景,史向军脸上还微微泛红。

从那以后,史向军下决心好好练,一次不成十次,十次不成百次,哪怕手磨出了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也全然不顾。求知若渴的他向师傅请教电液阀的控制原理和故障处理等问题,留心观察师傅的操作流程,短短3个月时间就从“菜鸟”成长为油库的“全能选手”。

没多久,由于业绩突出,史向军调到台州石油新建的临海油库。临海油库是连接甬台温成品油管道的一座配套库,库容量17万立方,为浙江省第二大油库。

“春节前夕,在油库准备水联运试运行时,由于人手紧张,我就喊来史向军,匆匆向他演示了一下流程,便让他制定水联运方案。说实话,当时我对他并不抱希望。”临海油库主任赵建军笑着说。

可他没想到,史向军天天盯着密密麻麻的工艺图钻研。“那段时间,我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没有打开铺盖卷,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进油、扫线、倒罐、发油……”当史向军将一套完整的方案摆在赵建军案头时,赵建军不由得在心中点赞:“一万多个数据竟没有发现一个错误!”

改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看到史向军执着坚持、永不服输的精神状态,赵建军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不惜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成为史向军生活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为提高油库员工工作效率,师徒二人一合计,在油库建立“创客工作室”。在“师傅”赵建军的指导下,师徒俩研制了消防水罐液位控制装置。

“平时就知道他们爱鼓捣一些小玩意,没想到还真有效果。油库消防用水,以前靠自来水补足,用水量非常大,现在有了这个装置后,通过液位显示仪就可即时了解水位情况,一旦不足,井水水泵自动打开进行补充,节省了不少费用!”检修组组长成群平对新改进的设备赞不绝口。

2015年11月的一天,升任为台州分公司安全总监的赵建军给史向军布置了一个新任务:“我们油库规模较大,仓库中的备配件也品种繁多、数量巨大,但库内上架、拣货、储存等作业不够优化,大家往往对配件存量心中无数,不利于应急,你有没有办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的仓库作业?”

史向军接下了这项艰巨任务,他和工作室小组成员大量翻阅资料,一有灵感,他就拿笔记下来。终于,他们与赵建军一起,使配备件仓库智能管理系统架构初具。

“我的梦想就是多做一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技术改进,为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史向军真诚地说。




    关注 台石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