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石杂谈】红木家具的工艺特点及代表

 

红木家具的大美体现在哪里?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又是如何体现的?明清时期抵达巅峰状态的红木家具,往往由文人或者帝...

红木家具的大美体现在哪里?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又是如何体现的?明清时期抵达巅峰状态的红木家具,往往由文人或者帝王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因此从规制和细节上既体现出文人情怀,又不乏帝王风范。它与绘画、书法、篆刻,甚至孔孟儒家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圈椅的内涵表现最为典型、丰富,它大器、端庄、简约、空灵,形成明代家具的典型风格。
▲外圆内方,由此可见
▲承手部位做了个“外翻垂珠”


先说圈椅的上半部,靠背板处,有些做成了S型。这种造型除了给人舒适感之外,还能产生阴阳对比而又不失柔美灵动之感;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还符合人体力学的原理。再看扶手,由后背搭脑承上启下,宛若行云流水般的一条曲线,流到承手部位顺势形成一个外翻垂珠,大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按阴阳学说讲正是“阴极则阳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

除去垂手圈椅之外,圈椅的承手部位为什么要顺势形成一个外翻垂珠呢?这一点不光承袭了《易经》的阴阳学说,事实上跟传统的绘画理论也是相通的。在国画中,表现藤蔓花卉这类下垂题材时,都要表现上扬之势。只有这样气才不会泄,整体画面才会和谐,才能产生蓬勃生命力。
▲圈椅的靠背板做成了“S”型


圈椅的下部为方直形,四条腿有弧形的,也不乏直形的,其外部大都做成一圆弧面,谁若是无意间磕碰也不会很疼。这种外圆内方的造型又和传统的书法、篆刻相通。书法和篆刻,无论是字体还是笔意,都要求外圆内方。因为汉字本身的形态结构并不是纯粹方形的,而是一种外(椭)圆内方形的结构,这种“外圆内方”是华夏民族“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以及人们的普遍审美标准所形成的。

另外,圈椅与周围的环境极易协调统一,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她乃“百搭”品。一对圈椅、一只茶几,无论置于田园风格抑或是安于欧式风情,都不会让人有突兀之感,反倒会提升周围环境的氛围与格调。这体现了兼容与包容的儒家思想。孔子说君子处事要外圆内方。“外圆”是不与外面的环境起冲突,不格格不入。“内方”是要有自己的操守与原则,不随波逐流。光武帝刘秀曾经被人们说成是“遇小敌怯,遇大敌勇”,恰恰反应了外圆内方的思想。

任何一种文化是不会孤零零存在的,它是有土壤的,是和其他文化门类息息相通的,也是可以用心体悟的。一件红木古典家具要包涵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才能称之为美器,才可称之为传世之作,才耐咀嚼、禁咂摸。

红木家具上形形色色的雕刻使得红木家具更加具有艺术感。雕刻的纹饰,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蝙蝠纹饰、柿子、榴莲等。雕刻纹饰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仰仗于精湛的雕刻手法。在现代红木家具的雕刻中,常用的形式或手法主要有线雕、浮雕、透雕和圆雕等四种。
1
线雕
线雕一般是用V形的三角刀在平面上起阴线的一种方法,又称“线刻”、“阴刻”,用刻刀在平面上刻出花纹,刻痕陷于木材之内。多用于围屏、箱柜类家具表面的器物、人物或文字纹的单线条勾画,线条清晰明快,富有表现力,宛若白描。

在红木家具上也有用铲地形式表现出阳线花纹图案也称线雕,如桌案的压条就是这种形式。线雕是雕刻工艺的基础技法,任何一种雕刻装饰技法都依赖于线雕才能完成。
2
浮雕
浮雕是指花纹高于底面的一种雕刻形式,在家具装饰中用得最多。根据花纹高低程度可将浮雕分为深浮雕、中浮雕、浅浮雕及薄肉雕。

其中,深浮雕雕花浮出底平面30毫米~60毫米不等,偶尔略加镂空,但不透雕,厚重写实,立体感强。

浅浮雕多为雕花浮出平面3毫米~15毫米,浅浮于表面,形意自然。
3
透雕
透雕是指将底子镂空不留地的一种雕刻方法,用来表现雕刻物的整体形象。又叫“镂空雕”,家具行业中叫“锼活”或“锼花”,对木板进行穿透雕刻,锼空掉不必要的空白处,凸显出花纹,使家具显现出华美、灵秀之美。

有些家具需要两面看到,称为“双面雕”,也有一面雕一面不雕的。镂空的方法是使用钢丝锯拉空后再进行雕刻,也可以“半镂半雕”,就是部分用钢丝锯拉空,部分用凿子剔空。

透雕还常和不同的雕刻技法相结合,在浮雕花纹之外或之间稍加透雕,具有很强的工艺欣赏性。
4
圆雕
圆雕是一种立体的雕刻形式,是现代美术术语,古代无专门术语,指不带背景、具有真实三维空间关系、适合从多角度观赏的四面雕刻。

古典家具中的端头、柱头、腿足、底座等,多采用圆雕出人物、动物、植物纹等图案,形象生动,写实性强。

综合自网络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分享书画,也会为读者精选一些文史哲等有益文章。有些不明原创出处,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电邮说明,我们会尊重您的署名权或更新分享内容。
中科国腾

微信号:casgtvac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中科国腾CASGTVA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