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解忧杂货店》书评

 

“这里不仅销售杂货,还提供咨询烦恼。无论你挣扎犹豫,还是绝望痛苦,欢迎来信。“——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代表作有《放学后《秘密》白夜行》《以眨眼干杯》《神探伽利略》《嫌疑人X的献身》《预知梦》《湖畔》等。


内容简介: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谁把玫瑰给了你


如果说,每读一本书不必都有读后感的话,我想,《解忧杂货店》会被排除在外。  我并不想给这篇文字取这么矫情的标题,可能是因为我就是个伪文青吧。  在一个软件上看到推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会是心灵鸡汤,要知道,若不是自己煮的鸡汤,别人的,是难以下咽的。再去百度查了一下作者的资料,日本作家,我对日本作家是有些许偏见的(纵使是很喜欢一些作家和导演歌手之类的,这种偏见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即使对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多也不能失去这种思想,但好的仍是需要去称赞),我想是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影响至今,那位作家的言论可谓是令人十分惆怅呢,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胜时唯恐得利不多,败时常讲战争创伤。侵华爽了逢人就夸,二战疼了就谈和平。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家。

 

  说说书的内容,无法只对某一部分用上关键这个词,其中的精妙绝伦会让人不想要放弃任何一个辞藻和任何一句言语,构思之精妙,魅力发射到这地步,连标点符号都是可爱的。  书名透露出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家店而已,解忧的杂货店。曾经看到一句话是说作为一个作者是绝不可能让读者光是从书名就猜出内容的,这是大忌。而这里,犹如摊牌般的直率,反而为这个故事加分不少,我们只知道是一家店,难道就真如书的前部分,三个小偷躲避警察然后到了能传递数年前咨询信的小店?全书一共六章,分别却是五个故事,彼此之间看上去基本上是独立的,但作者巧妙的把五个并不会产生交集的生命按时间线排列起来,这个事件的脉络就清晰了然了,本以为没有关联的人,跳出一个章节之后就不一样了,剧情细腻紧凑到让你想画一张人物关系表,用书信往来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不平庸的,书信往来。  回归到这位推理大师的故事中,前面很多的情节都是有所铺垫,从在爱情与理想中斗争的静子引入情节,这是小偷们收到的第一封信,以游戏的心理替杂货店老板回信,之后在说一位热衷音乐与继承家业之间徘徊的克朗,直到浪矢老爷爷亲自解答一位未婚先孕母亲的孩子的去留,剧情发展到这里就像一个过渡,在此之前所有人物的事件都没有衔接,直到浪矢爷爷不真实的梦境预告了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他收到了来自未来的人的感谢信,小时候爱披头士的浩介在33年后再次听到自己转手给朋友的唱片,抛下父母跑掉在丸光园长大然后听到父母死亡的噩耗,这一段心路历程可谓是颠覆内心的自负,他却在最终写了封感谢信,纵然伤痕累累,而他正是写第一封令浪矢老爷爷正视投递咨询的关于对父母亲的信任的问题。浪矢爷爷在收到的一些来自未来的感谢信中,决定回写的最后一张咨询信是一张白纸,但是这张白纸正是三位小偷放进去的。  到这里,感觉我透露了好多剧情。但接下来,已经过去了的情节举足轻重,虽说只是为了接下来故事发展的铺垫,就像一堆零散的部件通过一定方式的组装,变成一个完整的机器。这个解忧杂货店只是小范围的名气,这些匿名的信件就是零件,要组装成一个整体,三个小偷就是将玲变整的关键,浪矢爷爷就可以算是这个机器成型的缔造者吧。  说太多自己也晕了,在最后三位小偷解答了一位想要报恩的女士的问题,殊不知,他们顺手取来的这位小姐的黑色塑料袋中,放着一封感谢信……  他们自己,也收到了浪矢老爷爷回的一封信。

 

  细思恐极,作者独属的写实本格派引人痴迷到很想一气读完而又担心结局,这就是魅力所在吧。用了常见的却十分逻辑性的写作手法撰写了一个前所未有环环相扣的故事,在日本,这样的店面如果是真实存在可怕是少之又少,即便有人开了这样的“解忧店”,恐怕也是难以做到长久维持,就好比如很久之前我们会写信、寄片,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选择了快捷简单。  “这里不仅销售杂货,还提供烦恼咨询。”  书封上这句话令我从臆想和混沌中幡然醒悟,看完之后在网上查了评论,大多都是询问是否过誉或是与xx书相对比、是否心灵鸡汤之类的。只有一个回答,是使人有所赞同的:我看见有些人孤独的很明显,我看见有些人和周围的人相处的很和谐,我也看见更多人千丝万缕夜不能寐,而我自己也是这些人。  当你听到李志低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的时候,你觉得没有人比你更加孤独,当你听到张楚高喊“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最无耻的人。  很多人看过这个故事之后都在说这是一本好书,可为什么好,答案皆是司空见惯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一个铺子该多好”“这会为生活解决很多的麻烦事”,为什么你们会过得这样的不好?假设成立,不顾文化差异以及人力资源,设想一下,“解忧店”正式开业,你会投掷的第一封咨询信是什么?  我可能会写一些目前比较麻烦的事件请“那位”给出解答,然后呢?付诸实践么?文中的“解忧店”是几十年前存在的,而精彩绝伦的部分是当下几位年轻人于当下为收到的“穿越时间空间的来信”做出解答。我若是将“信件”投掷过去,回信只能作为参考而非绝对的答案。  更多的其实是提问的人心中自然是有答案,只不过是外界因素导致内心的胆怯和无法笃定,于是需要一个媒介来寻求到这种力量促使自己下定决心,而这种力量最好同样是来源于外界。  所以说书封上那段话十分重要,无论是看书之前或是翻书之后看,都是值得借鉴的。

   读完整本看来,《解忧杂货店》仍然是一本浓郁到不加调料的鸡汤,一部爱撒满世界的却作风独立的故事。  安身立命也许只用了十年,但与自己和解却用尽一生。你想活成什么样,不要犹豫,所有的决定都是自己。  从前读过很美的一句话: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怨言,它不欠我什么,甚至让我遇见你。  我们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和代其承担,但能作为一个“倾听者”。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大概就是这样。


    关注 纸短情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