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风水文化与山水画之缘

 

中国山水画中的理想风水中国山水画中的理想风水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题材。与西方绘画...

  中国山水画中的理想风水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题材。与西方绘画不同的是,中国山水画并不能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等西方不同的画风来定义,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中国的传统哲学,并且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的。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的出现最早可以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自那时起,中国山水画便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就包括“可观、可望、可居、可游”的概念。实际上,“四可”之论反映的即是古人的有关于“理想风水”的观念。

“风水”之说早期用于古人寻找合适的下葬地点,晋代的郭璞在《葬书》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古人认为,死者的墓葬对生者有感应,因此,若墓地建于闭塞之处便会给生者带来灾祸。《葬书》中又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有水则气聚,气聚而又生机。由此可见,在古人看来,“风水”有着“祛祸纳福”的作用,所以古人总会去追求理想的风水。然而,毕竟在人们日常栖居的生活环境中理想风水几乎不存在,但绘画作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形式,便成为古人追求理想风水的重要载体。

《易经》中说道:“天地之大德曰生。”在中国的传统哲学看来,宇宙不是一个机械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空间。古人认为天地跟人体一样有着经络和血脉,而维持生命的首要条件,如上文所言,是“聚气”。南朝画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把“气韵生动”排在首位,而“气”的学说在风水学中也是地位突出。古人认为一个地方风水好,那么此地的特点简而言之便是能够“藏风聚气”。唯有“藏风聚气”,方能生生不息。

以唐代画家李思训的作品《江帆楼阁图》为例,画中所描绘的“青绿山水”的布局便是极为考究。画中楼阁三面为青山环绕,仅一面通过蜿蜒小路与岸边一湾江水相连。三面环山即可“藏风聚气”,一面接水便可“通而不泄”。古人讲究“聚气”,也同样讲究“通气”,“通则久”即是道理所在。然而,如果画中楼阁直接与大江相连,便是“泄气”,而不是“通气”。小路蜿蜒曲折,而非笔直敞亮,正是暗合人之血脉。《江帆楼阁图》为我们展现的正是一种理想风水,一种理想的空间组织——“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即“理想的栖居状态”,是古人对于彼岸理想的现实追求。

再看宋代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理想风水体现得更为明显。画面的背景是一座极其高大险峻的山脉,在崎岖的山路边有一条山溪缓缓流淌。高山的险峻让人为之叹然,这又涉及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另一个观念。古人认为,背后倚靠的山脉叫做祖山,通常情况下称作“来龙”,祖山叠得越多代表根基越深厚。这种现象在元代画家王蒙的作品《葛稚山移居图》中也可以看到。而在《葛稚山移居图》中,重峦叠嶂的祖山、涓涓细流的山泉、被青山环抱的楼阁,甚至葛稚山所站的那座小桥无不体现着画家对理想风水的追求。

我们再回到“可观、可望、可居、可游”的概念,事实上这个概念直到北宋才被山水画家郭熙提出。他的画论,由其子郭思纂成《林泉高致》一书。书中写道:“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郭熙提出“可观、可望、可游、可居”的理论,对于山水画的评价标准,明确从两个方面进行评述。“可观、可望”是强调内在的娱乐性,而“可游、可居”则是强调对于现实的反映。山水画理论中融入风水术的理论,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山水画有“可游、可居”的要求。“可游”并非游山玩水之“游”,而是“游目、游心”;“可居”则指理想的居所。

文章开头提到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中国的传统哲学,并且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的。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所展现的与中国风水学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追根溯源,风水学说最初的雏形与动物“解穴”的原理颇为相似,起初也就只有“近水、高地、向阳、依崖”等等朴素的寻找栖身之所的简单原则。随着历史的发展,《易经》中的“阴阳”理论、有关“气”的理论等等开始融入风水学说,加上古人的“术数”思想、占卜理论,以及古人对祖先的崇拜并希望先人庇佑的心理,便形成了早期风水学说。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以及“五行”的概念,客观上极大地丰富了风水学说。自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人追求的至高境界。但这种境界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尤其在山水画萌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实的战乱和苦难使人们更愿意让心灵栖居于理想中的“彼岸”,这也正是风水学说与山水画的结合点。“天人合一”通过山水画的形式实现了,给予了人们对“天人合一”直观感受的机会。

包涵风水学说的中国山水画,是极具中国人文精神特色的绘画。传统风水学说的理论及其实践具有显著的美学性质,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我们只有在理解了蕴含在山水画中的中国人的真正的哲学精神,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资料

1. 郭瑞卿《谈中国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

2. 王勇《风水学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3. 黄苗子《中国山水画与风水术关系浅谈》

4. 王贵胜《山水画构成图式与风水理论》

5. 《风水学》选摘

备注:文章来自网络

本平台推送的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交流学习,未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章所持观点均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编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微信号:ymzx4321
欢迎关注艺美在线,真诚期待与您各种形式的合作!


    关注 艺美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