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水与上海世博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我今天还是要把它拿出来再讲一下;2010年,我讲过很多次《水与世博会—水的智慧》。一、世...



2010上海世博会,我今天还是要把它拿出来再讲一下;2010年,我讲过很多次《水与世博会—水的智慧》。





一、世博会历史,二、水与世博会,三、城市与世博,四、低碳与世博。里面也有排水防涝、水生态环境和雨水收集利用等专题。

今天回过头来看,上海世博会留下的宝藏,还有很多没有好好开发利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当时就有城市化的问题,碳排放和环境、交通、住房问题等等,现在也有这些问题。当时还有一个公共事件,就是2010年、2011年的时候,正好是富士康跳楼,连续十几次跳楼这个事件,一直到2014年,因为城市的人情冷漠等等原因。

从规划来说,世博园区经过了十年的规划,从23家到10家,到3家,2004年定下来的,这是规划方案,
有境外也有境内的设计公司,最后是三个方案,英国罗杰斯、美国帕金斯公司和同济大学的方案;然后动态优化和各类专项规划研究。

我参与并负责了世博园区的水务专项规划。包括防汛墙、雨水收集利用,包括排水、污水,还有直饮水和供水等等。
这是世博会场馆5.28平方公里的范围,用地现状的航空照片,左边黑的是什么?
大家仔细看看,左边黄浦江西岸原来是煤码头,现在的徐汇滨江很漂亮,但当时是煤碳码头,你看黑的!

这是浦东钢铁厂;这是浦西的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工业文明的摇篮。只有黄浦江潮水能够带来好生态,你看浦江水在流动。

猜猜看这张航空照片是什么时候照的?你看卢浦大桥正在建造中,卢浦大桥是2003年6月通车的,所以这张照片拍的时间,应该在2003年之前。

我今天从文化的角度讲水与世博会。你看一个是浦西,一个是浦东,黄浦江把它分割了。世博会选择这地方,外国人就看不懂了,为什么选一江之隔的浦东和浦西?

这里边就讲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浦东浦西异质缝合,就靠水的智慧。

你看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不同而和”,这里面有水的智慧。就是东方“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怎么异质缝合呢?
浦东绿地比较多,增加点缀演艺中心等文化元素;浦西有江南造船厂工业文明,增加一些绿色的空间,这就是“不同而合”了,就缝成这个样子:

靠几种方法缝合:一是轮渡线,就是在水面把黄浦江两岸连起来;第二是黄浦江上的大桥;第三黄浦江下面还有地铁,地铁7号线和13号线在黄浦江下边,把浦东浦西连成一体。

这是当时的一张航空照片,

这是南浦大桥,这是卢浦大桥,这个就是文化演艺中心“大飞碟”,这是中国馆。浦西南市发电厂,原来的发电厂,现在变成当代艺术馆。

这里边还有建筑保护的问题。原来的江南造船厂,几千吨上万吨级的船舶可以在里面建造,这是装配船舶的大车间,很大的车间,这是一个横架,看到吗?

这个横架像吊车一样,改造成一个咖啡厅,看到吗?

所以你说这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一个房子,还是一个架子?是室内还是室外?你只看到敞开的空间,跟黄浦江对面连成一体。

这是晚上拍的船舶馆照片,
它白天看像是个架子;晚上因为灯光的关系,一个房子的形状就出来了,其实看上去像什么都不要紧。

我今天就深入一点讲文化,老子《道德经》里面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便利,但是我们真正用的是“无”。就像今天我们在这儿上课,我们大家一起在讨论,那这个房间的屋顶、地板、墙壁,它有没有用啊?没有!

我们不是“用”这些东西,它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便利和条件。我们真正用的是,“有”当中的“无”--空间。

我还会讲到关于佛学的一些概念。什么是空?空就是“有”和“无”之间。

所以这就是“利用”,“利”是为了“用"的。但是有很多人就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唯利是图,贪了很多钱,又不敢用,放在那有什么用啊?!

去年有个贪官被抓,国家能源局的什么处长,家里查出几千万上亿现金,还骑个破自行车上班。他没明白“利”和“用”的关系问题,利是为了用的,否则没用。

我后面就讲到大数据了,讲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人流水流和大数据。海绵实际上也是“空”,讲到海绵城市了,一样也是“悟空”。

那人流的话,上海世博会破了参观人数的世界纪录,一共是7308万人,你看这是历届的参观人数,

实际上上海世博会是在跟日本比,1970年日本大阪的世博会是6400多万,当时预测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7000万。

这是实际参观人数增加记录的曲线,

开始增长得还不错,但是到了9月份,怎么慢下来了,后来就开始“人为”组织了,10月份的参观人数哗就上去了。

实际上日本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也是人为组织的,是日本的农会号召所有的日本农民看一次世博会,所以人数一下子上去了,所以很多数据都不是太真实。

10月16日,你看这一天的参观人数就有103万人,就在这个5平方公里范围内,100多万人。

当时非常非常紧张,那时候俞正声还是上海市委书记,他在北京开会,他最后决定还是放人进来,放观众进来不能关门,那上百万人就进来了!这天破了大阪的纪录,大阪最多一天的纪录是83万。

你看,这是当时的观展人群,密密麻麻全是人!

这是英国馆,种子圣殿。关于种子和“仁”,联系到中国传统文化又可以讲很多了。

我要讲的是从人流到水流,再到大数据。

12月31日,2014年最后一天的最后17级台阶,在外滩主要是陈毅广场,大概有二十几万人,有36个人踩踏致死。

这是一张现场照片,你看地上散落鞋子,这个红衣姑娘惊魂未定,赤着脚全身发抖。

我前面不是讲到“空”的问题吗?跨年夜的晚上,黄浦区书记和区长去了外滩一家日式餐厅吃夜宵,这家餐厅的名字叫“空禅”,

后来书记和区长全部撤职,这下他们真的可以好好去“悟空”了。

有人说上海二十万人就这个样子了,那纽约时代广场跨年一百万人,没有出现踩踏事故啊。

看到吗?这是纽约时代广场,一百万人集聚,纽约是怎么弄的呢?

你看看集聚的人群,一格一格当中是空的,就是我前面讲的“悟空”。

纽约做了什么呢?比方说这一块一块都隔开,甚至这一块多少人,那一块多少人,警察都给你计算好了。

然后从这一块到那一块,一次放多少人过去,都有预案,所以非常有次序,关键是当中的间隔--“空”起了作用。


    关注 赵敏华2404491983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