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农业现代化,用好五条机制成关键点之一!

 

三、“四化”同步背景下咸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机制(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生产要素替代机制咸宁农业现代化要求提高...

“四化”同步背景下咸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机制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生产要素替代机制

咸宁农业现代化要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要素替代机制,即咸宁农业要素组合要从劳动集约向资本集约,知识、技术集约转化。

① 节约和充分利用物质生产要素,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开发新品种新产品。

② 通过产业融合、城乡协调、信息网络覆盖,增加资本、知识、技术的投入。

③ 加强创新,植入创新驱动要素,通过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组织创新和其它制度创新等促进生产要素的替代。
2


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农业组织建设与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发展是咸宁农业现代化的劣势,这一劣势的扭转,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① 以土地资源特征为中心,实行跨行政区域的土地规模流转。

② 以土地资源为依托,招商引资、引才借智。

③ 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促进咸宁“四乡六业”的发展,提高“四乡六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商品化率。

④ 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

⑤ 建立土地流转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城乡产业融合机制

“四化”同步背景下,咸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城乡产业融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来实现。

① 产业对接。通过农业与工业的对接,畅通“以工哺农”渠道;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实现工农一体化发展;通过产业价值链条的对接,从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转移。

② 城乡对接。通过城镇化的集聚和辐射创造农业产业供给,通过都市农业产业的发展满足城镇化需求,实行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

③ 农业与服务业对接。在现代化农业中嵌入社会分工形成的服务业,在科技、金融、制度创新上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形成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高效服务体系。
4


促进农业走向开放的区域信息网络机制

信息化是农业走向开放、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关键。促进农业走向开放的区域信息网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于:

① 建立咸宁农业区域网络,形成纵横交错的便利的农业信息网络。

② 对农业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备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四乡六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③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④ 适时推动智能化农业和智能化农业设施的建设,并将智能化农业和绿色农业、都市农业结合起来。
5


深化农工商联合的农业组织创新机制

结合“四化”同步发展,咸宁农业组织创新,要建立和完善深化农工商联合的农业组织创新机制。

① 更新传统观念,培育农民合作意识。

② 以订单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为模式,促进工商联合的农业组织创新。

③ 健全和完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理顺产权关系,责、权、利相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④ 加强深化农工商联合的农业组织创新的法规和政策的供给,促进农、工、商的结合,以及农工商在组织内部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来源:咸宁市社科联合会
长按下面二维码直接识别可关注



长按微信号: xnshek 复制搜索关注即可


    关注 咸宁社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