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工坊 原乡造物,回归本源

 

▲叶骁,荥窑国际砂器文化发展促进会创立者、荥窑美学生活馆馆长。2013年,他开始砂器寻艺复兴之路,让砂器回归...



叶骁,荥窑国际砂器文化发展促进会创立者、荥窑美学生活馆馆长。2013年,他开始砂器寻艺复兴之路,让砂器回归生活。

在成都市新都区海峡茶城二楼,“荥窑砂器”展馆里总是人来人往。这里有几百上千件秦汉风格的作品,但细观察,会发现看似粗犷的杯身,个别部位竟显现出橙、粉、蓝、紫等不同颜色。

“这是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造成的,开窑之前谁也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尤其带有孔雀蓝的,十分少见,基本上200只杯子里才会出现一个。”馆长叶骁说。



呈现孔雀蓝的荥窑砂器
而在隔壁的荥窑砂器生活美学馆,更是陈列了多种形态各异的砂器:梅瓶、花觚、花器古朴而典雅;黑砂配上金莲的细口瓶,禅意顿生;还有葫芦瓶在其中又增添了一些灵活;发出袅袅清香的香道器;造型精美的酒器、将军罐;还有长案上的茶壶一字排开,细心一看几十只壶竟是各有不同……

在这国内最领先的综合立体体验式服务空间里,炖品、品茶、焚香、咖啡、红酒,与荥窑砂器都配。



叶骁让传承了上千年的砂器,又回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复兴之始
1995年,叶骁放下做了20年的漆器工具,开始长达十三年的北漂生活,设计圈、广告圈,最终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

2008年汶川地震,他参与了震中救援工作,也让他对生命的价值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救援结束后,他毅然关了公司,回到成都,在郊外修了十余亩的小院,取名:“长青书院”。种菜、养狗、重拾前艺。闲时,设流水席,招待好友。



如今的长青书院,成了叶骁和他的团队复兴荥窑砂器的大本营。

2013年春天,应雅安荥经政府邀请,叶骁带团队考察国家级非遗项目:荥经砂器。

在长期从事陶瓷设计和烧制的叶骁看来,砂器的特质蕴藏着无限的创作空间,经三个月的规划思量,他决定接下荥经砂器产业复兴项目负责人的担子。

这项传承至今2000多年的工艺,终于开始走上了复兴之路。

叶骁手里的荥经砂器,有了一个响亮而美丽的品牌名:荥窑。
古拙之美
荥窑位于四川省雅安附近的荥经古镇,这座在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从古至今都有着天然的优势——拥有丰富的白善泥资源。



一亿年前的白善泥,和两亿多年前的二碳,随手工匠人研磨调合,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和,便是砂器制作的原料土。

独特的黑和银,是自然赋予砂器最诱人的颜色。



拉坯塑形是砂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机器流水线生产的砂器不同,荥经砂器没有模具,每一只砂器都是靠师傅凭着多年的手感与技艺来完成。

所以,世界上永远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砂器。


修整晾晒后,送到13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老窑中烧制,高温下炽红通透的砂器,被拣入地坑,抛撒锯末、捂上盖子自然取釉……



最终,呈现出造型朴拙,或自然镫亮或亚光的砂器。
日用之道
千百年来,砂器一直都是中医指定的最适宜的中药煎制器皿,也是最好的民间煲汤器皿。

但经过几个世纪的更迭,砂器制作最终只保留下来砂锅、花盆、药罐等常见的日用品,那时候川西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这样的砂锅。
曾经只能当成砂锅、药罐的砂器,现在变得精致且用途更广泛


如何才能使人们对砂器的印象从药罐、砂锅上改观?又如何让砂器更大程度为大众接受并喜爱呢?叶骁一直在思考。

他在原有传统的砂器原材料、烧制技术和成型工艺方面做了大手笔的变革和大幅度的提高。新工艺、新设计、新理念……使砂器摆脱了原有的粗糙之感。



荥窑砂器重回现代生活日用之路,是从茶和茶道器领域开始的。

碗、盘、碟等日用器皿,花器、香器等装饰器皿也随之回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实用、古朴、自然、高古、禅意的砂器,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喜爱。
初心回归


叶骁看来,荥窑人并非只是造器之人,他们探索和分享的更多的是形而上的价值观。更愿做回归原乡的开路人,从传统民艺的当代化,从一器一物开始,回归本源,流淌原乡。虽路漫漫,我等欣然往之。

5月10日叶骁将带着他最新出窑的荥经砂器亮相“匠心传承·日用之道”生活美学展!

我们一起去欣赏抚摸大美不言的荥窑砂器,去
倾听叶骁
讲述这历经千年的砂器技艺和荥窑砂器华丽的复兴日用之路。


    关注 ydwhxia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